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13954135279
在餐飲紛紛轉型的今天,便利店也開始“轉型了”。通過對環境的打造、經營產品結構的調整等措施,一些連鎖便利店正在“變臉”,以零售+快餐的“三代店”形象悄悄虜獲年輕人的心。
便利店新型經營模式:零售+快餐+個性化服務
增加座位、鮮食,便利店“變臉”
便利店經裝修后開設了座位區,公司白領的“下午茶”的主戰場便從咖啡廳轉移到了便利店。“便利店經濟啊,咖啡面包一應俱全,光咖啡就有6個種類,裝修之后,環境比以前好多了。”
這家店總面積沒有變大,就是把原先很多售賣零食的貨架撤掉了,專門設置了一個座位區,還多了一臺開放式保鮮冰柜。“鮮食比以往多了不少,有年輕女孩喜歡的沙拉和時令水果,中老年顧客喜歡的水餃、熱粥等傳統小吃,快餐不光有中式、西式,甚至有來自韓國、日本等國的特色小吃。”
多個品牌紛紛加入“三代店”升級大戰
上海商學院去年對便利店行業調研發現,常去便利店的人群中69.69%為16至35歲的年輕人。
‘90后’簡單、便利、高效的消費習慣形成,便利店將大有用武之地”。“年輕群體的特點就是需求個性化,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和享受一定品質的休閑生活。‘三代店’概念,其實就是便利店不光為顧客提供簡單的商品購買,更多的是提供和倡導一種生活方式。除了實現向便利餐廳功能的轉變,還提供信用卡還款、購買長途客運票、網游點卡、快遞代收代寄、話費及公交卡充值、水煤氣費繳納等增值服務。”
增設座位休憩區、打造舒適溫馨的硬體環境,拉長顧客的停留時間;結合時節熱點不斷推出主題營銷活動、更新商品品項,與顧客保持最新鮮的溝通,來增加客戶的黏性,刺激其潛在消費……這些手段無不是為了迎合“80后”、“90后”群體的消費心理。”
“三代店”盯上了“80后”、“90后”消費群體
便利店附近學校的學生說,相比學校附近的快餐店,這家便利店就餐性價比更高,環境好,候時不長,不定期還有快餐盒飯半價的促銷優惠,對學生族很有吸引力。
記者還注意到貨架擺著以巴西世界杯為主題的助興商品,比如男人看球賽需要的啤酒、人字拖等,“現在的便利店越來越像小百貨店,門店氛圍常常搞得像過節,顧客怎么不會心動呢!
“小而美”是趨勢,鮮食是利潤催化劑
近兩年來,百貨業業績頻頻下滑、大賣場經歷一輪又一輪的“關店潮”,說明傳統的“大而全”的零售市場未能適應時代的快速發展,然而便利店卻以“小而美”的業態發展得如火如荼。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2013年,中國26個城市的便利店門店平均增長率為30%,增速相當可觀。
小而不起眼的便利店為何能在行業中逐漸攀升制高點?零售+快餐的“三代店”正是其制勝法寶之一。
“便利店向兼備餐廳功能的業態轉變,是目前一個趨勢,這種業態模式的轉變,可以讓便利店實現銷售額擴大,利潤率也開始進入上升期。”從事零售行業多年的朱先生說,“以‘7-11’為例,其凈利在臺灣大幅增長原因是經營者已經找到了成長性商品——鮮食,大陸超市和便利店要實現突破,就必須重視鮮食,鮮食的毛利要比一般的零售商品高出5到10個點。”
據記者了解,“祐驛站”、“喜士多”等品牌便利店,其“三代店”中的生鮮比例已提高到了三成,甚至更多。“貨架上鮮食(包括速食產品)的占比要達到約3成,才能保證2至3成的毛利底線。”“喜士多”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龍翔橋附近的“全家”,老板金先生就透露,該店“拳頭產品”是各種快餐盒飯,原先日均能賣100多份的便當,自從今年3月份增加座位區后,上調鮮食比例后,一天賣200份也沒有問題。
“‘三代店’與傳統店相比,成本必然會高出一些(據說開一家成熟‘三代店’需要100萬元)。但目前從‘三代店’的銷售情況來看,大部分單店業績的增長就能消化掉成本的上漲壓力。單店業績增長能達到20%以上,增長的貢獻有70%以上是由生鮮食品創造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關注賬號】
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官方賬號,點擊關注即可。或搜索公眾賬號cyykb111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
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