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時
設計|小芹
前天晚上,
我去參加山東餐飲品牌——亮亮面館創業30年慶。
這位將一碗面做了30年的創始人羅亮大哥,
談起30年一路走來,幾度哽咽。
他說,
這么多年能一口氣走下來,
不是靠速度,
而是靠跑馬拉松式的堅持和耐力。
30年前,1987年,
羅父母和15歲的兒子羅亮,
從一個路邊大棚攤開始做拉面。
那時候,
整個國家都很貧困。
為了日子更好過一點,
父母帶著兒子,憑著手藝,
在街頭支起一個大棚做拉面賣。
30年后的今天,
父母都已年邁,70多歲,
頭發花白,
看到自己年輕時淋著風雨在街頭大棚做拉面,
創下的那個小小的面館牌子,
30年后依然還在,
而且店面更大、門店更多、更干凈、面更好吃、客人更多,
牌子越來越響,
自己的一個小攤子,
被兒子發揚光大。
兩位老人在舞臺上,
顧不了臺下300多人的現場,
和四處光亮的鎂光燈,
愣是抱著兒子,
熱淚流下。
那一刻,
全場坐了半個山東省的餐飲人。
我在想,
當初,我們大家,
是不是都像二老一樣,
我們創業的初衷,
就是想讓家里日子過得更好一點,
讓家人更幸福?
是不是就想把自己創下的這份小基業,
能夠長久、持久地做下去,
希望多少年后一直都能活著?
今年8月,我們組織了一個餐飲企業家考察團去日本,
其中參訪了日本京都一家有96年歷史的餐飲企業。
接待我們的,是這個家族企業的第五代。
這位后代傳承人講起自己的祖輩,
一代代如何在風云變幻的環境里打拼:
經歷三四十年代的戰爭,
戰后日本經濟復蘇,
又經歷了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
然后是市場繁榮帶來的過度競爭……
每一次,都在生死邊緣擦過。
各種困難、挫折、幾經蛻變,
一直到今天,
幾代人,
心無旁騖卻矢志不渝地,
將自己的餐飲品牌完整地保留下來,
而且成為日本有影響力的連鎖企業。
最后,
他驕傲又自信地說,
祖輩留下來的,
不僅僅是金錢、事業和財富,
更是家族傳承下來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也是我們后代可以繼續傳承下去的內動力。
聽完他的介紹,
在場的20多位中國餐飲企業家,
都沉默了。
在現場,我問大家:
什么感受?
江蘇的一位餐飲同行緩緩地說:
我感覺,比起日本企業,
我們都太著急了。
我們創業的最大幸福,
不也是有一天,
我們的兒孫可以像這位日本后代一樣這樣講:
這是我們爺爺奶奶在某年某月創立的,
他們當年如何如何……
這才是我們創業的初衷啊。
而我們現在,
總是急于把企業如何做得更大、如何快速把品牌走向全國,
著急什么時候成為當地第一,
怎么才可以短時間開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店。
著急中,
我們就會愿意抄近路、走捷徑,
也就離我們的初衷越來越遠。
前段時間,
我和一位做了19年餐飲的前輩聊天。
他對自己很不滿意,說:
做了19年餐飲,才在當地開了12家店,
盡管生意都很好,
但企業沒做大。
我問他:
和你同時代創業的餐飲同行們,他們現在如何呢?
他被我問得一楞,說:
小時,跟你說實話,
當年和我同時的那些數一數二的餐飲現在幾乎全倒了,
都沒了。
我問:
怎么回事呢?
他說:
當年他們企業都比我大,也比我好,
我算是排在他們后面的。
那時做得最大的老大,
因為生意太好,所以和政府關系好,
老板成了他們老家縣城的模范代表,
老家政府給了他一塊很優惠的地,
他就去做地產投資了。
但地方太小又偏僻,地產沒做好,
資金鏈斷了,
拿餐飲賺的錢去補,
結果把餐飲也連累了。
還有一家做得很好的餐飲,
管理很好,
在當時非常先進、生意很好,
開店也多,
后來老板看培訓好賺錢,
就跟別人合伙做培訓,
還自己蓋了學校,
結果培訓沒干起來,
餐飲沒精力管,也不行了。
他說,
細數自己同時代風流一時的企業,
老板們幾乎都是在最好的時刻,
做了別的行業,
耽誤了自己的主業。
而自己能夠幸存下來,
就是一直沒有離開過。
我說,和他們比,
你是不是覺得挺幸福?
他咧嘴一笑:
能夠一直活著,
確實不錯。
企業存在的形式有多種,
未必做大就是最終結果。
做長久、做持久,
也是一種存在方式。
亮亮面館的父母,
在這一刻能掉淚,
不是因為企業做到了多大,
也不是賺了多少財富,
而是因為30年前自己創立的那個面館牌子,
30年后依然還在,
并且,兒孫們以此為榮、以此為業。
有人曾找到中國知名管理學者陳春花老師問:
我怎么才能把我的企業做大?
陳老師問他:
你為什么要做大?
他說:
做大才能賺很多錢,才能活得久。
陳老師說,
一個企業最終的目標,其實是要活得久,
因為不可持續終將會死亡。
做大,相對容易,
做久,其實最難。
和餐飲同行們聊天,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
迅速做大做強。
穩定生存中的企業老板常常非常焦慮,
覺得自己走得不夠快。
互聯網餐飲一日沖天、一夜估值幾億的故事,
讓餐飲人很難再靜下心來,
靠一盤盤炒菜把企業慢慢做大。
快速做大,
為了規模增長,
基礎不穩便跑馬圈地,
團隊不強便迅速開店,
模式還沒成熟,便估值融資,
這樣的案例每天都在餐飲界發生。
超常規的非常發展,
不僅會有很多短期行為,
而且讓企業抗風險能力變弱,
甚至,
一件事就可以擊跨一個企業。
最近幾年一夜成名的餐飲品牌又快速倒閉,
轟然倒塌,
幾乎都是這種類型。
企業的危機,
從來都不是來自外部競爭,
都是內部出了問題,
內部沒有迭代自己、沒有跟上變化。
企業倒閉都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可以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
30年后,我們的企業還在不在?
在做大的路上,
把眼光再放長遠一點,
從30年、50年倒推現在的自己,
找到原點、找到初心,
也許更懂如何取舍。
最后一句話和大家分享:
做久是根本,
做大不過是結果。
文后等你留言,
傾聽你的聲音~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餐廳生意不好、下降,你如何自救?
2.大眾創業讓多少人哭死在餐飲門口?
3.這家店曾紅火排隊,現在卻關店!
4.老板用追女神的招數來吸引顧客
5.揭秘海底撈如何開會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