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
有一種模式正在以燎原之勢風靡整個餐飲圈。
不論是大型的傳統中餐還是街邊的快餐小店,
似乎都走上了“聚焦”這條路——
最近,《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的好朋友圈子經常在討論一個問題:
徽鄉肴,改為楊記興臭鱖魚,
阿五美食,改為阿五黃河大鯉魚,
九鍋一堂,改為九鍋一堂酸菜魚,
同新餐飲,改名費大廚辣椒炒肉,
喜家德水餃,成了喜家德蝦仁水餃,
谷連天粥鋪,成了谷連天八寶粥,
煜豐美食,變成煜豐美食烤鴨,
百宴拉面,變成了百宴菌菇拉面,
……
這種傳統偏正餐業態,很多正由原來的“大而全”悄悄轉為“單品+N”模式。
市場反饋證明,這種改變,不論從品牌知名度、品類占據,還是從這些品牌的實際經營數據來看,無疑驗證了這種新模式的殺傷力。
而且,這種模式正在以燎原之勢風靡整個餐飲圈,似乎已成趨勢。有人將此現象總結為:餐飲界的二次定位。
尤其很多餐飲圈朋友熟悉的同新餐飲創始人費良慧將品牌改為“費大廚辣椒炒肉”后,更引起大家討論熱潮:
同新餐飲已經15年,年產值過億,經營呈上升趨勢。但就在2017年這個高速擴張期,同新居然一夜之間換了招牌,更名為“費大廚辣椒炒肉”:
并將單品——辣椒炒肉進行優化升級:
1.用非飼料飼養的健康豬;
2.用合作養殖的高品質辣椒;
3.用山東金鄉的大蒜;
4.豬肉現切才好吃——在店里最顯眼位置做明檔,豬肉現切現做。
如此改變,同新餐飲不僅在經營數據上有了飆升級的改變,而且名牌知名度迅速傳播,更重要的,也是創始人最大的初衷:占據了一個新品類。
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幾個關于“二次定位的優秀餐飲案例”——
結果:從無人知曉到家喻戶曉
楊記興的前身是“徽鄉肴”,主要做地道安徽菜,和大多數傳統餐飲一樣,菜單大而全,有200多道菜。經營多年,無論品牌還是經營,都成績平平。
談起轉型,創始人楊金祥透露,他在和朋友一起去沈陽的路上,朋友說到沈陽一定要帶他去吃一種烤蝦,就是這個聊天,給了楊金祥啟發和靈感。
“我能不能也做一個單品,讓大家都沖著這個單品來吃呢?”
就是從這個打造單品的簡單想法開始,楊金祥開始了品牌的調整和重新定位。他仔細想了想,當時200多道菜中,覺得只有“臭鱖魚”能夠擔起重擔。
聚焦臭鱖魚后,餐廳的名字也改成了“楊記興臭鱖魚”。
◆1.從菜單入手:不斷瘦身
徽鄉肴時,菜單有200多道菜,想把安徽所有代表美食都放進菜單,可最后顧客一種也沒記住。自從確定了臭鱖魚這道核心產品后,后期圍繞這個核心產品不斷優化完善,進行過多次的瘦身。
第二次的菜單從128道菜優化到78道,第三次優化到58道,最后一次縮減到39道。菜品少了,廚房的原材料保管便捷了,浪費減少,餐廳的毛利從50%提升到67%,純利達到20%。
◆2. 從每天賣六七條到賣100多條,
銷量上升,采購成本降低
每一次調整菜單,不僅是菜品數量的減少,也是菜品結構的優化,它涉及餐廳的方方面面的變化,給餐廳帶來顯而易見的效果,楊金祥說他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其中的好處。
比如說菜品少了,廚房的原材料保管便捷了,浪費減少,餐廳的毛利從50%提升到67%,純利達到20%。
比如以前200多道菜,采購原材料是一件很龐雜的事情,比較難管理。但菜品減少以后,單品的采購量就提升了,采購數量提升以后,餐廳和供應商議價能力就提高了,可以比以前低的價格采購原材料,成本降低了,餐廳對整個產品供應鏈更加有把握了。
“以前臭鱖魚只是餐廳的亮點,一天可能就賣個6、7條,也不敢賣貴了”,而聚焦臭鱖魚以后,每天能賣到100多條,采購成本降低的同時,銷量卻上去了,營收自然就上升了。現在,臭鱖魚這道菜占了店里銷售額35%,3大特色和10大必點菜,大約占了30%。
◆3.提高翻臺率
現在,如果去到楊記興臭鱖魚店,打開菜單,是這樣的:第一頁是品牌故事,第二頁是招牌臭鱖魚的兩款產品,后面依次是“三大特色”、“十大必點”、“涼菜”、“徽州燒炒燉”、“主食”、“飲品”。
楊金祥說,這種排列是為了讓食客非常輕松地點菜,了解楊記興的特色,有了必點菜,即使不熟悉店里的菜肴,也可以很快了解到拿手菜,并引導食客點擊拿手菜,減少了點菜時間,降低客人選擇難度,也間接地提高翻臺率。——這就是楊記興臭鱖魚轉型后的變化。
結果:銷量激增
接著,豫菜第一品牌“阿五美食”更名為“阿五黃河大鯉魚”。這個已經12年、有相當知名度的品牌干脆利索,直接改為“阿五黃河大鯉魚”。
◆1. 改名后,店里鯉魚銷量激增
自改名以來,店里鯉魚銷量激增,以前一個店平均一天賣30條左右,現在每天平均80條左右,好的店每天能賣100多條。現在一天平均能賣出1.5噸黃河鯉魚,而且紀錄在不斷刷新!
