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每天冥思苦想如何打敗“隔壁老王”的餐廳時,
一個“隱形對手”正悄無聲息殺進來!
動輒上千家店的規模、24小時營業時長、
選址就在家門口的便利優勢、
幾十萬份的日銷量,包抄我們。
這個“隱形對手”,
就是正在加速餐飲化的便利店。
鮮食、外賣已經成為許多便利店的標配,
現在,便利店又開始把餐桌搬進店內,
與餐廳“爭寵”的局面正在展開——
前天,《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去自己家社區的一個便利店買東西,突然發現,這個開了10多年、全國有500多家門店的便利店有了一個嶄新變化:本來就并不寬敞的店面,店家竟然開辟出一大塊地方放置了餐桌餐椅!服務員說,以后可以在我們這里吃飯了……
不知什么時候起,很多白領開始習慣了深夜加班后去 7-11 買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關東煮,當作夜宵。偶爾也會聽見同事興奮的說,7-11 的某款盒飯好吃又便宜:中午就吃盒飯吧。
如今的便利店,已經不再是單純販賣餅干糖果類的零食以及肥皂牙刷之類生活必需品的商店,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家“餐館”——
▲ 7-11便利店的便當快餐
▲ 在便利店備受寵愛的關東煮
▲ 全家3.0店面增加了不少就餐位
▲ 各種口味的飯團、三明治是很多白領人群的便利選擇
▲ 麻辣香鍋拌面售價12.8元,比點一份外賣還要便宜
▲北京部分7-11開辟的現炒外賣區域
品類多樣,價位適中
——便利店玩餐飲是認真的
▲
《餐飲時報》記者走訪了以7-11、全家等代表性便利店后發現,在餐飲品類上,便利店的囤貨已經非常豐富,這里以7-11和全家為例進行說明。
◆在7-11的早餐檔,
記者發現了傳統中餐的影子:包子、花卷、餡餅、肉串、雞排、雞腿、豆漿、粥,這些在早餐鋪子里的常客一躍成為便利店的座上賓,價格卻并不“大牌”,價格區間在1.5元至11元不等。
主食方面的品類體現也十分本土化:米飯套餐、炒飯、醬飯,價格在6元至20元不等。全天提供小食:壽司、飯團、三明治、漢堡包、卷餅、面包、蛋糕、關東煮、意面、沙拉等,價格在1.8元至30元不等。
◆在全家,
早餐檔,有:包子、燒賣、饅頭、千層餅、三明治、飯團、豆漿、玉米汁,價格在1.5元至13元不等。主食方面有:米飯套餐、粥、料理面,價格在5元至17元不等。全天提供小食:關東煮、面包、蛋糕、奶酪、餐包、風味小吃、沙拉、冰淇淋、咖啡,價格在1元至17元不等。
從以上兩大便利店的售賣品類和價格方面,我們很容易找到自己喜好的餐點,而且價格親民,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
不管你承不承認,
便利店這個隱形對手成了餐飲的大敵人
▲
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這是一個你醒來太慢,干脆就不用醒來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是對手比你強,而是你根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時代!
