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確幸變成了小確喪,餐飲人的危機公關課得補補了

    溫馨提示:本文約3000字,燒腦時間6分鐘,筷玩思維特約作者壽文彬發于北京。

    餐飲人,別議論小確幸了,您應該思考一下假如您是小確幸,您該怎么辦?如果說產品是餐飲的根基,那食品安全就是餐飲的命脈。

    這兩天,餐飲界被一籠小確幸食品安全事件刷屏了,對于這件事行內眾說紛紛:

    有人說,態度很重要;有人說,老板太嫩了,處理的太糟糕;有人說危機公關四不原則:不承認、不推卸、不回避、不正面撕逼……等等等等。

    針對這件事,個人在此不發表任何意見,因為我也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但我覺得這件事,應該要引起我們每一個餐飲人的思考,假如是你?你的品牌一夜之間,忽然發生一件這樣的事?你該怎么辦?

    有些人可能會說,呸,你這是在詛咒我們;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倒霉的事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還有人會說,我今天都過不好,能不能堅持完今年還是個問題,想那么遠干啥。

    確實,僥幸是人的天性,就像誰都不相信有一天會生病,有一天交通事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但有時候它就是突發性的發生了,餐飲是一個長跑行業,立志于投身餐飲這個行業的人,終究逃不過食品安全這道坎。

    在食藥監的法律法規下,大部分中小品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出刀就見血。

    有些事情理性看待,未雨綢繆,好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所以,我們必須把食品安全上升到戰略的高度,提前預防,并且提前培訓員工,學習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行話總結叫危機公關。所謂危機公關,顧名思義,就是指對突發性事故的應對機制。

    突發事故,往往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突然性

    就是沒有任何準備,可能事故發生時你還在麻將桌上打麻將。

    2)、聚焦性

    進入信息時代后,危機的信息傳播比危機本身發展要快得多。尤其現在人人自媒體時代對危機來說,就象大火借了東風一樣。

    3)、破壞性

    由于危機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特點,不論什么性質和規模的危機,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給企業造成破壞,造成內部混亂和外部恐慌,而且由于決策的時間以及信息有限,往往會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

    4)、緊迫性

    對企業來說,危機一旦爆發,其破壞性的能量會被迅速釋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勢,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危機會急劇惡化,使企業遭受更大損失。

    餐飲圈因為突發食品安全事故處理不當,一蹶不振的品牌歷歷在目。

    換句話說,天晴的時候要修瓦,等真有這一天,再看這篇文章,就沒有意義了。

    以下方式方法僅代表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危機公關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應對:

    1)、承擔責任

    危機發生后,首先是不要慌,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其次是不能馬虎,食品安全無小事,現在食藥監都是問責制,只要有消費者投訴都會嚴肅受理。

    危機嚴重時,要由企業一把手親自掛帥,一把手應親自上陣。一方面是保證效率,另一方面是對外口徑能保證一致,樹立員工信心,不亂陣腳,其三是使公眾對企業處理危機的誠意感到可以信賴。

    所以,第一個要放棄的就是僥幸,要有承擔責任的擔當。

    因為在吃瓜群眾眼里,無論誰是誰非,企業就應該承擔責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發生中有一定責任,企業也不應首先追究其責任,否則會各執已見,加深矛盾,引起公眾的反感,更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所以早期時候,事故真相沒有查清前,對外發言保留一切解釋權,只需要說一句,“對不起,請大家相信我們,我們一定會對此事負責到底。”

    2)、真誠溝通

    真誠溝通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里的真誠指“三誠”,即誠意、誠懇、誠實。如果做到了這“三誠”,則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第一是誠意

    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公司應盡快協助事故受害者就醫,安撫家屬情緒,誠意致歉,公司應向公眾說明情況,并致以歉意,從而體現企業勇于承擔責任、對消費者負責的企業文化,贏得消費者的同情和理解。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壞,都想著趁機敲詐企業,大部分受害家屬也會理解的,全國任何一個品牌,沒有誰愿意發生這樣的事,包括消費者和政府也不愿意發生,既然發生了,就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真誠的去面對解決。逃避和掩飾就像洗煤球,只會越洗越黑。

