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冉
設計|小 芹
不少餐廳遇到這樣的情況:
選址失誤,進入一家“靜如死水”的商場,商場本身沒有人流量,
餐廳還有存活的機會嗎?
濟南有一個商場,在經十路,就是這種商場——人流量極少,進駐在內的餐飲店接連關門,
甚至有餐廳在商場微信群內@商場方:
人流量這么少,你們想想辦法做一些引流活動吧!
這是商場入口處,幾乎看不到有人進出。
商場內部,空空曠曠,靜的有些可怕。
【餐飲時報】記者是工作日到訪,所以詢問:周末人流量多嗎?
回答:并沒有明顯變化。
這是今天報道的主角——松果西餐廳。
就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下,
商場其他餐廳接連關門,
它卻完成了日營業額200元到月營業額22萬的逆襲,
活了下來,而且有盈利。
如何做到的?
【餐飲時報】想深挖這個典型案例。
以下是這家店“松果西餐廳”店長郭金的自述——
我們餐廳是跟這個商場一起開業的,
之前也想到商場一開始人流量肯定會不理想,
但說實話,沒想到會這么少,
而且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養起來。
松果西餐廳在濟南目前有四家店,
我們這家店是2016年冬季開業的,面積200平米。
剛開業時一天的營業額是200多元,
多的時候也就300元、400元,
感覺非常可怕,心里很慌。
尤其可怕的是,
我們周圍的其他餐廳也面臨跟我們一樣的情況,
商場的服務員比顧客還多,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開店之初,董事長經常來店里安撫我們:
“不要著急,肯定會好起來的。”
抱著僥幸的心理,我也以為商場的人流量會慢慢增長,
但2個月下來,人流量完全沒有任何好轉。
這個時候,說不失望是假的。
因為到店就餐的顧客少,
看著本來組建起來的干勁十足的團隊開始變得松散懈怠,
大家上班時經常無精打采……
有一天,一個我比較看重的優秀的服務員找我說:
姐,咱們這里也不忙,我想換家餐廳,
感覺在這里工作有點浪費時間……
她的話一下刺激到我,
這樣下去,團隊不就散了?
于是,我心下一橫:
不管是為了餐廳活下去,還是讓我們整個團隊活下來,
現實已經是這個樣子了,不如放手一搏甩開膀子博一下!
怎么入手呢?
實在找不到切入點,我決定——
從抓基本功開始做起
我們新開店的員工,都是從別的門店調過來新組建的,
前廳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
后廚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
不光是伙伴們之間需要磨合,
我自己作為新上任的店長,面對全新的團隊,也需要磨合。
我當時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越是在生意不好的時候,越不能放松,
別人沖業績的時候,我們苦練基本功,
菜品嚴抓、服務夯實、衛生把控……
不管有沒有顧客,
我要求大家每天早晨到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
把桌椅擦的干干凈凈;
不管有一桌顧客還是兩桌顧客,
菜品出品都要保持高標準;
不管生意再怎么不好,班前班后會照常開。
………
生意越好,顧客越相信你——這是無言的“背書”。
生意不好是有氣場的,只有徹底消除“生意不好”的氣場,
餐飲店才能起死回生。
什么是“生意不好”的氣場?
我認真分析這家門店關門的原因——
就在此時,我們對面的一家餐廳撐不住了,我以此當作一面鏡子,
反思松果西餐廳:
這家餐廳容易給顧客展示“負面形象”——
服務員坐著玩手機、廚師在餐廳門前抽煙。
所以,餐廳閑,堅決不能讓員工也閑下來。
鑒于我們團隊整體年齡層偏小,
我就想到在團建的時候帶著大家一起做游戲。
并且把在店長班學習到的“每日有PK”運用到了日常管理工作中。
在店里,大家都喜歡叫我“撲克牌店長”,因為在我日常管理過程中,撲卡牌不離手,
不論員工在哪一件小事情上做的好,
我都會發給他們一張撲克牌,
一張撲克牌代表加一分,
所以在大家心目中,撲克牌也是“加分牌”,加分牌的統計是一個星期落實一次,
誰的加分牌最多,會得到相應的獎勵。
獎品是我自己為大家挑選的一些“不起眼”的東西,
像襪子、紙巾等一些雖然不名貴,
但是能送到員工心里去的常用品。
員工的每一點進步我都會做到及時激勵,
很見效,全店每個人活了起來,
甚至開始沒活找活,來一個客人保準讓客人滿意離開。
我反復告訴大家:顧客是一桌一桌抓起來的……
就這樣,顧客的回頭率開始上升,
我們經常能看到特意來找我們餐廳的客戶,
員工也慢慢由績效的刺激轉變成了一種服務習慣。
還有一點,
我們餐廳的廚房由公司統管,
前廳與后廚之間的關系以配合為主,不由我“管理”。
但我認為,一個店就是一個整體,
我作為店長,有責任為全店負責。
于是,我也“多管閑事”會反復跟廚房進行深度溝通,了解產品,
每一道餐點的特色是什么,食用順序是什么,
都會安排服務員當餐講解。
對于顧客來說,
他們接觸到松果的印象就會與其他餐廳自動產生差異化:
原來西餐還能這么吃,一下子就記住我們了。
我養成了“繞場一圈”的習慣
每天營業額二三百元的情況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想起來就心慌卻仍要強裝鎮定的時期,
我養成了一個習慣:
每天空閑時間,我都會從店門口出去,
沿著整個商場走一圈,邊走邊看,
路過的或者在別的餐廳里就餐的顧客,大概人群有哪些……
這個信息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變現,
但為餐廳后來所做的一系列“抓人心”活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這就是接下來我做的一些事情——
01 從贈品上入手,一元錢就能搞定
我在店里推行的一系列活動,
都不是直接的營銷,活動目的很明確,
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在開了一家店。
松果在濟南一共有四家門店,
我們有一個會員群,前期我會在群內發布信息,
后來,我就在潛心研究一件事:
如何把這些會員轉換成我店里的老顧客?
