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原創/大游
兩個月,全國大部分餐飲人“顆粒無收”,
接下來持續三四個月的“恢復期”,
也讓餐飲人備受煎熬。
如何度過這段“前所未有”的困難期?
【餐飲時報】的觀點是:
一、最大限度地開源,
二、最大可能地節流。
開源,前面文章已經講過無數方式方法,
今天【餐飲時報】小時和大家一起分析“此情此景下,
餐飲企業如何節流”——砍成本。
第一板斧
精簡管理層,
優秀的人回歸一線
最近,
餐飲行業最熱點的話題之一是:
喜茶取消了所有的副總裁。
7000多人的團隊,
除CEO聶云宸外,
其他都是總監,
聶云宸直接領導總監。
聶云宸說,
喜茶是一個極速行駛的列車,
奔跑中一定效率優先,
砍掉沒必要的環節,節省成本。
陳春花老師說:
把優秀的人放在一線,
放到最靠近行動的地方去。
在很多企業的管理中,
優秀的人往往被提拔起來,
放在離顧客最遠的地方。
這不僅無法讓聽見炮火的人決策,
也是企業成本的浪費——
最“貴”的人沒有做最有價值的事。
2016年,
海底撈內部組織機構改革,
砍掉了全國的“小區經理”
(相當于區域總),
由總經理直接管理店長,
將權力下放到門店店長手中,
店長直接向總部匯報,
去掉中間環節。
這一改革,
海底撈走上更高效的管理路徑。
管理層級多,指令多,
真實信息被加工的機會更高,
溝通效率低,
實際上是最大的成本浪費。
而扁平化管理,
減少管理層次,
讓信息縱向流動更快,
管理成本更低。
【餐飲時報】小時認為,
接觸顧客最多、
創造價值最直接的,
是一線的員工。
把一線員工的創造力和潛力與所有的顧客連接在一起,
企業就會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企業需要明白,
只有優秀的人在一線,
企業才能獲得最直接、
最快速的優勢。
第二板斧
砍掉面子,聚焦經營
效益才是企業最大的面子。
世界零頭巨頭沃爾瑪的供應商們都知道,
他們采購主管是一批最精明最難纏的家伙,
但卻不知道他們出差只住最便宜的招待所。
沃爾瑪的競爭靠什么?
靠的是低價,
低價的背后是靠嚴格的成本控制,
嚴格的控制來自于務實的做法。
只有砍掉了虛榮,
才能換來了務實,
也才能換來利潤。
中國唯一一家把直營門店開到10000+家的華萊士創始人華懷慶,
愿意一年花上千萬的咨詢費為品牌、
為門店賦能,
卻不愿在自己的辦公室裝修上花一分錢。
他的辦公室很小,異常“簡陋”,
十多年沒裝修過。
拜訪他的人都會不由自主感慨:
這就是有10000+家門店老板的辦公室?
最近幾年,
餐飲企業流行自建豪華的辦公室、
場地規模大的培訓室、
創始人不斷接待全國各地餐飲朋友互訪,
把很多時間精力放在接待上。
看似有面子,
但對一個餐飲企業來說,
這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企業形象,
但真正的實力展現應是營業額的增長及企業的長久發展。
【餐飲時報】認為,
真正聰明的辦法應該是把更多的利潤回饋帶給你利潤的顧客,
將每一筆資金全部用于企業長久發展上。
第三板斧
優化產品結構,就是省成本
庫存是最大的利潤殺手。
尤其對餐飲企業來講,
日進日出,
利潤全部都在進進出出中。
如何管理好庫存,
除了強運營強管理,
更應該從梳理產品結構開始。
【餐飲時報】服務的一家中式正餐企業,
兩年前,
菜單產品有150多道,
點菜員跟著顧客明檔點菜,
平均點菜時間為13分鐘,
企業綜合毛利為52%,
兩個冷庫幾乎天天庫滿。
【餐飲時報】給這家企業進行品牌重新升級,
首先從梳理產品結構開始:
根據品牌戰略定位,
梳理出“1道大爆款菜+8大系列小爆款菜+應季爆款菜”,
并對梳理出的產品進行升級、包裝、體驗設計,
再進行“五感”推廣。
三個月下來,
9道爆款菜銷量從原來的單道點擊率1%—3%,