    第二是誠懇

    一切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不回避問題和錯誤,及時與媒體和公眾溝通,向媒體和社會說明事件進展情況,重拾消費者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是誠實

    誠實是危機處理最關鍵也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消費者會原諒一個品牌犯錯誤,但不會原諒一個不知錯不認錯的品牌,更不會原諒一個說謊的品牌。

    3)、速度第一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危機出現的最初12-24小時內,消息會像病毒一樣,以裂變方式高速傳播。而這時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社會上充斥著謠言和猜測。公司的一舉一動將是外界評判公司如何處理這次危機的主要根據。

    人人自媒體時代,公眾及政府都密切注視當事公司在處理危機方面的做法和立場。

    因此公司必須當機立斷,快速反應,果決行動,主動召開媒體溝通會,從而避免輿論惡化,危機發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不惡化、不謠傳,這是處理危機的關鍵。

    4)、系統運行

    在解決一種危機時,不要忽視另外的潛在危機。在進行危機管理時必須系統運作,絕不可顧此失彼。只有這樣才能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害為利。

    危機的系統運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1)、以冷對熱、以靜制動:危機會使人處于焦燥或恐懼之中。所以企業高層應冷靜,鎮定自若,以減輕企業員工的心理壓力。

    (2)、組建班子,統一觀點,穩住陣腳:在企業內部迅速統一觀點,對危機有清醒認識,從而穩住陣腳,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3)、合縱連橫,借助外力:當危機來臨,應充分和政府、行業協會、同行企業及新聞媒體協同配合,聯手應對危機,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時,增強公信力、影響力。

    (4)、循序漸進,標本兼治:要真正徹底地消除危機,需要在控制事態后,及時準確地找到危機的癥結,對癥下藥,謀求治“本”。如果僅僅停留在治標階段,就會很容易前功盡棄,甚至引發新的危機。

    5)、權威證實

    自已稱贊自已是沒用的,沒有權威的認可只會徒留笑柄,在危機發生后,企業不要自已整天拿著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線救國,請重量級的第三者在前臺說話,使消費者解除對自已的警戒心理,重獲他們的信任。

    6)、轉移視線

    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時,在妥善處理后要盡快把公眾視線轉移開,否則糾纏下去對企業會十分不利,但這種方式不是推諉責任與瞞天過海,而是在正確采取措施并得到妥善處理后讓事件的余震盡快結束。比如企業捐助公益事業等相關新聞,以轉移大眾的視線。

    7)、化患為利,危機中創造商機

    太陽照到的地方都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才會陰暗,危機背后同樣蘊含著商機。

    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事件后媒體與大眾的關注度很高,這時若企業危機公關手法得當不僅可以化解危機,還可以提高企業或品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總結

    政府要的是民生和諧與正能量;受害顧客要的是一個態度和賠償;媒體要的是熱點;品牌要的是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消費者要的是一份信任;吃瓜群眾要的是一份透明。

    而解決以上所有問題,唯一靠的就是一份真誠和擔當。

    品牌如人,沒有人不會犯錯,犯錯了站出來認錯、改錯,公眾和消費者都會包容和諒解。借用華杉曾說過的一句話來結尾。

    品牌的本質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降低社會的監督成本。

    品牌就是用來出事的,不出事要品牌干嘛,不是你想做品牌,是這個社會需要品牌。本文出自筷玩思維特約作者壽文彬,如對內容有探討,請加微信:swb13066839909。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貢獻深度硬干貨。筷玩思維于5月2日正式發布了面向餐飲上中下游產業鏈的九大配套服務,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具體查看。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5650737218(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55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28日 07:45
    下一篇 2017年7月28日 14:3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