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堰晚報、秦楚網
夏天動輒40℃的高溫,多數人都選擇躲在空調房里喝冷飲、叫外賣,但總有一些人在最熱的時候,最熱的地方,日復一日地忙碌。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十堰城區兩家酒店和一個油條鋪,認識了一群可敬的廚師。每天面對七八十度的高溫,他們汗流浹背地忙碌著,為我們奉上了一道道美食。
鍋邊溫度高達70℃,老侯一天站9小時
地點:燕林小區后門的老侯油條鋪
油鍋邊的溫度高達70℃,老侯一天要站9個小時。
侯亮民的油條鋪位于燕林小區的后門,面積不到10平方米。下午5時許,室外溫度接近40℃,但這個溫度對于老侯油條鋪來說是“小巫見大巫”。
記者剛一靠近油條鋪就感覺一股熱浪襲來,只見一口大鍋內熱油沸騰,油溫高達150℃。盡管兩個電扇全開,可是鍋邊的溫度依然達到了70℃。老侯站在油鍋邊一邊炸油條,一邊觀察來往的行人,一看見有人靠近鋪位,趕緊吆喝:“老板,來兩斤油條不?剛出鍋的。”
老侯說,他每天凌晨4點就要出攤,到上午9點半收攤后才能歇一會。下午4點開始,他又要忙著揉面、切塊、炸油條,一直干到晚上8點。算下來,他一天揉60多斤面,在油鍋前站9個小時,賣出900多根油條。
老侯今年65歲,這樣的日子堅持了21年,賣出數百萬根油條。
灶火烤得汗流浹背,師傅一晚喝6升水
地點:上海路蝦皇小龍蝦店
師傅炒完菜撈出礦泉水瓶,大口灌下。這樣的礦泉水,他一晚上要喝4瓶。
十堰人偏愛小龍蝦美食。下午6時,太陽已經下山,經過一天炙烤的路面仍然悶熱,上海路蝦皇小龍蝦店門外,已有不少人坐在椅子上排隊等空位。
繞過冷氣十足的大廳走進后廚,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一瞬間記者仿佛從北國冰城進入了熱帶雨林。后廚里,6個灶臺同時炒菜,室內溫度超過40℃,廚師們帶著高高的廚師帽,帽檐邊的發絲被汗水浸濕,緊貼在額頭上,黑色的制服也汗濕透了。
萬師傅今年49歲,麻辣小龍蝦是他的拿手菜。只見他把事先備好的蒜泥、姜片等作料放入鍋中,隨后倒入炸好的大蝦,左手握住炒鍋,右手拿著勺子,不斷地翻炒。菜還沒燒好,他的臉就被熏紅了,頭上布滿細密的汗珠。
蓋上鍋蓋,萬師傅轉過身,從桌下撈出一瓶1.5升裝的礦泉水,咕嚕咕嚕大口灌下。這樣的礦泉水,他一晚上要喝4瓶。
一炒菜衣服就汗濕,有時都能擰出水來
地點:發展大道簡樸寨中餐館
柳洪波工作的灶臺邊,50攝氏度的溫度計瞬間爆表。
晚7時,位于發展大道的簡樸寨中餐館內坐滿客人,一份份準備好的食材擺放在廚師柳洪波身后的工作臺上。
柳洪波今年32歲,竹山人。別看他年紀不大,卻有10多年的廚齡,已在這家酒店干了6年,快火小炒是他的拿手活。
進入后廚,只見柳洪波左手握著用毛巾包起來的鍋邊,右手掂勺、翻炒。由于溫度太高,鍋底被明火燒得發紅。記者嘗試了一下,站在他的旁邊雙手抬鍋。鍋剛離開灶臺一條縫,躥出來的火苗和熱浪就讓記者受不了。
記者退后兩步,將溫度計放在鍋邊,50攝氏度的溫度計瞬間爆表,柳洪波每天就在這樣的高溫下工作一晚上。每炒完一個菜,他都會用毛巾擦去滿臉的汗珠。
“每晚至少忙兩個小時,一炒菜衣服都是濕的,有時能擰出水來。”柳師傅說,“雖然累,但只要顧客滿意,我們就感覺值!”
記者手記:
當你在空調房里愜意享受之時,他們正在廚房里汗流浹背,把自己的那一份辛勤、那一份堅守融入到一盤盤美食之中。
正是由于他們的付出,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滋”有“味”。當享受餐飲人服務的時候,請別忘了送上一句贊美和感謝:你們辛苦了!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