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奔波勞碌的普通上班族來說,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才更像是自己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尤其是中午的那頓工作餐,忙起來就只能叫外賣,不僅選項少,菜品又大多油膩重口。漂泊在外,一口家常味兒咋就那么難。 阿姨廚房的成立即是緣于這樣的契機,據其CEO胡篤晟介紹,一開始為了解決員工的午餐問題,公司請來專門做飯的阿姨,遇上“產能過剩”的時候,他們就想辦法試著把多出來的午餐賣給隔壁公司的員工,發現反響還不錯。胡篤晟干脆帶領員工在望京的寫字樓下擺攤賣盒飯,就這樣熱熱鬧鬧做成了一門生意。
今年5月,胡篤晟和他的團隊得到資本方的注意并最終獲得了來自中路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到這時,阿姨廚房才正式成為一個創業項目并從北京遷至上海,拓展區域也從北京的望京改為上海的陸家嘴。
同別的外賣O2O不同,阿姨廚房的B端由空閑在家的退休阿姨組成:年齡在40—55歲之間、有一定時間的廚齡并且家中有廚房即可。用戶則需要提前一天通過阿姨廚房的網站或者移動終端選好阿姨和菜品,第二天午飯時間,就有打包好的飯菜送到公司樓下。
同別的外賣平臺相比,阿姨廚房上的B端大大節省了房租成本,還在餐飲生意中融入了“家常味”,建立了一套工作餐外賣從家送的溫馨流程,而阿姨廚房通過從成交額中抽取傭金作為自己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胡篤晟看來,建好阿姨廚房的重點在兩端——做飯的阿姨和吃飯的白領。為了找到合適的阿姨,胡篤晟和他的團隊走遍了上海陸家嘴區域大大小小的菜市場和老年活動中心,用發傳單和送圍裙的方式告訴聚集的阿姨們:有這樣一家公司支持你在家做菜,并且能夠一手交菜、一手交鈔票。目前,阿姨廚房在陸家嘴區域共入駐11位阿姨,平均每人每日能接到30份左右訂單。
阿姨廚房的菜單中,既有搭配好的工作套餐,也有支持單點的私房菜,單品價格均在25元以上,略高于單價十幾元的低端餐飲。因此阿姨廚房鎖定的客戶為中高端的客戶群體:對飲食有一定要求和支付能力,主要集中在核心商務區和優質住宅小區。
目前,阿姨廚房采取自己的配送隊伍,主要由退休的上海大爺組成,他們熟悉地段、做事認真,并有著一定的本土優勢。在支付方面,阿姨廚房目前只支持當面現金支付,不過近日已推出自己的預售卡,開賣4天后,成交額即達5萬元。
10月5日,在上海熟悉完陸家嘴環境的阿姨廚房“反攻”北京,重新在望京正式推出自己的“家庭式外賣”。除了在望京區域招募阿姨以外,阿姨廚房還嘗試和餐廳合作,將餐廳的部分菜品變得可家庭操作,通過“外包”給阿姨的形式提高餐廳的產出能力。
目前,阿姨廚房的團隊共有6個人,多為技術出身,胡篤晟本人之前有過餐飲行業創業經驗,但在阿姨廚房上,還是遇到了頗為頭疼的問題:因為區域性特點較為明顯,簡單來說,在陸家嘴的打法卻不能完全適用于望京,如何建立起標準化的區域運營模式并使之可復制化,就是阿姨廚房團隊正在摸索的問題;另外,隨著業務的擴大,配送的集中度和效率保證也成新的難題,一份種類豐富的訂單通常需要不同阿姨的配合,如何同一時間完成整個訂單的配送目前也正在困擾著胡篤晟。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