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70多天,我們一直在尋找2019年的產品趨勢。但即使經歷了一場行業的大型展覽及交流會,也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將趨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014年的氣泡水、2016年的芝士奶蓋、2018年的黑糖珍珠,都在每年的展會中得到展現后開始步入“全民”追逐階段。
但今年有爆紅苗頭的“香茅”,雖然在展會上有過人的表現,與芝士奶蓋、黑糖珍珠等過往的年度趨勢產品相比,普及程度有所差距!
香茅草現象,除了產品本身有所限制外,更與茶飲經營者們日趨成熟有關。而這種成熟,讓今年甚至幾年后的茶飲市場呈現出三個趨勢。
香茅為何還沒有快速普及
在快報過往的報道中,提及香茅草的文章有30多篇,其中多篇來自創意飲品大賽。
如2014年東北賽區選手孫仕強以西番蓮與香茅搭配,獲得預賽第一名。2018年湖北賽區預選賽,程雄用香茅搭配奇異果、黃金桂烏龍獲得當天冠軍……
除此外,多個連鎖也早在2015年—2017年之間推出過香茅系列飲品,其中以香茅檸檬為主。而一家茶葉生產商表示,他們早在8年前就已經有了將香茅葉加入茶葉中的產品。
有比賽選手的創意、有市場的落地,有長8年甚至更久的潛伏期。按規律,香茅產品本應如奶蓋、水果茶一般快速被普及。但這個“新晉網紅”并沒有快速席卷市場,總結而來原因有三。
1
原料難把控
一位在展會上品嘗過用鮮香茅制作的檸檬茶的連鎖研發人員表示,當時感覺非常驚艷,并請教了做法。
回到所在地后,才發現當地香茅難采購。然后找幾家供應商提供了香茅糖漿,但難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本打算將香茅檸檬茶作為連鎖夏季重點產品推出的研發人員,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2
口味的兩極化
對于香茅的味道,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加在飲品中很獨特,但也有人認為破壞了果香,不倫不類。這種爭議就猶如薄荷,喜歡的人認為很清涼,不喜歡的人覺得是漱口水的味道,難以下咽。
兩極化的口感認知,被歸納為是未在市場普及的重要原因。
3
不被宣揚的原料
與黑糖珍珠、金桔檸檬這類產品不同,在名字上就將產品的特征進行體現。而芝士奶蓋茶、水果茶為顯示其真材實料,許多品牌在商量時會特意告知用了誰家的芝士、牛奶和奶油等原料。
據了解,許多品牌在使用香茅時,會將其作為“秘方”不對外公布。因為他們在研發中,會將香茅作為一種配料,并不體現其風味,但會讓人喝出與其他同類產品不一樣的感覺。這種細微的變化,就是他們所追求的“差異化”。
所以,這些能帶來細微差別的原料,并不被他們可以宣揚。
香茅未快速普及的原因,其深層次是經營者們在新茶飲運動的洗禮下,更加理性。這種理性,讓未來的茶飲產品有了三種新趨勢。
從產品到品類 細分市場更易出爆款
從2017年底開始,檸檬茶從一個產品開始演變為一個品類。而在此之前,玉米汁、抹茶、手作珍珠、芋圓、雪冰等品類也成就了一個個連鎖品牌。
細分產品一直被看做是品牌個性化、差異化的最優砝碼。
除檸檬茶從水果茶、芝士奶蓋從奶蓋這些大品類中剝離出來外,最近隸屬于港式奶茶中的鴛鴦奶茶也被開始發揚光大。
某品牌選擇不同茶底制作奶茶部分,并以咖啡奶蓋代替咖啡與奶茶形成搭配,這種組合根據茶的不同,咖啡的不同,甚至是糖與奶的不同,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產品,以支撐門店形成某品類產品特賣店的理念。
當飲品行業經歷過傳統奶茶到新茶飲,再到咖啡、雞尾酒的重新融合。
這一段歷史中,有過太多從大品類市場中突圍的案例,比如七分甜的杯裝楊枝甘露、書亦的燒仙草、益禾堂的烤奶、喜茶的芝士奶蓋、YOTEA有茶的水果茶等等。
這些成功的案例,除了告訴我們細分市場更易出爆款外。同時也在說明一點,跟風潮流卻無變化,只能是別人的附屬品。
追求口感 而非空洞的理念
新茶飲有一個標簽——健康。
但我們卻會發現,許多人對健康的飲品有所誤解,無糖、無奶精、鮮果、零脂肪才是健康。
而消費者喝飲品,所真正追求的其實是冬天的溫暖甜蜜、夏天的清爽解渴。當品牌忽略了最基礎的需求時,消費者可能會被裝修、逼格、鋪天蓋地的宣傳所吸引,但到最后卻因其糟糕的口感大呼上當。
這就是始于顏值、陷于排隊,毀于口感。只有真正做出一杯口感好的飲品才會讓其忠于口感。
所以,為了保證產品的風味更加突出、口感的穩定性,使用一定量的糖、奶精、果汁并非是一件壞事。
在口感保證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口感需求,我們可以向咖啡學習。
在其咖啡店的桌子或特定區域,會放置各類糖包、奶球、玉桂粉、可可粉等原料,讓消費者自助調整。相比目前茶飲店流行的詢問式DIY,咖啡的自助式更能讓消費者根據實際口味做出判斷。
連鎖品牌區域菜單差異化
在新茶飲時期前,連鎖品牌追求產品、門店形象、價格的統一化。而現在隨著競爭加劇,以及區域消費能力、消費習慣的不同,不少品牌開始嘗試店面形象多變,區域菜單差異,價格微調的做法。
僅從區域菜單差異化而言,調整最多的則是糖度、茶味、奶味、溫度等。比如夏季的奶茶會突出茶味,更清爽。而到了冬季,則會調整奶茶配方,讓其味道更濃郁。
而現在的季節限定,區域限定產品也層出不窮。無論是直營性還是加盟性總部,在出季節或區域限定產品時,都是希望能夠解決產品有亮點,同時又能保證最佳口感、方便采購、節約成本等多重因素。
在地方性特色水果運用得更廣泛的時代,比如榴蓮、香水檸檬、甜瓜等產品,雖然往往能成就品牌的快速崛起,但走出產區向外拓展時會發現因為水果采摘時間、運輸過程的不同,導致口感變化。
為保證最佳口感,部分水果類產品采取季節限定或區域限定的做法。
以上三個趨勢,實則是根據行業發展而來。
因為區域不同、品牌定位不同、定價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性也隨之增加,以導致一款產品無法滿足所有類型的品牌,或者說品牌也不會選擇一款與自己定位不符合的產品。
正因為市場競爭需要差異化,保持品牌個性,運營者們對自己門店或區域的產品有了更多了解,從盲目跟風到選擇性跟風,最終變為根據門店或品牌需求選擇上新。
而這種根據需求、分析后的上新會減緩一款產品的普及速度。但另一方面,卻能加速茶飲行業百花齊放的進程,并非壞事。
微信改版后怎樣設星標?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