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連鎖是不是未來三年的“下一桶金”?

    這注定是一場狂歡。

    瑞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6.95億美元,市值58億美元。18個月刷新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最快速度,瑞幸咖啡也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此后的一段時間內,不管你愿不愿意,瑞幸及咖啡的相關話題將成為熱門談資。正如星巴克當年上市對商業咖啡的催化和助力,瑞幸成功IPO對中國咖啡市場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專業數據公司也是蹭熱的高手,第一財經新近出爐的報告就預言:未來三年,咖啡連鎖會是創富的“下一桶金”。

    咖啡的躁動

    瑞幸上市首日取得開門紅。開盤價為25美元/股,比發行價17美元高開47%。截至當日收盤,股價為20.38美元/股,漲幅為19.88%。

    ▲瑞幸首日股價

    在敲鐘儀式上,CEO錢治亞發表了《瑞幸咖啡宣言》,其核心為咖啡在中國的“消費平權”,表現為三點:

    1. 咖啡沒必要那么貴,國外街邊的飲品,大可不必在國內成了奢侈品;

    2. 中國人會不會喝咖啡?坊間的大多觀點認為,國人骨子里是茶的文化,咖啡是舶來品。這種觀點似乎有點勉強,西方人接受了茶,中國人也可以人手一杯咖啡。

    發生在瑞幸身上的事實也在佐證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咖啡,現在,在瑞幸89.6%都是回頭客

    3. 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咖啡居三大飲料之首,在商業社會,一種文化的普及和推廣,還需要借助商業的力量。星巴克的成功,就是遵從了商業的規則和邏輯,這也許就是中美咖啡的最大差距。

    ▲瑞幸獲客成本變化

    瑞幸的上市,客觀上激發了整個行業的躁動。近期,有關機構頻發相關研報,展示了咖啡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更有報告指出,咖啡連鎖會是未來三年創富的“下一桶金”。

    80度城市咖啡創始人李慶對此很冷靜,他認為,未來幾年,咖啡會不會在國內爆發,取決于兩點:一是要有群眾基礎,中國人會不會喝咖啡?二是投資的推動,適不適合做生意?怎樣去做這門生意?

    在某種程度上,這與錢治亞的觀點不謀而合。

    行業的“圍城”

    咖啡在中國,仿佛一座“圍城”。

    城外的人想進去,極盡無限之能事,從數據和算法上來描述它的大好錢景。

    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數據是:從人均飲用量上看,目前我國咖啡人均年飲用量僅為0.03公斤,遠遠低于全球人均年咖啡飲用量約為1.25公斤。按照國際比較,國內人均飲用量有30倍以上的提升空間

    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咖啡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8%,預計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75億美元。

    城內的人想出去。咖啡看上去市場很大,但開過實體店的老板都覺得自己很苦逼,賺不到錢。7賠2平1賺,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飲品生態鏈中,咖啡高高在上,自我封神。被瞧不起的茶飲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而近幾年喜茶和奈雪把新中式茶飲做到了新高度,早已不是1.0版時代的low逼形象,但大部分咖啡館依然靠著情懷和夢想苦苦支撐,寄希望于咖啡市場的真正起勢。

    講通兩個邏輯

    在商業世界中,得市場者得天下。

    李慶堅持,國內咖啡市場要真正爆發,得講通兩個邏輯:有很多人喝,能賺到錢。

    大多數觀點認為,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茶文化的國家,喝不來咖啡。但新中式茶飲崛起的事實也告訴我們,90后、00后年輕人也是不喝茶的,只是茶飲的變革和年輕化,才讓他們愛上茶,奶茶才成為他們的續命水。

    與中國類似,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國家,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巨大的咖啡市場,咖啡消費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25萬袋增長至現在的700萬袋。人均消費是中國的40倍。

    第一財經聯手天貓新近出爐的一份報告似乎也在驗證這個事實。報告指出:

