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過去十余年,肯德基、麥當勞一直在走本土化路線,主要是產品本土化、人才本土化、供應鏈本土化。如今肯德基與麥當勞把中國市場以特許經營的方式交給中國企業,開始了全面本土化。但有一樣東西,他們從始至終沒有出讓。
那就是品牌,是餐飲企業最值錢的東西!請記住:品牌是餐飲企業的命根子!企業的規模越大,品牌就越值錢!
“本土化”將成為洋餐飲在中國尋求轉型發展的一招妙棋。只有充分本土化,迎合本土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才能跟上風云變幻的餐飲市場發展,找回曾經的“光輝歲月”。
洋餐飲近來動作頻頻。年初,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麥當勞未來二十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而百勝中國去年底宣布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后,今年,百勝旗下品牌塔可鐘時隔8年后重新回歸,以期通過本土化改良后的口味,贏回消費者。
一系列的數據顯示,洋餐飲這幾年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根據財報以及公開報道,2014年3月,麥當勞方面向媒體公開披露計劃到2016年年底前在中國內地開設超過600家新店,但實際上這一數字僅為242家。
百勝財報顯示,在百勝中國拆分出去前,百勝在中國只有9%的門店是特許經營的。而且在拆分前,百勝所采用的全部都是傳統特許經營模式。
消費者也有直觀的感受,餐廳里,排隊的人少了,空余的座位多了,而受到健康飲食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對這些洋餐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供給側一端,隨著越來越多本地餐飲企業的崛起,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其優勢已不再明顯。
“本土化”將成為洋餐飲在中國尋求轉型發展的一招妙棋。當麥當勞宣布出售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特許經營權時,不少文章評論稱其要退出中國,麥當勞要成為國企等等。但這并非是這樁生意的實質。
其實,隨著收入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外出就餐的消費逐年增加,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餐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從擴張的角度來看,麥當勞找到了合作伙伴,提高了自己門店的擴張能力,同時,將自己抽身出來,利用本土企業具有的本土優勢進行具體經營,自己則退居幕后,著力維護品牌的影響力。
除了資本運作和經營戰略方面,要進一步提升餐廳的營收,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則是產品本身。于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中式口味的菜品進入了洋餐飲的菜單,看到一只經典的孫悟空玩具能夠成為大家趨之若鶩走進餐廳的理由。
只有充分本土化,迎合本土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從支付方式、消費習慣、產品內容上著手,才能跟上風云變幻的餐飲市場發展,找回曾經的“光輝歲月”。
如此看來,洋餐飲近來所做的種種調整,不是所謂簡簡單單的出售股權,更是其本土化戰略的一部分。根據計劃,未來五年麥當勞將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2018年年底前,4000家餐廳將轉為特許經營餐廳,長期目標則是95%的餐廳都是特許經營餐廳。
尚且不論最后是否能夠順利完成這一目標,從企業發展的軌跡看,“本土化”都將是洋餐飲今后在中國市場上打出的一張重要的牌。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你的時間應該花在餐廳里
而不是浪費在微信上
本文來源勞動報
上下拉動 | 聯系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