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步入職場后,用一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心態就是“急”。他們急于求成而且眼高手低,面對工作與他人的教導,總是以“太簡單了”,“我已經明白了”為借口,敷衍了事。他們抵觸從一線做起,踏踏實實積累工作知識和經驗,希望快速步入管理層。也許他們只看到馬云等成功人士成功的光環,忘記了成功背后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多么的沉重。 針對90后員工的人才管理策略 一、 招聘策略 招聘是企業獲取人才的必要手段,招募的人員素質決定著后期人才管理策略,因此,企業對于90后員工的招聘,必須針對整個招聘流程制定相應的招聘策略。 首先,在工作分析環節,針對90后特點形成職務說明書。職位title應該迎合90后心態命名,例如:前幾年開始流行的“管理培訓生”這個title,不但說明了工作內容,而且還體現了職業規劃,深受廣大學生的認同。對于崗位職責和內容,除體現必要的任職條件外,還要著重描述工作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以及豐富的福利政策,最大限度的調動90后員工的熱情。 其次,選擇更有效的招聘渠道。傳統的招聘渠道主要是校招、人才市場、網絡招聘以及獵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真正的進入了網絡化、信息化時代,促使招聘渠道也更加多元化。90后出生在互聯網時代,善于運用互聯網產品,而且特別熱衷于微博、微信等社交類軟件。因此除了通過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網絡招聘網站外,微信等社交類互聯網產品將是作為90后員工招聘比較方便、有效地渠道。 最后,面試選拔適合企業的90后員工。傳統的面試標準關注應聘者的知識、技能要素,對其個性特質、動機的考察環節薄弱。因此,對于90后個性鮮明的群體,在面試選拔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應聘者個性特征、價值觀與組織文化是否吻合,企業可以利用勝任力模型,提高招聘選拔質量。 二、培訓策略 90后員工的變動因素大,離職率高,那么其入職后,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一方面,正確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增強企業歸屬感。但是對于傳統的培訓系統,必須做出改良。傳統的培訓系統的特點是: 3、培訓內容生硬,枯燥乏味。面對傳統培訓系統,需要就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做出改良: (一) 崗前培訓注意兩點,一是全面宣傳公司的基本情況,以及員工成長路徑,促進員工對公司的認識,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把握;二是對90后員工快速集中的培訓,盡快勝任一些基本工作,既可以節約用工成本,也可以加快90后員工進入工作狀態。 (二) 對于在崗培訓,可以采取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師傅應該選取畢業時間不久的同事,他們了解剛步入職場的90后員工的心態,做出正確引導。 (三) 脫崗培訓,要注意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的改變。單向式灌輸,生硬的培訓內容,無法激發90后員工的學習熱情。培訓方式應該是多向交流、團體參與,營造愉悅的氛圍;培訓內容要有趣味性,通俗易懂。 三、薪酬福利設計策略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依次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排列,90后員工比較注重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每一個雇主滿足員工的薪酬需求是前提,因此,關于薪酬福利的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90后員工更高層次的需求。 (一) 薪酬設計關聯績效考核,實現能者多得,多勞多得。此設計原則,可以充分體現對員工能力的認可,滿足其尊重需求。 (二) 福利設計應該具有激勵員工,滿足其尊重與社交需求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企業提供的福利政策可以豐富化、多元化,供員工自由選擇,更具人性化;針對績效考核結果,提供給優秀員工更多福利政策;定期組織party、集體旅游等團體活動作為福利政策。 四、職業發展規劃 90后員工缺乏規劃意識,如果放任自流,沒有基本規劃的員工更容易陷入茫然狀態,對工作中的障礙和困難沒有心理準備,更容易出現隨意性離職。 因此,企業應該主動幫助員工做好職業規劃。入職初期,通過崗前培訓,幫助員工了解公司人才發展政策,奠定員工職業規劃基礎。工作過程中,根據從業人員工作能力和個人意愿,幫助其制定職業發展計劃。通過職業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執行,樹立90后員工規劃意識,加快90后員工發展步伐,成為企業優秀人才。 結束語
原作者:左同學
轉載自:環球人力資源智庫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