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不到,
深圳市區會有這樣的一家店,
用柴火來燒菜,用木桶來蒸飯;
在灶臺上現炒現吃,
把老家的手藝人請來深圳做小吃,
餐館還有一個大院子,
好似把農家樂搬到了深圳的市中心……
這里連中午都是座無虛席;
晚上?對不起,請排隊。
包房?對不起,請提前兩周預定。
△
“老湖南”的創始人自稱是肖三胖,這家店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集多年心血最終用85天時間創造出來的,開業僅僅30天就已經傳遍了深圳各個角落,客人絡繹不絕。
這家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人氣如此火爆?《餐飲時報》帶大家一探究竟——
《餐飲時報》記者也從經營方面分析,老湖南火在了以下幾點——
1.土的掉渣,卻有私人定制感
私人定制是近兩年常常被餐飲同行提起來的一個詞,可是記者為什么要把這一點形容在這家土的掉渣的餐廳?您接著往下看:
這里的主菜都是大姐當著你的面現做的,少辣加辣加咸加紫蘇都由你說了算,而且這里的炒菜都是用很貴的茶籽油,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頓飯。
2.10元、20元、30元、40元的菜品讓你選擇無壓力
除了幾道地鍋菜品之外,老湖南的其他菜品統一分為四個價位檔,
菜單的設計也一目了然,不止就餐氛圍讓人放松,價格實惠也是讓人感覺不到壓力的重要一個因素。
在其他“高大上”的餐廳就餐,結賬的時候往往自己掌控不了,但是在老湖南,點什么菜品、花多少錢,食客能做到心中有數, 這就是很吸引人的一點。
3.差異化:鬧市中的土餐廳
有同行稱,這是我見過最“土”的湖南館子,
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躍居深圳湘菜界榜首,每座城市只開一家,但是不管是在深圳還是東莞,依舊“土到掉渣”直接在店里生火燒菜。
燒火的灶臺土,吃飯的盛器土,餐廳環境更是土到沒法再土。
老湖南店里的窗框、大門,都是創始人肖三胖從湖南老家拆房子運過來的,他告訴記者:只有這些真正經歷過時間洗禮的老物件,才能讓食客對餐廳產生情感。
試想,你從鬧市中走來,走進這家土到掉渣的餐廳,滿眼都是木門竹椅、水泥桌、高度還原“土到掉渣”的農村景象。
強烈的差異化就會讓你記住這里,并且愿意去傳播。
4.產品也“土到掉渣”
除了環境土,老湖南做的菜也是“土到掉渣”。在深圳,做湘菜的很多,但是做土菜的沒幾個,更別說用地鍋做菜。
地鍋柴火魚是這里的鎮店招牌!每張桌子都是一個灶臺,用炭直接生火做飯,還原兒時的農村生活,突然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所有的地鍋柴火魚只用洞庭湖的水庫魚!魚有三種,大頭魚、黃骨魚和回頭魚,私心推薦水庫大頭魚。
每桌會有一個服務員現場烹煮,活魚現點現殺、洗鍋、加茶籽油爆炒、再加入自家釀的米酒和高湯,告訴服務員辣度和咸度,坐著等吃就好。
蓋上鍋蓋,燜煮大概10min左右,撒上紫蘇等香料,就可以開吃!
燜煮后的水庫大頭魚肉質比較緊實鮮嫩,再加上湖南家鄉的茶籽油,一開鍋就能聞到滿滿的鮮香味。
除了招牌地鍋魚之外,雞是衡陽的土雞,臘肉是湖南土臘肉,攸縣香干完全不是其他地方能吃到的,鄉里黃牛肉那把辣椒灰就是經典!香辣嗦螺是多少人的回憶,甚至油豆腐骨頭肉都與眾不同…
5.勾起回憶:就像回到農村生活一樣
館子里面還有一排開放式的柴火廚房,廚師們每天直接在店里燒柴起火,用大鍋做飯,就像回到以前的農村生活一樣!
一個來自攸縣的大廚,在1500平的空間里,打造出了最奇妙的時光機器:滿眼都是木門竹椅、水泥桌、高度還原“土到掉渣”的農村景象。
沒設計師,沒圖紙,走遍鄉村,收集無數湖南老房子的“破爛”,憑借記憶,一點一滴重現兒時場景。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打劫的又來了:王老吉開茶飲實體店,這是進餐飲的節奏?
2.18分鐘,不用大廚烤熟一只雞,賣瘋了!
3.顧客造謠中傷、瞬間網絡發酵,餐廳如何見招拆招?
4.怪事:花錢裝修后,生意反而下降了!原因: 顧客有一種消費心理在作怪!
5.“謝師升學宴”全攻略來了!高考中考結束,千萬別等,立馬行動!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