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的餐飲富豪,現今都怎樣?餐飲富豪榜12年大換血!

    餐飲時報原創/阿琴

    餐飲市場風云多變化,富豪新人換舊人。
    10年前的餐飲富豪,現今都怎樣?
    最近,2019胡潤餐飲富豪榜揭曉,共12人上榜,
    其中,海底撈張勇夫婦以1200億身家穩坐餐飲財富世界第一把交椅。
    其他不少則是餐飲界的新面孔。
    胡潤餐飲富豪榜自2007年第一次開出以來已有一紀,【餐飲時報】查閱12年前后兩張榜單,對比后發現:
    12年間,榜單人物幾乎“大換血”:
    當年位列榜單的餐飲大佬們,幾乎已經全軍覆沒。
    而曾經的餐飲首富——拉面女王潘慰,
    是12年后唯一僅存的在榜者,如今也已滑落到榜單末位。

    2007年胡潤餐飲富豪榜(來源于網絡)

    2019胡潤餐飲富豪榜(來源于網絡)
    時值2020初始,
    【餐飲時報】專門梳理兩張榜單和餐飲界12年變化,
    目的是幫助餐飲人了解行業的財富走向、行業的發展趨勢。

    福記食品:魏東

    當年富豪榜第2名

    1999年創立的福記,從中餐酒樓開始,進而進軍團膳,曾成為中國最大的送餐服務商。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福記的危機,始于性格激進的魏東遇上狂熱的資本。
    2004年,魏東讓上市時融資3億元的福記,短短3年又借可換股債券抽水32億港元之多,足足接近凈資產值的10倍。
    “這么兇猛的玩法完全不是內地民營企業的慣用招數”。
    4年后全球金融危機,福記面對股市崩盤,股價迅速縮水。
    曾經隱藏在金邊里的各種污垢開始顯現:財務總監頻繁更替傳出福記多年以來的財務假賬、拖欠各地員工工資、擴張太快資金鏈脆弱……
    2008年底,股價從最高32港元瘋狂跌至5港元。
    福記轟然倒塌。
    如火箭般躥升,如過山車般跌落。
    福記的風云故事對餐企擁抱資本時的動作極富警示作用。
    譚魚頭:譚長安
    當年富豪榜第3名

    1996年創立的成都譚魚頭,一度曾創造了五天開一家店,一天賺一輛奔馳車的紀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譚魚頭在全國開設了100多家店,甚至一度開到了新加坡。
    如同大多數人選擇了口味正宗的四川火鍋譚魚頭一樣,資本同樣向它敞開了誘人的懷抱。
    自此譚長安投資了很多自有品牌和衍生品牌,瘋狂擴展加盟商。
    但是,對加盟商的品質管控跟不上擴張的步伐,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準確的市場定位,企業隨之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譚魚頭開始深陷債務糾紛和閉店潮,門店盈利能力急劇下降,短短兩年間成都僅剩兩家門店。
    一場風光無二的“魚頭盛宴”草草落幕,令人唏噓。
    給太多餐飲人留下了“做餐飲人還是餐飲投資人”的深刻命題。

    小肥羊:張鋼

    當年富豪榜第4名

    自2001年第一家升級加盟商在河北被授權,小肥羊開始以此為基點,開始了連鎖加盟擴張之路。2004年,如日中天的小肥羊實現了43.3億元的年營業額。
    但未能在加速發展中建立標準化體系的小肥羊,與加盟店的關系松散,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最終問題積累集中爆發,致使加盟店在品牌、菜品、品質、財務等眾多層面失控,消費者終端體驗變差。
    之后小肥羊謀求上市以求更大發展空間,卻在2011年被百勝徹底港元私有化。
    被資本步步蠶食的小肥羊,把自己“嫁入”豪門,和肯德基、必勝客成了兄弟,也開啟了從餐飲頭牌序列被擠出的命運。
    是苦是甜,悲兮樂兮,大概只有張鋼知道。

    俏江南:張蘭

    當年富豪榜第4名

    俏江南,曾被稱為餐飲界的LV,在其最巔峰時期,人均消費動輒上千。
    從2010年開始,俏江南希望通過資本運作與海外收購,在3至5年內開設300至500家俏江南餐廳,并豪言稱,“俏江南將在十年內進入世界500強”。
    但這場夢只做到2012年就醒了。
    上市失敗后,CVC接手收購82.7%的俏江南股份,張蘭僅持股13.8%。從那以后俏江南內部高層的斗爭、股權變更、權力變換,骨干管理人員離。
    同時,終端賣點減少、服務變差、菜品回收、食材來源不明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成了壓垮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至此,俏江南商業帝國瓦解,現今賣身北京宴。