◆2.突破標準化瓶頸
阿五變臉,換的不僅是門頭,菜品也做了大幅調整,以黃河大鯉魚為招牌菜,整體菜品由原來的100余道壓縮為50道。一個廚師專業做1道菜與兼顧3道菜,效果一定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菜品線的精簡,也是中餐自我瘦身,朝標準化邁進的重要一步。
結果:單一產品魚創造50%營業額
一說魚頭泡餅,你想到了什么?
某顧客:旺順閣。
一說旺順閣,你想到了什么?
某顧客:魚頭泡餅。
——能在顧客心里烙印上屬于自己的品牌符號,旺順閣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當高端餐飲遇冷時,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女士果斷轉變策略,開始走上中高端的特色單品之路:
只保留了一些小的、便宜的海鮮,將魚頭調整為尖刀產品,同時由之前的統一價位變為三級價位,按照重量分級。
保持客單價不變的情況下,更突出魚頭核心產品的地位,魚頭銷量翻了3-6倍,利潤大幅增長。憑借“魚頭泡餅”在2015年賣了超過2億元。
目前,這道菜創造了旺順閣50%的營業額,顧客點單率超過90%。
◆1.宣傳口號的改變
“魚頭泡餅”最開始打的口號是“北京烤鴨全聚德,魚頭泡餅旺順閣”,旨在打造新北京的地方特色,目標消費群體并不精準在白領或年輕消費群體。
隨著發展,它改變口號為“大魚頭,野生更美味”:第一,表示選用市面上很難買到的4斤以上的大魚頭,突出了“大”和“野生”,讓人覺得非常大氣,有面子;第二,突出魚頭泡餅的稀有性及旺順閣對這道菜的創始意義。
◆2.不斷加強尖刀產品的視覺沖擊
旺順閣的魚頭泡餅,專注做魚頭泡餅17年,用餐超過8000萬人次,僅2015年一年,全年銷售魚頭達到238萬斤,銷售59萬個大魚頭,平均每分鐘就會賣出兩個。
不僅如此,張雅青還調整了菜單:前四頁分別對魚頭的原產地、食材的優選、魚頭口味及魚頭的6步吃法、手工現烙餅等等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除此之外,各店還嚴格培訓員工“上魚頭”的統一話術,讓食客從等位、點餐、上菜再到離店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加強拳頭產品的視覺沖擊。
◆3.提出“顧客旅程”概念
極致的待客體驗,才能造就極致的口碑。張雅青還提出了“顧客旅程”的概念,即顧客從進店,等位,就餐的整個過程:
等位區:旺順閣準備了零食和益智玩具,比如“魚頭王”魔方等,既解決了顧客等位的無聊問題,也加深了對品牌的印象;
上魚頭:10斤以上大魚頭,店里會獻上魚頭禮儀服務:大魚頭用一頂轎子呈上,扮成漁夫的服務人員在前面鳴鑼開路,沿路將魚頭祝福送給顧客,討巧又讓人歡喜;
吃魚前:服務員還會教顧客“六步吃法”等。
——和前兩家后期二次定位改名不同,旺順閣從一開始就聚焦,同時也成為大家爭相模仿范本。
這兩年,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且會越來越多。
如此多已經闖出一番名氣的中餐館紛紛改名,在餐飲業內人士看來是中餐店面對復雜市場環境變化做出的調整,通過聚焦來細分市場,從而更加精準的開展營銷。
◆1. 消費者的“奔頭”,餐飲企業的“噱頭”
原來大家來吃飯,都不太知道點什么,一個菜單翻過來扒過去的,很浪費時間,突出烤鴨,是讓消費者有一個“奔頭”,也讓餐飲企業有一個噱頭。
◆2.更好的把控原材料
采購原材料是一件很龐雜的事情,難管理。但產品聚焦以后,單品的采購量就提升了,采購數量提升以后,餐廳和供應商議價能力就提高了,可以比以前低的價格采購原材料,成本降低了,餐廳對整個產品供應鏈更有把握了。
◆3.最大限度的賣爆款
沒有聚焦之前,這道菜品可能只是餐廳的一個亮點,顧客不會集中的去點,但是一旦突出了尖刀產品之后,等于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消費這道菜品的理由,從而使其成為桌桌必點的銷量之王。
◆4.提高翻臺率
有了必點菜,即使不熟悉店里的菜肴,也可以很快了解到拿手菜,并引導食客點擊拿手菜,減少點菜時間,降低客人選擇難度,也間接地提高翻臺率。
◆5.聚焦才有利潤
樊勝武說,阿五更名起因一組數字:營業額不少,就餐人數也夠多,但利潤實在是太低了。我們都認可百年老店,但百年老店垮掉的也多的是。沒有利潤的企業家,永遠是紙老虎。
對于中餐來說,沒有50%的毛利,是不可能掙到錢的。聚焦之后,采購成本降低的同時,銷量卻上去了,營收自然就上升了。
競爭環境的變化,想提供給顧客多元選擇的想法,越來難成功。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淹沒在“大而全”里。
“我們去吃魚頭拋餅吧?”
——“好,去旺順閣!”
你的單品,對某個餐飲品類有代表性,你做大做好的機會就來了!
“單品+N”模式越來越風行,
對此,你的觀點是?
文后靜等你的留言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第二屆主題宴會營銷培訓開始報名
2.品牌營銷新路徑:餐廳設一新職位——播客
3.如何用一句話說動顧客進店消費?
4.正在崛起的“新匠心派”,才是中國餐飲真正的未來?
5.餐飲界的“華為”:內功有多深,企業有多久!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