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語錄】《餐飲時報》報道:大蓉和劉長明–與其讓別人踩扁 不如自己踩扁自己

    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20026月,我在全國川菜連鎖推薦會上介紹了大蓉和,會后一個餐飲界的資深老板多次約見我。他說:“你講的三句話,使我明白了為什么你做得起來,而我做不起來。”這三句是:“廚師跟著老板走,老板跟著市場走”;“單子越小越好,人越多越好”;“與其讓別人踩扁,不如自己踩扁自己”。有人把這三句話叫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中心是市場,基本點是人氣、創新。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生命體,有生長、發展、消亡的過程。我時常想,自己的企業千辛萬苦才做起來,怎樣才不會被后起之秀擠垮?只有一個辦法,與其讓別人踩扁,不如先把自己踩扁。也就是說,在被別人打敗之前,先來一次自我批判、自我革新。所以,大蓉和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新店提高標準,舊店升級換代,不斷以新面孔出現,永遠給顧客新鮮的感覺。

    年輕時我們學辯證法,有兩點至今受益,第一是“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第二是事物發展“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內因是根本原因,說明真正的發展動力來自于你的內心,來自于企業內部的進取精神,而不是來自于外部的客觀因素。“否定之否定”,就是不斷變革以往的舊事物,使自己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你不敢去否定自己,就不可能獲得新的肯定。這也和人體的新陳代謝一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老細胞死了新細胞生出來,否則你怎么長得大?將這種思維方法用于開餐館,就會促使你不斷挖掘自己的內部潛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

    經營企業這么久,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個字:“變”和“精”。所謂“變”,就是往好處變,主動出擊,不斷否定自己。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不但是說凡事要謹慎,還告誡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最聰明,老子天下第一。天下聰明人多的是,遍地都是英雄,說不定哪天就把我們給踩扁了。在延安整風時,毛主席特別重視“批評和自我批評”,自我批評就是自己踩扁自己。自己踩扁比別人踩扁好,因為占據了主動,沒讓人找到我們的軟肋,還能先發制人。踩扁自己不是徹底消滅自己,而是調整心態,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避免被別人踩扁。否定之否定就是在更高層次上的肯定。所謂“精”,就是要精中求新、新中求精。裝修要精益求精,出品要精益求精,器皿要精益求精,管理也要精益求精。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議論如何讓餐飲企業做大做強。我認為“做大”還只是形式,而且餐館不一定都要做大,世界上規模小名氣大的餐館多的是;但“做強”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不能不提。只有做強了,你才可能做大,否則也不過是個空架子。做強需要勇氣,需要成本,意味著更多投入,包括培訓、考察、研發、裝修、工資、器皿、文化建設等等都必須持續投入金錢。是要眼前的利潤,還是要長遠的發展,股東必須取得共識。做強最需要的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具備戰略眼光,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的道理,敢于失去一些眼前利益,謀取將來更大的勝利。像毛主席打仗那樣,不顧及一城一地的得失,讓劉鄧大軍實行戰略大轉移,甩開膀子挺進大別山,直接深入敵后。毛主席還有一件法寶,那就是筆桿子。幾支筆桿子有時抵得過幾個師的兵力。我們成立的菜品創作室、企劃部、企業文化發展研究室都不直接創造利潤,但同樣創造價值,是必不可少的戰略投資和戰略儲備。我們每年為此花幾百萬,目的就是讓企業強身健體,經得起風雨折騰,有更長的壽命。壽命越長,積累的收益越大。所以說,無論通過什么辦法來做強,首先要戰勝自己,不要“吹糠見米,伸手拿錢”,那是做小生意,擺地攤,不是企業的長遠之計。

    現在,我們的廚師基本都按揭了房子,員工也實行了住房福利。我們搞開發、搞研究、培訓員工、儲備人才、購置固定資產,這些都表明我們做強的決心。股東們也都想得開,愿意加大投入,不計較分紅的減少。如果我們的股東把錢分光,輕輕松松過瀟灑日子,也未嘗不可,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企業因失血而缺乏后勁,以后就沒錢可分了。