    真功夫:蔡達標

    當年富豪榜第6名

    真功夫,目前仍是中國快餐界門店數量數一數二的餐飲品牌。
    但品牌勢能,已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
    品牌創始人之一蔡達標,不僅財富急劇縮水,也因個人問題鋃鐺入獄。
    1994年,蔡達標夫婦與其小舅子潘宇海雙方以50%股份共同經營餐飲。因攻克了中餐工業化生產的標準化難題,2004年企業開始面向全國迅速發展,蔡達標也隨之開始成為了明星企業家,頭上光環無數。
    但因蔡達標個人私生活、內部股東矛盾激化,蔡達標因涉嫌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入獄。
    在中國,老板命運經常決定企業命運。
    可惜可嘆!

    德莊:李德健

    當年富豪榜第6名

    德莊曾是重慶火鍋的頭牌、代表重慶火鍋走出重慶的功勛級品牌,曾創下無數行業第一。
    但因為餐飲市場更新迭代迅速、新的火鍋品牌層出不窮,尤其創新商業模式的新火鍋不僅進入市場極具殺傷力,連鎖發展的路徑也是“彎道超車”,使得像德莊這樣的老火鍋品牌競爭力不足。
    傳統一線品牌的隕落,幾乎都是這個原因。

    麗華快餐:蔣建平

    當年富豪榜第8名

    誕生于江蘇常州的麗華快餐,在外賣平臺出現之前,曾是中國餐飲界昔日的外賣巨頭。
    但外賣平臺出現之后,形勢發生了急轉。
    麗華快餐在2000年就推出訂餐網站,屬于比較超前。但對于后來爆發的移動互聯網,麗華則顯得不敏感,互聯網火起來時,麗華主要還是在 PC 端,它沒有推出自己的 app, 之前也不在任何一個外賣平臺上。因為沒有平臺,錯過移動互聯網潮頭。
    同時,因為產品迭代慢跟不上消費升級、包裝老氣被年輕人摒棄、營銷手法無法跟競爭對手相比,麗華的市場份額被壓縮了。
    自此,外賣市場進入平臺時代。

    小尾羊:余佳榮

    當年富豪榜第9名

    小尾羊,一直是作為小肥羊的最佳伴侶出現。
    小肥羊興盛時,小尾羊也曾經乘勝追擊;
    小肥羊停滯不前時,小尾羊也逐漸慢了下來。

    重慶小天鵝:何永智

    當年富豪榜第9名

    在火鍋界首創鴛鴦鍋的小天鵝,在中國餐飲界依然有崇高地位,創始人何永智被稱為“火鍋皇后”。
    但面臨火鍋戰場的極速變化,老牌的小天鵝在品牌力上顯得競爭力不足。
    再加上小天鵝特許加盟模式,對加盟店的管理很難像直營店一樣有力度,在升級轉型上明顯感覺力不從心。
    小天鵝跌出一線品牌序列。

    美林閣 沈飛宇

    當年富豪榜第10名

    美林閣曾是上海菜代表,也是“國八條”之前高端商務宴代表品牌。
    后來,創始人沈飛宇看好酒店連鎖市場,創立莫泰168連鎖酒店、驛居連鎖酒店,YotelQQ連鎖酒店,開始進軍酒店行業,。
    一方面老板戰略重心轉移,一方面受“國八條”沖擊,美林閣餐飲版塊萎縮。
    在中式正餐的舞臺上,再沒有美林閣的聲音。

    海港餐飲:麥廣帆

    當年富豪榜第10名

    2013年“國八條”之前,因為粵菜是中國高端餐飲的代表菜系,中國的餐飲幾乎是粵菜的天下。
    在此形勢下,粵菜酒樓在全國遍地開花,海港餐飲就是這個時候興起。
    海港餐飲創建多個子品牌“王子廚房”、“王子飯店”等,在全國以加盟合作形式迅速開店,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餐飲集團。
    “國八條”后,對各地高端粵菜酒樓幾乎是致命性的打擊,從此海港餐飲也退出一線品牌序列。

    陶然居 嚴琦

    當年富豪榜第13名

    重慶陶然居集團創立于1995年,以5張桌子起家,曾是當時的中式正餐頭牌企業。2009年,營業額達23.16億元,創始人嚴琦是餐飲行業唯一的“三八紅旗手”。
    后來,陶然居走多元化發展路線,涉足生態養殖、物流配送、食品加工等跨行業產業。
    陶然居引以自豪的“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投入資金2億多元,在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驛鎮占地803畝,興建集觀光休閑、生態餐飲、園林文化、人才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生態農業項目——“中國重慶陶然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基地”。
    也許正是這種多元發展和重資產投資,陶然居離餐飲愈行愈遠。

