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充滿朝氣、兼具學識,餐飲企業便于積累經驗、挑戰自我——一直以來,“餐飲企業”和“大學生招聘”均為一拍即合的最佳搭檔,然而餐飲企業從大學生中招收餐廳營業人員者有眾,招收物流、中央廚房體系人才者鮮有。那么問題來了——餐飲行業是如何培養后勤管理培訓生的呢?
2015年初,呷哺呷哺宣告啟動首屆后勤體系校園管理培訓生計劃,為物流和中央廚房體系的管理團隊輸送新鮮血液,這也恰恰是呷哺呷哺首次招募非營運體系管理培訓生。后勤管理培訓生培養項目計劃利用52周的學習、實踐和考核,為后勤體系開拓出一個新的人才培養通道,為呷哺呷哺的“門店擴張大計”提供支持。
據了解,該項目被呷哺呷哺內部命名為“青芽培養計劃”,計劃共分四個階段:前2周為企業基本信息了解和企業文化培訓,之后36周為工作崗位學習,接下來12周為管理崗位學習,最后2周是綜合考核。“2-36-12-2的培訓周期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們的心理承受和適應能力,讓學習由淺入深, 從了解企業開始,感受企業文化、逐步了解工作標準和管理要求,充分實踐和考核,定期溝通,安排一對一的輔導老師,幫助他們快速適應,盡快成長為合格的呷哺人。”呷哺呷哺人力資源副總裁應仲秋表示。
干貨:青芽培養計劃課程曝光
“2”:兩周入職學習
通過就職前簡介和企業文化培訓,了解公司發展歷程、展望美好愿景;學習企業核心價值觀及行為要求,感受企業文化的凝聚力;接受食品安全、工作場所安全知識培訓,理解品質對于企業的意義;參觀物流配送中心和中央廚房,體驗物流體系和中央廚房的建設規劃。
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對企業、行業和職位的宏觀了解,以及對文化的充分感受。更好地理解,才能更好地融入。
“36”:三十六周工作崗位學習
通過對關鍵知識點的深入講解、實習、崗位實操和考核演練,讓學員們扎實地掌握基本崗位標準和業務知識。
進入實操階段,技能的熟練,是餐飲企業中一切工作開展的前提。
“12”:十二周管理崗位學習
用流程管理的概念對儲備人員進行管理崗位的關鍵點培訓、系統操作、人員及時間管理等技能培訓,幫助大家把工作中的“點”串成“線”。
有邏輯性的技能培訓,是工具,更是方法和途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兩周儲備綜合考核
通過對每個階段知識點和實戰能力的考核,檢驗學習成績并在充分分析優勢和機會點的基礎上,制訂相應的改進和成長計劃,并追蹤改進。
在反思中學習,在機會中成長,方能達到最高境界。
管理培訓生有話說:我為什么選了呷哺呷哺
小張,在邯鄲學院主修物流工程專業,現為呷哺呷哺物流管理培訓生。“之所以選擇呷哺呷哺,首先因為自己本就希望從事物流方面工作,呷哺呷哺所招收的方向與我的專業非常對口,甚至與同樣對口的物流公司等等相比空間更大;其次,通過了解,我發現呷哺呷哺的培訓體系更為正規、完善,相信在這里經過系統化的培訓后,將會對學校學習的、理論化的專業知識,作出實踐層面的補充,真正學到受用不盡的東西。”
小楊,在河北工程大學主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為呷哺呷哺中央廚房管理培訓生。“因為專業和個人愛好的原因,我最后將找工作的目光聚焦到了餐飲企業上,然而他們的空間往往會比較小,但呷哺呷哺就不一樣了。呷哺呷哺為我們設立的方向、提供的指引,正是我們應屆生夢寐以求的。非常喜歡呷哺呷哺熱情向上的氛圍,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找到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的,非常重要!”
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主板上市,招股書中即明確表明到2018年其餐廳數將達到1000家。這樣的量級勢必需要更多符合要求的餐廳營運隊伍,隨之而來的便是更為完備和健全的物流、中央廚房后勤體系搭建。可以說,我們從“青芽培養計劃”看到了呷哺呷哺后勤體系先進有效的人才管理模式,更看到了他們有計劃、有組織的“門店擴張大計”。呷哺呷哺的未來,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