    從線上來看,中國線上咖啡市場整體消費逐年提升明顯,并且消費增速高于人數增速,說明咖啡消費人群的消費黏性不斷提高。

    90后和95后成為線上咖啡消費主力軍,其中,95后消費人數占比提升明顯;女性占比六成以上,并且人數增速明顯高于男性。

    但李慶認為,咖啡的爆發點不在三年后,至少要等到10后能夠有消費力,這個過程最短也要5年。

    這得益于雀巢、星巴克、全家以及麥當勞、肯德基等其他餐飲咖啡的前期市場教育。

    雀巢的速溶咖啡讓人們認識到咖啡的存在,星巴克滿足了咖啡小眾人群的社交需求。全家、7-11、便利蜂等無處不在的觸眼所見,則讓咖啡更多地走入民間。

    瑞幸的高補貼政策,客觀上起到了咖啡平民化和消費平權的作用。現在,城市的地鐵里、賣場中拿著小藍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另一點需要特別提及的是,今年以來,奈雪、喜茶、coco都可等茶飲品牌已越來越多介入咖啡品牌,做“茶”與“咖啡”的結合,運用新茶飲的調制手法,讓不愛喝咖啡的人嘗試喝上咖啡,其市場意義巨大,作用也很明顯。

    有了群眾基礎,咖啡適不適合成為一門生意?撲克投資家相關研報認為,咖啡豐富的消費本質決定其適合投資。

    報告指出,咖啡行業本質是三個層次:提神醒腦—感情寄托—社交需求

    咖啡的投資本質是一種人均消費量不斷提升的、讓消費者滿足能力很強的飲品。作為飲用量很大的品類,市場巨大,可以放量,而且容易品牌化并差異化,形成消費者粘度,可以提價。

    非常符合消費品經典的量價齊升模式,因此這個行業產生了兩家采用不同渠道的巨型公司:雀巢和星巴克。到2014年其市值分別為2082億元和563億美元。

    機會點在哪里?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中國地區速溶咖啡已經進入低速增長期,增量來自現磨咖啡。

    現磨優于速溶,飲料機模式或有差異化機會。國內也會沿著該路徑發展。星巴克的成長正是源于對雀巢的部分取代。

    李慶認為,消費體驗是消費增長最重要的前導因素,星巴克類的現磨門店式企業具有長期盈利能力,但是租金成本較高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能夠采用一種介于雀巢和星巴克之間的模式過渡,是一種好的選擇。

    在實操上,老塞咖啡創始人賴志旺認為,韓國咖啡連鎖在中國的失敗,其教訓可供我們借鑒。

    從2012年開始,豪麗斯、漫咖啡、Zoo Coffee、MangoSix、途尚咖啡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擴張最快的2014、15年間,在中國開出了800多家門店。

    但到了2017年,除少數品牌外,要么失敗告終,要么退出中國市場。歸結原因,主要有兩點:

    1

    缺乏保準化的產品和服務

    100家咖啡館100種味道,不少業內人士將韓系咖啡館的極速衰落歸結于他們的加盟模式。韓系咖啡館沒有一套標準化的體系。

    加盟店管理松弛,很多門店在促銷、團購等方面自己做主。就連咖啡豆采購、食物加工等關鍵環節也單獨行動。咖啡的味道自然得不到保障。

    2

    大店模式選址難,客流缺乏成惡性循環

    太平洋咖啡CEO藍屹曾表示,從行業的平均水平來看,面積在150平方米的咖啡店是坪效最好的。

    對于動輒就是幾百平米的韓系咖啡館來說,商業中心的租金成本太高,它們主要集中于居民區,大學和公園附近。因此韓系咖啡館在一線城市高達69%的店面選在郊區。

    選址決定了人流,客流不足,導致惡性循環。

    微信改版,

    這樣做更快找到中國飲品快報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001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27日 18:30
    下一篇 2019年5月27日 20: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