    凈雅餐飲:張永舵

    當年富豪榜第14名

    凈雅餐飲,“美食頭等艙”的餐飲航母,曾是中國餐飲行業“海底撈般的存在”,10年前,如果哪家餐飲企業沒去凈雅學習過,說明他還沒入行。
    2013年,是它命運天堂與地獄的分水嶺。
    在餐飲市場最為消沉的那段日子,多位餐飲知名人士預測,中國政宴市場必將消亡,凈雅酒店仍然“當局者迷”。
    后期巨人終于蘇醒,壯士斷腕卻砍錯了胳膊——錯把高端市場認為是政宴市場,轉而投向大眾餐飲消費,錯失了搶占高端商務市場的機會。
    最終因為市場壓縮,企業成本高、利潤低無法在品質上進行市場競爭,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一路落敗,28年的高端餐飲巨頭,2017年4月關閉了濟南最后一家門店。
    一場造夢,最終醒于凈雅多米諾骨牌的倒下。

    大娘水餃:吳國強

    當年富豪榜第14名

    始于常州一家小餐館的“大娘水餃”,最輝煌的時候每年到店消費者超5000萬人次。
    但2014年CVC宣布收購大娘水餃,卻讓這家中國最火的餃子店業績一路下滑,甚至引發了公司內部管理層的對峙和矛盾。
    并由此開始了一系列連帶反應:拖欠工人工資、產品和服務質量大幅下降、閉店潮。
    雖然后期大娘水餃換了接手人,由格林豪泰接管,但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品牌一旦失去勢能,再起來何其艱難,何況接手的又是雖同為服務行業但細分領域完全不同的酒店品牌。
    面對其他品牌的崛起、特色化競爭加劇的局面,曾經風生水起的創始人吳國強,被拒絕參加集團會議,只能眼睜睜看著如孩子般珍愛的品牌,卻“自己插不上手”。

    味千拉面:潘慰

    當年富豪榜榜首

    只有拉面女王潘慰,仍然在2019富豪榜上,但已排名末位。
    拉面女王潘慰2007年以60億身家首次登頂富豪榜,并在同年將味千(中國)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90億元。
    僅僅12年后,潘慰跌落神壇,財富暴縮48億,從首富跌至墊底。
    一碗拉面賣到上市,卻因骨湯門事件傷及核心,跟著風口投資了百度外賣,又因此暴虧7個億。
    “以后還是要回歸餐飲初心,認真做產品”大概是潘慰付出慘痛代價后換來的血淚教訓。

    海底撈:張勇/舒萍夫婦

    2019年富豪榜榜首

    隨著2018年9月在香港上市,海底撈將其老板張勇帶上了餐飲首富之位。身家比2017年未上市前暴漲20倍。創辦24年以來,全球門店超過600多家,市值超過1600億。

    海底撈:施永宏/李海燕夫婦

    2019年富豪榜第2名

    無論是張勇當年鐵腕奪權,還是對合伙人施永宏的安排,都是獨屬“海底撈”的企業哲學。
    施永宏作為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掌管著頤海國際、蜀海、微海等系列海底撈多家衍生子公司,并且經營的風生水起,構成海底撈餐廳主體之外強大的外圍經營體系。
    此次以560億財富值位列第二。

    桃李面包:吳志剛

    2019年富豪榜第3名

    堅持新鮮和給產品做“減法”,一直是桃李面包創始人吳志剛的樸素初心。也因為這樣堅持執著的理念,收獲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復購率。
    今年3月,桃李面包對外公布了2018年業績報告:
    公司去年實現營收為48.33億元,其中,凈利潤為6.42億,同比增長二成以上,業績亮眼。
    目前公司市值已超300億元(截至8月30日),實力強悍。

    海底撈:楊利娟

    2019年富豪榜第4名

    “打工女皇”楊利娟是海底撈的創業元老,現在擔任海底撈CEO。
    榜單排名11位的袁華強,也是海底撈高管。
    海底撈上市后,有一則關于其首席運營官楊利娟的段子傳遍網絡:
    段子說:39歲的楊利娟從服務員做起,跟隨張勇22年,成了海底撈的高管,擁有75億元的身價。所以,跟對老板很重要!