店面開業的時候正值12月份,
天氣很冷,我自費從網上買了兩大箱“暖寶寶”,
贈送途經有兩個,
一是進店就餐的女性顧客,離店時由專門一個服務員“送溫暖”,每人一個。
二是贈送給外賣顧客,一份外賣里面附贈一個暖寶寶,還有員工手寫的便利貼。
這個活動總體花費并不多,一貼暖寶寶的價格只有1元錢,
一開始店內的員工會覺得,贈送的東西既便宜還缺乏新意,
顧客會不會接受度不高。
事實證明,雖然我在店里推行的活動花費都不高,
但顧客非常認可。
2月14情人節的活動,
我做的也沒什么創意性可言,
提前去花卉市場批發了200多支玫瑰花,
在花桿上面貼了一個小標簽送給進店的女性顧客:
今天您是最美的主角。
在贈品方面,松果以女性顧客為重點維護對象,
因為我本身也是女生,
所以不管是送玫瑰花還是暖寶寶,
我知道能送到她們心里去就成功了一大半。
就拿暖寶寶來說,顧客收到了都會放進包里,
拿出來用的時候會加深一遍對餐廳的印象。
02 帶動員工跟顧客主動交流
作為店長,我喜歡主動跟進店顧客交流,這樣帶動的整個團隊也都越來越“外向”。
我經常跟團隊的小伙伴們講:如果你是店長,你會怎么做?
用這種方式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這是我除了對外營銷之外所做的對內營銷,
我鼓勵每一位員工走到顧客面前,
從最基本的對話開始:
吃的還可以嗎?
您對今天的用餐感覺怎么樣?
除了口頭交流之外,
我還發動員工把顧客說的話寫在一張賀卡上,送給就餐顧客——
注:【餐飲時報】記者采訪的過程中恰好看到一位服務員在前臺手寫賀卡,記者對所寫內容產生了好奇:
您說,今天你的服務很及時,很貼心。
——這句話讓我感覺很暖心,不管是鼓勵還是肯定,我都會加倍努力,謝謝您!
郭店長說:“對于賀卡,我鼓勵大家多寫、多送。”
以顧客體驗為導向——“我喜歡抓人心”
消除了“生意不好”的氣場之后,
我開始帶領團隊往顧客體驗方面努力——
夏季降雨量比較多,我準備了一次性雨披,
并制作了宣傳海報擺在門外。
用迪奧香水代替廉價的空氣清新劑,選取的香型是清爽的淡淡煙草氣息,吸引女性顧客。
雖然是商超店,但我們還是極力向商場申請并安裝了洗手臺,
冬天會在洗手臺擺放補妝一類的美妝工具,
夏天我放置了兩把木梳供顧客使用。
在菜品方面,我們有一道菜品里面含有紅花,孕產婦是不能食用的,
對于這部分顧客,
落座之后我們都會有紅糖姜茶作為贈飲。
從店內營業額提升之后,
我就開始整理到店老顧客的照片采集工作,
這些照片存在我的手機里,一張也舍不得刪除。
于我而言,舉手之勞得到的是對顧客的長久維護,
當我把拼圖發給顧客本人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驚喜。
在整體氛圍的帶動下,
員工也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餐中服務——
有一次一對年輕夫妻帶著一個寶寶前來就餐,我們提供了寶寶椅之后,
感覺小孩子還是不太舒服,在店內沒有抱枕的情況下,
一名員工自發地把自己的一件外套折得整整齊齊讓孩子靠在上面……
忠言逆耳,我們一直注重顧客的建議,
最開始我們有一個顧客意見簿的本子,
后來我參加【餐飲時報】舉辦的店長班的學習之后,就把”高調傳播正能量,愛要大聲說出來“這個展板復制到了自己的門店中,
這樣,顧客能夠互相看到彼此的留言。
在餐飲行業,有很多在商場中掙扎的”松果西餐廳“們,
生意不好的原因很多,解決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松果的做法是:
找出問題—對癥下藥——貫徹執行,
從基礎做起,顧客是一桌一桌抓來的。
經歷這場戰斗,
郭店長說:
“真的沒有那么難,與其怨天尤人、等待糾結,不如放手一搏。”
1.體驗好的餐廳,都不放過這一小細節
2.員工出軌了:老員工對外接私活
3.這家餐廳做到這四點,家庭消費蹭蹭往上漲
4.給顧客一個下次再來的理由!
5.所有掙錢的買賣里,營銷至少占一半!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