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569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頭條
在一個全民“喜新厭舊”的年代,餐廳的迭代升級成為一道考題。
是單品牌不斷優化升級做加法,還是多品牌各辟戰線做乘法,這是兩個涇渭分明的選項。
作為快時尚餐廳的代表品牌,外婆家的選擇是后者。
那他們的決策邏輯是什么? 外婆家掌門吳國平有話說。
外婆家為何連續發起副牌運動?
目前,外婆家除了主牌,共有8個副牌:指福門、第二樂章、金牌外婆家、爐魚、鍋小二、Uncle5、動手吧、三千尺,總門店數達到160多家。
它們太有“個性”了——僅看外觀,你根本猜不出它們都來自外婆家家族。
與現在的激進狀態不一樣,起步期的外婆家其實是一家很保守的企業,創立于1998年,一直到2007年才開出杭州以外的第一家店——嘉興店。
其實,在這一組副牌誕生前,外婆家已經搞過一次“副牌”運動,但結果是差強人意的:2009年,外婆家連續推出了指福門、速堡、運動會等系列副牌,但在后來的發展中,指福門和外婆家在定位上會有些趨同,外婆家考慮作出調整。
2012年,吳國平再次提出做單品副牌的計劃,此時,外婆家品牌已成立14年,盡管以杭幫菜為特色樹立了影響力,但外婆家也漸漸感到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挑剔。他發現,2011年消費者選擇不多,但已經表現出對新鮮餐廳的喜愛。
“外婆家做大眾市場,打造家的概念,不能太個性,否則脫離本質。副牌是對外婆家的補充,更個性,受眾面更窄。”吳國平說。
“品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消費者對新品牌欲望強烈,尤其是餐飲,新鮮度需求大。”商業地產服務公司睿意德租賃服務部總經理杜斌分析說。
從戰略上講,對于成熟的餐飲品牌,開拓新的品牌線是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的一個有效方法。
“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以前需要大而全,囊括很多菜系,這幾年小而精的單品模式突出,主要迎合25歲至35歲的年輕小資群體。”外婆家新任總裁裘曉華解釋說。
“外婆家有些店客流量飽和,再上去就很難了。”裘曉華說。
這可能也是外婆家加快拓展副牌的原因之一。2013年,外婆家推出“金牌外婆家”,針對中高端商務人群,分布在高端辦公區,正是要同傳統外婆家的低價大眾消費群體形成差異,擴大消費群。
雖然在外界看來,外婆家的品牌矩陣已經算是大躍進的節奏了,但吳國平卻認為:從2013年開始的這波新的多品牌嘗試速度不快,除了已經驗證成功的爐魚餐廳在全國擴張,其余子品牌仍主要布局在長三角地區或一線城市。
吳國平對這一輪副牌運動的結果,也并不追求完美,他說:“不可能每個品牌都成功的,有一兩個比較成功的就不錯了。”
樣本“爐魚”:外婆家如何做副牌?
在外婆家的八個副牌中,擁有60多家店面的爐魚發展最快,這家烤魚店創立不到兩年,分布的城市數量就僅次于外婆家主牌。
2012年,吳國平委派孫琦進行新的副牌產品研發,當時孫是外婆家的廚師長。
現烤現吃和火鍋式配菜的烤魚餐廳已在一線城市風行,烤魚品類產品容易標準化,利潤率較高,這點特別吸引餐飲公司。
彼時,江邊城外烤全魚在上海開起了門店,更多的同類品牌也開始出現。孫琦最初想做雞的品類,卻正好遭遇禽流感,魚的品類在此時吸引了外婆家的研發團隊。
“魚這個品類全國各地都喜歡,競爭對手比較弱,市場進入更能成功,所以看好這個市場。”孫琦說。
只不過,要進入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外婆家要找到自己的特色。
和新開創的品牌相比,外婆家做副牌有著獨特的優勢,其產品研發體系相對成熟,而且有成熟的店面和客群來做口味評測。
對于一家做杭幫菜起家的公司來說,要開發川渝菜系的品類,且要保證全國60多家門店都能被市場認可,這并不容易。孫琦的團隊在為這個品牌做設計時,尤其強調標準化和快速復制。
其已有的人才團隊和中央廚房體系為爐魚餐廳的籌備提供了支持,爐魚餐廳19種口味的調料,都是由外婆家在杭州的中央廚房統一加工,并運往全國各地的門店。
開業前三個月,孫琦在杭州外婆家各個門店做測試,把研發完成的烤魚新品給客人免費品嘗并收集意見,這是普通初創品牌難以具備的平臺。
三個月后,他把消費者反響不好的黑魚撤下菜單,又增加了進口的湄公魚,因為黑魚的肉質不適合烤,而湄公魚的肉質細膩,油性大,烤的時間越久越香。
孫琦還把餐桌上烤魚的燃料從酒精燈換成炭,“這樣更加熱氣騰騰,給客人的第一感觀很重要。”孫琦說。
爐魚餐廳迅速取得了成功,據裘曉華的介紹,爐魚部分門店的業績甚至高出外婆家,爐魚的客單價比外婆家高出5元左右,總的客流量也很大。
精編:沙鷗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編輯:內參小然君
張連軍
北京福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