    絕味:戴文軍

    2019年富豪榜第5名

    此次榜單中,“鴨脖三巨頭”絕味、周黑鴨、煌上煌齊上榜。
    誰是“鴨脖一哥”?
    目前來看,創立最晚、上市最晚的絕味暫時領先,不論是門店數量還是營收,都比其余二者要高出一頭。
    此次以70億身家排名第五。

    西貝:賈國龍

    2019年富豪榜第6名

    在大多數企業謀求上市的行業背景下,西貝是獨特的存在。
    這個靠賣羊肉和家鄉莜面賣出55億身家的老板聲稱“絕不上市”,每年拿出1.2億獎勵員工,員工工資比行業均值高出50%–100%。
    團隊穩定、執行力超強,目前門店超300家,員工超2萬人。
    獨特的“西貝文化”也助力賈國龍以55億身家登上餐飲富豪榜第6位。

    呷哺呷哺:賀光啟

    2019年富豪榜第7名

    憑借親民的價格、以及“比正餐快捷,比快餐正式”的市場定位,
    “呷哺呷哺”自2014年上市以來發展迅猛,以4天一店的形式擴張超過600家,遍布八個省份31個城市,迅速讓創始人賀光啟在2018年以身家50億登上胡潤百富榜。
    2019年,這一財富數值沒有太大變化。不斷升級的呷哺呷哺也正在不斷布局適應更多消費場景和人群的品牌路線,如湊湊火鍋和年輕品牌線“IN xiabuxiabu”,試圖通過新的業態疊加尋找新的贏利點。
    前有老大哥海底撈,后有不斷涌入的新餐飲人,虎狼夾擊中的呷哺呷哺,正在實施品牌不斷迭代升級的長期戰略。

    周黑鴨:周富裕

    2019年富豪榜第7名

    從“出道”就占據休閑小吃消費里的C位,被譽為鴨脖里的“愛馬仕”,周黑鴨至今已在全國范圍內擁有715家直營門店,遍布大江南北,在職員工超過3000人。
    它還是一只娛樂鴨,植入過變形金剛,贊助過王力宏演唱會,還被劉若英主動安利過,論“鴨貨”市場里的品牌認知,周黑鴨穩拿頭牌。
    娛樂化路線成就了周黑鴨的品牌認知和市場認可,這也正符合了創始人周富裕關于“文化價值就沒有未來”的企業文化及產品定位。
    2016年,周黑鴨實現營業收入24.3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5.5億元人民幣。目前仍在快速增長中,今年,周富裕以50億元身家與煌上煌一起并列第七。

    煌上煌:徐桂芬

    2019年富豪榜第7名

    一只醬鴨讓煌上煌市值百億,也讓它做到了行業內四個第一:
    第一家做了連鎖經營模式的鹵味企業,
    第一個采用了夾層蒸汽鍋加工鹵菜,消滅了煤球爐;
    第一個采用了冷鏈導柜銷售模式,也是第一個成功上市的鹵味企業。
    如今的煌上煌發展勢頭迅猛,徐桂芬以50億身價位列榜單第7名。

    海底撈股東代表:茍軼群

    2019年富豪榜第10名

    海底撈:袁華強

    2019年富豪榜第11名

    味千拉面:潘慰

    2019年富豪榜第12名

    一、資本是財富助推器

    回看 2007年登上富豪榜的15家企業,上市的只有2家。
    2019年,但僅有1家未上市,就是宣稱“永不上市”的西貝,其他全部為上市企業。
    解讀:
    有人把餐飲業比作沒有硝煙的戰場,而資本,某種程度上是企業攻城略地的核武器。
    企業想要做大做強,需要資本幫助加速其前進的步伐,用來挖掘人才、發展品牌,完成占位。
    所以有人預測:餐飲的資本化時代到來。
    二、單品更容易形成規模
    對比2007年榜單,2019年整體分類看起來“清爽”了:
    除了中式正餐“西貝”,其他企業全部為單品類——
    火鍋類:海底撈、呷哺呷哺
    鹵味類:絕味、周黑鴨、煌上煌
    烘焙類:桃李面包
    拉面:味千拉面
    解讀:單品經營有著標準化、易復制的產品鏈,也更易發展連鎖、迅速擴張,形成規模。規模效應仍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不二法則,其所帶來的成本優勢足以壓垮同賽道大多數競爭者。

    三、快消休閑產品自帶做大基因

    上榜富豪中,桃李面包、周黑鴨、煌上煌、絕味等休閑食品成為榜單主力。
    解讀:相比重運營、重顧客體驗、生產銷售環節多而復雜的中餐,把口味好、性價比合適的休閑類食品做成快消, 不僅踩準了消費時代的需求步伐,還天生自帶做大的基因,成為餐飲行業機會最大品類。

    四、大品類出大企業是不二法則

    2019年上榜企業,聚集在火鍋、烘焙、拉面、鹵味等品類,每一個都屬于大品類。

    解讀:大品類賽道更寬、天花板更低,也更容易出大企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21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2日 13:44
    下一篇 2020年1月2日 15: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