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冒菜的擴張神話:4年開店2000家,遠赴新加坡

    餐謀長?導讀: 將一碗小小的冒菜,從一個不成形的品類打造成行業王者——4年開店2000多家,且遠赴新加坡。究竟,這樣一份冒菜,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1

    冒菜藍海


    天府之國成都,街頭小吃繁多。


    冒菜,就誕生于這人聲鼎沸的小巷街頭。


    與麻辣燙不同,冒菜的“冒”是一個動詞。制作冒菜的過程簡單而特別: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在鍋里一煮,然后盛到碗里,舀一勺湯汁往上一澆,再加入各種調料。一碗美味的冒菜就成了。



    菜原料不限,和四川著名的美食火鍋、串串類似,什么都可以冒。同時,它又有著火鍋和串串不具備的優勢——于顧客而言,冒菜上菜速度快、味美,且不會沾染油煙味;于創業者而言,冒菜門檻低,翻牌率高,既適合低成本投資,又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


    本文主人公曹閩與冒菜的結緣,實則源于一場災難。


    2008年,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讓曹閩一無所有,半年后,路邊偶遇的一家冒菜鋪,讓曹閩燃起再次創業的念頭,毅然決然地將全部身家投入到冒菜上。事實上,在四川,冒菜可謂家喻戶曉,街頭賣冒菜小鋪和推車數不勝數,如果就這樣躋身其中,曹閩不過是眾多創業草莽中的一員。不過,他的野心絕不局限于此。


    多年上市港資企業職業經理人的經驗,讓他清楚看到:中國餐飲市場向來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其中,“街邊經濟”以消費基數大、消費頻率高、門檻低、易上手等特點,成為無數創業者搶食的對象。如果能發掘出一個具備潛力的全新市場,單單“頭啖湯”帶來的市場回報,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但另一方面,低門檻的屬性決定了“街邊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很多垂直行業理念落后甚至原始。


    如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麻辣燙等項目,盡管發展迅猛,隨處可見,卻鮮有通過正規品牌化運作而崛起的知名企業。


    這些痛點放在冒菜行業也同樣存在,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曹閩看到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對原始落后的街邊項目收編整頓,進行正規化及品牌化運作,精準實施“降維打擊”。那么,他將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是,一個野蠻存活于街頭巷尾的地方小吃,如何打造出品牌?


    2

    讓品牌講故事


    走訪一個又一個成都本土的文化名人和專家,再翻遍典籍,曹閩知曉了一個關于冒菜的典故:


    早在三國時期,冒菜就在巴蜀大地盛行。人們熟知的三國故事中,劉備攜關羽、張飛三顧茅廬請孔明,為不打擾孔明休息,正心急如焚,忽見一梢蜀地販鹽馬幫在茅廬外架鍋,煮起冒菜。孔明聞香而起,出來與劉備三人相見,一起盛邀共飲,相談甚歡。他們將冒菜取名為“三顧冒菜”。


    這個看似離奇的傳說,曹閩卻深為觸動。而后,三顧茅廬的典故,成了“三顧冒菜”這個品牌名稱的由來。


    為了將“三國文化”更深地融入“三顧冒菜”當中,就連菜式套餐,曹閩都頗費心思:單人套餐叫“單騎救主”,兩人套餐是“煮酒論英雄”,三人以上稱為“群英會”,再配以裝修和餐具的仿古氣息。同時,“三顧冒菜”打破了冒菜只有素菜的常態,加入了葷菜。



    2009年1月,首家“三顧冒菜”店在四川德陽開張時,一張遞在顧客手上的菜單讓人眼前一亮:招牌牛肉叫“冒張飛牛肉”、涼糕叫“貂蟬拜月涼糕”、梅子酒被取名為“青梅煮酒”,呈上時,用古色古香的酒壺盛著。


    “三顧冒菜”將三國的文化內涵和底蘊賦予其中,不僅僅是賦予品牌故事,更是挖掘出品牌背后的文化內涵,基于此進行“品牌+文化”的運作。諸如沙縣小吃、黃燜雞等街頭項目,缺少品牌文化的支撐,只能是一個賺錢的小生意。