    敢于否定自己,就不怕人家踩扁自己。在成都大蓉和的消費者中,大約5﹪是餐飲業同行的觀摩群體,其中不乏國際友人,一些人順手牽羊把菜譜偷偷拿走。我們的菜譜遺失率非常高。但堵不如疏,我們干脆多印一些菜譜,擺出來公開賣。如果你需要,掏錢買就是,大家的面子都過得去。成都國際美食節期間,我們賣了很多菜譜,開拓了另一條生財之道。當然,這樣做也帶來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有些餐館大搞“拿來主義”,一切照搬,連菜譜都和我們的一模一樣。一模一樣也沒辦法,因為菜品是沒有專利保護的,即算有保護也沒有精力去維護權益。當然,我們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大家共同推進中國餐飲業的進步,這也是好事,我們完全想得開。除了賣菜譜,我們還開放廚房供參觀,《大蓉和》內刊隨便你帶走,還可以打包我們的外賣菜品,我們在打包桶里附了制作配方,推薦多種加工方案供選擇;如果消費者有更好的建議,還給獎勵。總之,我們不怕別人學到秘訣后反過來競爭。

    2009年以來,我們著重做了幾件事:一是產品向深度開發,即把過去好賣的菜品拿來進行再創新,讓菜品升級。此外是搬一些我們沒有做過的菜品回來研發。深度開發還包括對“辣”的研究。我們過去對辣的認識還太膚淺。辣椒有幾百種,同一種辣椒在不同季節、不同土壤也會有所不同,辣度、口感和營養成分都有變化,在自然土壤環境和溫室環境種植出來也有很大區別。菜品也一樣,同樣一個品種,例如開門紅,我們一直用3種辣椒,二荊條、小米辣和紅海椒,在這個季節用小米辣半斤,換一個季節可能要用8兩才能達到那個辣味。實際上,這些辣椒在一起產生了復合味,而我們對辣的認識還只是強和弱,而對辣本身的香型、營養、化學成分都不夠了解,廚師做菜時還是憑借經驗和口感,說不出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調味,這道菜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一個普通產品是不是經得住科學的分析,是不是能夠從經驗型開發上升為科學性開發,這是深度開發的一條路。為了產品升級,麥當勞在上世紀70年代對原材料進行了深度分析,小麥用什么品種,在什么地方種最好;雞如何喂養,用那些營養飼料,喂養好多天肉質最好,全部用科學辦法測定。這樣,他的產品就有了科學的企業標準。我們中餐不可能讓每道菜都做到這點,但主打產品應該做得到。所以我提出要求,大蓉和最好賣的三五道菜必須有企業質量標準。我們不可能制訂菜品的行業標準,餐飲企業要做到食品企業那樣的質量標準也很難,所以我們只做主要產品的標準。質量標準區別于衛生標準、制作標準。我請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把我們一些賣得好的菜拿去研究分析,把數據給我,包括什么溫度下營養和保鮮最好、口味最佳等等,然后制訂《開門紅質量標準》、《開門紅操作程序》。很多廚師長講,做了十年的開門紅,到今天才把一些問題搞清楚。

    在烹飪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依靠原材料拉開距離,是贏得未來競爭的必要手段。為此我們在郫縣買了十多畝地,花幾十萬搭了些鋼架房,生產一些加工品。一些最基本的、用得最多的原材料,如泡海椒、泡青菜、干海椒、腌臘制品(臘肉、香腸、板鴨)、醬肉、豆瓣,都要自己做起來,種植也要上去。原輔材料基地的投資,不見得能看到直接效益,但必須投。它的效益是通過餐館的經營反映出來的,是通過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反映出來的,不能光算細賬而不算大賬。很多企業都愿意往餐館經營上投錢,開一個店一兩年收回來,卻不愿意往基地投資。但也有少數企業跨出了這一步,我相信走這一步是對的。現在投1000萬,將來可能是一個億的問題。另外就是解決內部問題,我們基地做的醬肉、香腸都非常好,但是店里面卻不怎么用,有時他們采購來的香腸比我們自己制作的都貴,味道也不如我們的。供貨商和廚師長是要拜碼頭的,共褲連襠。我們只能硬性規定,自己基地的東西無條件采購。

    中國第一家餐飲專業手機報——《餐飲時報》手機報

    每月7,最新實用餐飲資訊發送到您手機!

    《餐飲時報》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飲時報》QQ群:282756788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104.html

    (0)
    上一篇 2013年9月18日 06:58
    下一篇 2013年9月18日 10: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