馬云的這段經典語錄,在餐飲業正在上演現實版,出演主角就是餐廳VS便利店。
◆價格優勢
快捷、低價格、高標準化,使便利店性價比更高
在7-11便利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商品是食物,其中早點和便民食坊等商品信息最惹人注目。包子、油條、粥、豆漿等各類早點價位均在10元以內。
便民食坊里有各類便當、配菜套餐,套餐類的芽菜雞柳組合、溜雞肉組合、小炒肉組合等皆是按照三種菜品的搭配標準,價格都在20元以內,其中便當類的蝦仁什錦炒飯只賣到了6.5元。
7-11日常的飯團、壽司、面食、配菜等,在口味上不斷推陳出新,每周都會上架多種新產品,據稱產品年替換率為70%,其目的是為了吸引熟客頻繁光臨,保持新鮮感。
營養健康的早午餐,快捷便利+低價格的優勢,讓7-11深受白領人士的喜愛。
◆營業時間優勢
一日三餐的快餐服務
目前,7-11、全家、羅森為首的便利店在中國布局后,開始提供一日三餐的快餐服務。7-11目前在中國大陸約有2100家,全家在中國有1700多家。根據這些便利店提供的數據,一大半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產品。
很多饑腸轆轆的白領在深夜下班還能在單位附近買一份快餐,這種溫暖的感覺不言而喻,正因為如此,餐飲在便利店飲食中的占比已越來越高。而這些消費群體一般是白領、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能力普遍較高。
◆產品創新優勢
便利店餐飲產品迭代的速度很快
餐廳的產品更迭速度即使每個季度都有更新,但是也比不上便利店的速度——你隔幾天去一次7-11或是全家,會發現自己上次購買的東西變換位置了,或是被新品代替。這是因為7-11根據消費者的喜好更新了產品,每周會更新8至10種鮮食產品。
◆門店選址優勢
門店密度高,造成餐企客源分流
便利店因其門店密度高,遍布社區,加之便利食品的迅速發展,經營便當、甜點、休閑咖啡、營養早餐的便利店遍地開花。而且,銷售快消品是這些便利店的長項。
這些便利店在中國店面眾多,許多餐企還在摸索如何跨區域經營時,便利店對這一套東西輕車熟路。為社區和商圈顧客提供便捷的餐品,造成餐企客源分流,對傳統餐企構成嚴重威脅。
◆大數據優勢
便利店擁有很多消費者的數據
這些數據,能夠方便地根據不同區域顧客的喜好對產品進行微調。
◆配送優勢
完善的共同配送體系,保證了食品的高安全性
共同配送就是指生產廠家、供應商和便利店三方通過互相合作,集中原本相對分散的配送路徑,把同一地區同類廠家的產品實行共同配送,從而形成合理化物流體系。
7-11在共同配送體系的基礎上,又對產品進行了細分。在各個區域設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據產品的不同特性,分成冷凍型(零下20攝氏度),如冰淇淋;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20攝氏度),如面包、飯食等,依據這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
◆營業時長優勢
全天24小時開放的營業模式,更靈活
便利店的核心優勢就在于“靈活”,它可以開在社區、學校、辦公樓任何一處。全天24小時開放的營業模式,商圈輻射半徑一般不會超過500米的距離優勢,可以打消消費者在時間上的顧慮,隨時隨地徒步到店購買所需物品,這使便利店獲得了社區居民、學生、白領工作者等消費主力軍的青睞。
◆他們連餐桌都放上了!
發力堂食,這是便利店最令餐飲人感到的恐懼的地方。關東煮、便當、飯團都不能對餐飲形成致命的威脅,但堂食不同,堂食是餐飲抵御外界沖擊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餐飲的命脈。
比如,在3.0店面中,平均每家店會增加約10個餐位,供在店內有就餐需求的顧客使用。而全時便利的2.0店面中,店內增加了獨立的廚房以及烘焙設備,還設置了30多個餐桌。
最后——
餐飲企業該如何應對?
便利店+餐飲——這個對手,悄無聲息、卻又來勢洶洶!
餐飲企業如何應對?
有人說:便利店可以餐飲化,餐廳為何不能便利店化呢?
誰說餐廳只能售賣食物,而不能售賣其它的產品呢?
餐廳是否真可以嘗試向多功能服務功能轉變?
幸好,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具變革精神、所有固定都可以重寫、所有模式都可以打破的時代,而我們的用戶,也以前所未有的接納精神在享受這一改變。
挑戰在即,機遇到來,
餐飲人,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玩營銷、高顏值已留不住顧客,真功夫才能!
2.餐飲新一輪競爭:聚焦食材
3.想搶人又沒有好招:先看完這篇,保證你分分鐘出思路!
4.讓顧客點你想賣的,這樣做就可以!
5.讀懂這篇文章,讓你利潤上升10%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