    品牌文化不止在文字宣傳上,店面和產品也要緊跟其后,不能落俗。


    曹閩一改街頭小店“臟亂差”的形象,將“三顧冒菜”的店面裝修得明亮通透:以白色為主色;燈光明亮;桌與桌之間相隔1米;貨架上,菜品以籃子分類裝好上下一致排開;顧客每點完一次菜,都有專門的秤稱重量……


    另一方面,“三顧冒菜”還在定價策略、員工管理、VI升級、品牌宣傳等上面發力。拿定價策略舉例,比如金針菇和土豆比較暢銷,那么,它們便適宜作為拉動銷量的菜品,而不是利潤型菜品,降低它們的價格,以便宜好吃的菜品帶動利潤大需求少的肉質品,以此保證整體利潤和品牌特色。


    于是,一經開張,“三顧冒菜”就在德陽那條餐飲門店林立的街上一炮打響。



    3

    標準化操作



    讓顧客接受“三顧冒菜”,是曹閩生意經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拓展市場,而這一步,需要一個前提——實現標準化操作。


    如同肯德基和麥當勞式的標準化操作,曹閩將“三顧冒菜”從采購到烹飪,再到服務所有的環節,拆分成上百個標準化流程,輔以科技計量工具,制定出傻瓜式運營與管理模式。這套管理體系精細到,就算是一個毫無餐飲經驗的門外漢,也能在一周之內迅速上手。


    首先是產品。曹閩在冒菜制作上,總結出“熬、煮、調”三字訣:



    熬——熬制原湯料。按100斤水計算,先把水燒開后加入湯料包和底料渣,再用大火燒開熬制8分鐘,撈出底料渣待用,然后加入底料油煮沸加蓋保溫即可;


    煮——煮制冒菜。用專門煮制冒菜的桶放入適量水后,大火熬制10分鐘左右撈出待用;


    調——調料勾兌。把煮制好的冒菜按比例加入調料,原湯料2.5勺、調味料 1.5勺、紅油1勺,再加入蒜泥、芝麻、小米辣等調料。


    其次是門店。三顧冒菜的選址以城市繁華地段、流動人口大、高校、辦公密集地為佳。同樣,曹閩用了一個最簡單最原始的“秒表測算法”:


    用秒表、筆記本和筆作為道具。在比較開闊的地方找個觀察點,找個參考點,計時每30分鐘為一段統計人數,取早晚、高峰、平時三個時段,然后計算求平均值。如果每10分鐘30人以上的人流量,可以視作合適,否則則不妥。


    同時,各門店除了大小的差別,在裝修風格、設備使用、價格體系上都完全一致。


    再次是經營。在菜品管理過程中,曹閩也有“秘密武器”:


    每一個加盟店都必須使用一種特制的計量器,這臺機器的意義在于,它可以將每天稱量的菜品分類記錄,便于店主計算每天賣出菜品種類的多少。


    “以前,加盟商只知道今天賣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卻不知道到底是哪一項菜品賺了錢,哪一樣菜品沒有銷量,而這些數據,都能從這臺計量器的記錄中分析得出。”


    此外,菜品的挑選和擺放、添加頻率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員工需要記住其要領,以達到熟練操作。


    離成都市區18公里之遠的新繁鎮,“三顧冒菜”自建了一座工廠,占地12畝,冒菜的調料制作都在這里完成。工廠內,設備轟轟作響,工人們穿著特制的服裝、帶著口罩在設備間不斷來回……曹閩介紹,生產出的每一包調料,其成分多少、重量多少全都是一致的。


    截止到2016年5月,“三顧冒菜”店面達2076家。在曹閩的規劃里,“三顧冒菜”一直在路上,這一切的準備只為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三顧冒菜”實現全球連鎖。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你的時間應該花在餐廳里

    而不是浪費在微信上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 鄧一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63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16日 20:37
    下一篇 2017年3月16日 21: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