上升到8%—10%左右,
同樣的營業額,
利潤提升3個點,
因為顧客點菜目標性更強,
點菜時間縮短到8—9分鐘。
老板更滿意的是:
不是硬砍菜,
而是靠顧客自然點菜,
菜單自動淘汰了20多菜,
老板開心地說,
不用備那么多品種原料,
庫存自然大大降低。
【餐飲時報】的觀點是,
優化梳理產品結構,
產品分權重區別對待,
不僅讓顧客記住我們是“賣什么的”,
更利于優化采購、降低庫存。
切記,
菜品并不是越少越好,
根據品牌定位、
所處城市特點、
客群特征來設計菜單;
如果產品線過長,
不建議硬砍,
而是通過梳理產品、
讓顧客幫你自然淘汰。
第四板斧
顧客自助半自助,是趨勢
中國烤魚品類黑馬,
有200家直營門店的半天妖烤魚,
顧客都知道他們有一個“超級福利”,
就是“3元自助區”:
每人僅需要3元,
就可以“主食管飽、
飲料暢飲、水果暢吃”,
米飯、泡餅、小吃、水果、可樂等飲料、蘸料,
豐富又有品質,
很多顧客沖著性價比超高的“3元自助”而來。
同時,
在自助餐臺下面,
碗筷等餐具順其自然也成為顧客自取。
這種自助,
不僅給顧客無限量取的超級自由度,
對餐飲企業來講,
省人工是關鍵。
還有一家餐廳——
味食尚將“自助模式”發揮到極點:
沒有菜單,
顧客自己用手機點餐、下單、結賬。
1分鐘內,
會有服務員確認菜單。
顧客需等待5-10分鐘左右,
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
餐前、餐中沒有服務員擺臺,
每個桌子兩頭都有可抽拉的密封式抽屜,
里面放著消毒過得餐具,
顧客自取自用。
餐廳入門處有自助小吃、湯飲,
品種豐富,
不論顧客在等餐還是已經落座,
都可以免費食用。
無獨有偶,
美國一家超級披薩企業,
在美國市場擴展速度極快,
除了明檔現做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外,
能省的人全省了:
顧客自己取餐,
自助飲品、自助買單、自己收拾餐桌,
就連打包都是自助。
詳細了解這家發展神速的神秘披薩品牌,
可點擊下面鏈接:
【美國餐飲直播】驚嘆:1個收銀、1個配菜、2個廚師,開一個火爆餐廳
【餐飲時報】小時認為,
“自助模式、半自助”一定是餐飲行業的未來大趨勢。
任何做大的企業,
無不從商業模式設計初始竭盡可能簡化人工服務。
“自助、半自助”,
不應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
更應該成為餐飲人的從長計議。
第五板斧
虧損無望的門店,關掉
最近,
【餐飲時報】小時的朋友圈,
看到不少轉讓餐飲門店的信息。
小時認為,
好的市場形勢下,
經營不好的門店可以努力搶救;
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
本身“疾病纏身、搶救無望”,
尤其自身存在選址等先天缺陷的門店,
這類門店,
可以關店止損,
把時間、精力放在更容易產生效益的好門店上。
一句話:虧損的業務要砍掉!
第六板斧
努力做大規模,降采購成本
如何通過采購降低成本,
【餐飲時報】并不主張向供貨商使勁壓價。
同樣都是經營者,
對方無利可賺,
合作也無法持續。
目前餐飲行業可行的方式,
就是通過規模采購降低成本。
一、努力做大企業規模,規模采購降低成本;
二、如果企業規模很難快速做大,可以通過優化產品、爆品思維,把單支或者幾支食材使用量做大,實現量大采購,降低成本;
三、不少餐飲企業形成聯盟、聯合集中采購,這也是方式之一。
最后——
一提到降低成本,
很多人認為就是裁員。
【餐飲時報】并不建議裁員,
裁員并不是削減成本的首選。
疫情下,記住三條:
一、所有的浪費都拿掉。
二、虧損的業務要砍掉。
三、盡快找到現金流。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