來源:職業餐飲網(ID:zycy168)
作者:旖旎
“餐飲從業40余年,我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餐飲人該走的,所有的歷程。40年后,我又回歸成了一個廚師,我覺得一切‘都挺好’ ……”
4月8日下午,百勝中國通過其官方網站宣布,已經完成對黃記煌控股權的收購。
素有餐飲江湖“黃老邪” 之稱的黃記煌創始人黃耕,也同步發聲:他被聘為百勝中國中餐顧問。
從廚工學徒到董事長
從78年參加工作到現在整整41年,這41年,黃耕經歷了餐飲業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從一個百年老店的小廚師,做到了這家店的廚師長,再到煌天國際餐飲集團的董事長,他從懵懂學徒,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創業老兵。
1978年,黃耕正式踏入餐飲業。
出身餐飲世家,父親是建國初期負責國宴營養和統籌;爺爺是清末御膳房總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黃耕的成功是繼承了家族的優良基因。
1978年高中畢業之后,黃耕就開始做廚師。來到餐館當學徒,長安街新風飯館里就多了一個十幾歲的學徒,這是黃耕正式踏入餐飲圈的第一步。
年輕氣盛,不怕吃苦,不喊累,加倍努力的他比別人的廚藝都高上一籌,還成了北京青年烹飪狀元,后來又成為老字號同和居的廚師長,一路過關斬將,他的職場生涯穩中有進。
(三不沾這道菜最難,黃耕最拿手)
12年的后廚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盡管獲得烹飪狀元,但那時企業還比較重視資歷輩分,很多條條框框與自己想做的事相違背。
他再次做出讓人詫異的選擇,放棄了在外人看來安逸又體面的國企工作,離開工作十年的同和居,決定自己下海創業當老板。
1991年,黃耕第一次創業,在和平賓館附近做夜市賣小吃,當時叫“老北京”,經營了一夏天,夜市冬天歇業;
第二年,他不甘心,又在寬街(中醫院斜對面)開了第一家小飯館,名為“二友居”,主營炒菜,當時小飯館只有四張桌子。
沒想到他四張桌子起步,一入餐飲就是整整40年,這40年,他經歷和見證了中國餐飲的改革和變遷,跟著時代成長、發展、慢慢壯大。
“三汁燜鍋”品類,成為餐飲一派掌門
說起黃耕,他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不僅獨創了中國火鍋新品類——黃記煌三汁燜鍋,還打破中餐以往“前廳后廚”模式,創新出“無油煙、無廚師、無食材重復使用”的“三無”標準化模式,開創了中餐領域多項“第一”,打破了制約傳統中餐發展的瓶頸。
為什么他會有這種顛覆性的突破,還要從他創業第13年說起。
經過一段悉心經營,實現財富積累,此時想要當甩手掌柜,于是用心培養接班徒弟,好不容易教個一年半載出師后,徒弟帶著手藝陸續離去,掌柜始終甩不了手。
骨子里“愛折騰”、愛思考的黃耕,反復心里琢磨:自己能不能做一個不需要廚師的餐飲品類?
發問并不是空穴來風,那時在餐飲圈摸爬滾打已20年,親身體驗過培養廚師太難,后來總結“不需要廚師就意味著標準化餐飲”,這也是中餐發展的一個瓶頸。
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為了實現這種極其嚴苛的標準化,他在各個菜系去找,未果。
后來有一天回到家中,偶然品嘗媽媽做了一道經常吃的菜——香辣汁魚,從記事時起,這道菜在家里不管誰做都是這個味,他拍著腦門:“這就是標準化餐飲,這就是我要找的模式呀!”
香辣汁魚是創立黃記煌的種子,在此基礎上對主料、配料、調味料和烹飪器具上做更好的演變,打造標準化新式中餐模式。
2004年北京玉泉路上第一家黃記煌三汁燜鍋店開業,不負眾望,這家店深受消費者喜歡。
在餐飲圈一鳴驚人,只要提到燜鍋品牌,“黃記煌”就成了代名詞,他也成為了燜鍋品類的一派掌門。
入行40年,他和其他餐飲老板一樣,想把店開遍全國各個角落,而且一直強調“生意要做減法”,餐飲化繁為簡才能把生意做大。
黃記煌三汁燜鍋的標準化模式,幫助他很快實現了這個愿望,因為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控制餐飲成本,還可以提高工效,形成資源整合、共享,更容易讓品牌形成連鎖化、規模化。
就這樣通過對黃記煌品牌的標準化經營管理,三汁燜鍋逐步向全國,2013年還走出國門奔向世界,目前澳洲、美國、加拿大、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均有門店。
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燜鍋自成一派,黃記煌成為這個燜鍋單品品類的開創者,只賣一道菜三汁燜鍋,卻達到年收入近30億,門店數量達到 640多家。
它同時也成為了第一個把餐廳開到全國各個省會城市的餐飲企業。
小飯館也慢慢搖身一變成為餐飲集團,后來他的企業旗下除了品牌黃記煌,又擁有了許留山、三分飽、耕田薈等多個餐飲品牌,近千家門店遍布全國,在餐飲圈,黃老邪徹底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融資、并購、沖擊上市,餐飲所有的仗都打過
越做越大,黃記煌也受到資本的青睞,2015年摩根士丹利注入資本近億元。
緊接著第二年,憑借資本助力和自身實力,他又以5億港元(人民幣4.5億)的價格全資收購了許留山,僅用半年時間,就將1960年創立,擁有200多家門店的香港老牌甜品品牌收入囊中。
第三年,他的步子邁得更大,他想要實現上市夢,8月25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融資15.6億。業內人士對他這一舉動很震驚。
但他覺得,“不管是在哪個行業,要想有更好的發展,一定要走產融結合的路子,產業的資本和資本的資本相結合,只要未來發展想去做強做大,在一個行業做到領軍,我覺得這是必經之路”。
雖然上市未果,但連續三年不間斷的大踏步,讓他的品牌成為更多人注目的焦點,直至去年8月,百勝中國公布收購黃記煌的消息,今年4月8號,這次收購完美收官。
收購成功的消息一出,很多人羨慕“黃老邪”,因為他不再煩心餐飲老板要考慮的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
而是回歸后真正做他愛做的事,想做的事。就像他的三分鐘感謝視頻里說的,他非常開心能夠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更大的平臺去發展、壯大。
他的核心團隊也依舊堅守崗位,致力于中國味道,一切未曾改變,但是一切又朝著好的方向在改變。
黃耕成為了餐飲業少之又少的那個幸運兒,成為第一個能夠功成身退,繼續做自己喜歡的美味佳肴的餐飲人。
所有的美好背后,都曾經歷過黎明前的踽踽獨行,黃耕也一樣,犯過錯、失敗過、沮喪過。
他也曾經在狐疑中前行,走兩步退一步,但從未曾改變過自己的底色。
正如《圣經·提摩太后書》中所說的一樣: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也正如歌中所唱,“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此生從未走遠,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