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創業居然也有“共享單車”模式,是抱團取暖還是集體跳坑?

    汪小菲和優客工場弄了個Lan?優客工場,大龍鳳的彪哥也在做聯合辦公,有人說,好,餐飲終于有這么個東西餐飲界的“共享單車”模式;但更多的人說,你丫是不是傻,互聯網那些孵化器、眾創空間,都爛尾了,餐飲干嘛非去趟這趟渾水?

    沉寂已久的汪小菲和原萬科副總毛大慶一起,打造了聯合辦公的Lan?優客工場,無獨有偶,2015年邦空間成立,做“餐飲社群+共享空間+活動交流+創新協作+人才獵頭+融資孵化”,大龍鳳的創始人彪哥,最近也搞了個“聯合造食”,武漢、云南、山西等地都出現了針對餐飲的眾創公司。

    ▲定位高檔的蘭會所

    那么,餐飲搞眾創到底靠不靠譜?

    1

    餐飲眾創到底是什么鬼?

    要問餐飲眾創,就要先看什么是餐飲眾創。

    眾創的第一層意思是聯合辦公,也就是簡單的空間、硬件層面的共享。

    ▲聯合辦公區域

    很多餐飲老板其實也想給自己的員工好一點的辦公環境,除了工位、會議室、餐飲需要的實驗廚房,還想來點娛樂、休閑空間,像谷歌那樣。

    但除了工位,其他部分的使用率極低,一個品牌、一個公司難以負擔,怎么辦?

    那就把各個品牌集中起來,成本均攤唄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創業餐企,需要辦公室嗎?需要這么講究嗎?

    你別再說餐飲不用辦公室,有門店就行了。現在的餐飲不僅考驗手藝,更考驗品牌建設、營銷、財務體系、管理系統……需要人力、營銷、資源等各方位的人才。

    ▲谷歌被無數人羨慕的辦公環境

    讓一群人每天在門店上班?好像不太現實,餐廳面積也不允許。去寫字樓租一個辦公室?貴且不說,還找不到小的。

    所以,新餐飲不僅需要辦公室,還需要能讓員工高潮的辦公室,去刺激他們想出新點子,而不是被油煙禁錮。

    眾創的第二層意思是軟件的共享。

    既然需要小辦公室的大多是創業餐企,大家都是新兵,在一個辦公空間,總有機會見面,見多了,總會聊上幾句,一個人又會帶來一群人,無意中就形成了邦空間所說的餐飲社群。

    既然形成了一個小社群,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不定你就能從別人那兒找到很多靈感、啟發,甚至是創業伙伴。誰說同行一定是冤家,同行也是戰友。

    專做烤肉的釜山料理,因為覺得烤肉吃多了太膩,想著來點壽司什么的是不是挺好,于是和隔壁的壽司店合作,兩家店的顧客可以互點對方的菜品,不增加成本,還提高了雙方顧客的消費體驗。

    ▲性冷淡的無印良品都能做餐飲

    做生意最怕什么?封閉。所有的坑、可能犯的錯,都可能通過溝通、交流去避免,這對老餐企一樣適用。

    這些年傳統餐企頻頻倒下,很多老餐飲人說,跟不上時代了。但時代在哪兒?指望在自己埋頭前行的路上撞上新時代?那叫撞大運。

    其實多和餐飲創業者侃侃,你就會發現他們可能就是時代的風向標。

    他們是年輕人,更懂年輕人,他們也是新人,沒有既定模式,更懂新餐飲,他們不一定會成功,但他們的思維能給予老餐企啟發,告訴老餐企年輕人到底喜歡什么。

    從某種程度上說,老餐飲人比創業者更需要眾創,而他們通常都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可以打包帶走的牛排,每天排長隊

    所以聯合造食還專門設有會員制,你不一定非要租個辦公間,只要是會員,都可以在公共區域辦公,參加各種交流沙龍、培訓,新餐企可以學習老品牌的經驗,老餐企可以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眾創的第三層意思,也是最重要的,就在于全產業鏈的共享。

    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每個板塊齊頭并進,而不是成為有某一短板的木桶,但這并不代表每個企業、企業的每個員工都要成為全才,相反,餐企更需要專才。

    專業人做專業事,炒菜的別來“教”我怎么做營銷,搞設計的別來對選址指手畫腳。

    而你要求一個剛起步的餐企,把這些都完善了,未免有些強人所難,即使一個成熟的企業也不一定能做到。但眾創可以。

    很多眾創空間,比如邦空間打出的廣告就是“餐飲社群+創新協作+融資孵化”,完全可以打造出整一條產業鏈,聯合造食也說自己要成長為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小型生態系統。

    這就關乎入駐眾創空間的品牌,除了各家餐企,還有從品牌策劃、logo設計,到店面設計,從到原料供應商,到設備供應商,從地產商、資本方,到培訓方的各類資源。

    加上這些眾創只針對餐企,既全面,又很好地保持了統一,餐飲生態鏈上幾乎每一環,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而平臺上的每個企業,都能享受到“共享”資源的福利。

    就像當年大龍鳳和奔馳合作送外面,到現在依然被人津津樂道,如果當年彪哥沒有合作資源,是不是就難以打出這響亮的一炮呢?

    餐飲的開放度一直比其他行業低得多,各方咨詢不對等、資源不互通的狀態由來已久,中國餐飲很多難題根本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比如各企業間互相制造壁壘。

    ▲粵劇演員坐奔馳外送大龍鳳雞煲

    這樣的眾創模式,能在餐企起步階段給予足夠的扶持,提高餐飲的創業成功率,也幫助各類型餐企打通信息流,降低信息獲取的成本。

    2

    眾創也可能是另一個大坑

    話說回來,這樣的眾創空間有沒有風險?廢話,要沒風險還叫生意嗎,更別說還有互聯網那么多孵化器、眾創的失敗案例,赤裸裸地擺在那兒呢。

    下面說說眾創的風險,不然你們肯定要說小編在打廣告了。

    有店無客,同伴拉低整體水平

    首先就是要有相應的企業入駐,不然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更不要說成就一個小型的餐飲生態圈。但對相對封閉的餐飲業來說,共享概念的消費者教育顯然還需要時間。

    ▲共享單車已經遍地開花

    而想要建立餐飲生態系統,這絕對是一個巨大工程,不僅要拉來餐企,還要更重要的地產商、資本方、培訓方等等。

    如果沒有足夠數量和類型的企業,眾創根本是個偽命題;而如果進駐的企業資質不夠,餐企老板是來打醬油玩的,加入進去也只會拉低自己的水平,不如不去。

    一哄而上,水平參差不齊

    中國人做事,喜歡一哄而上、盲目跟風。

    餐飲眾創也一樣,很多眾創企業的成立時間都在2016年前后,也就是餐飲創業最火爆的時候,你說不是想撈一筆,鬼都不信。

    ▲不少孵化器出現空置

    而這其中有多少真正擁有足夠資源、能實現眾創的呢?互聯網界很多孵化器、眾創爛尾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配套服務不到位、辦公成本高、網速慢、沒有交流活動,更沒有地產房、資本方的捷徑,說好的為創業者服務呢?很多是騙人的把戲。

    如何回本?

    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如果把承諾的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到位了,那可真不是個簡單的事,僅靠工位出租,真能收回成本嗎?

    同時,創業本身就是個小概率事件,即使在擁有眾多資源的眾創空間中,也要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一旦入駐企業創業失敗,作為出租方損失的幾率還是有的,這就要看眾創模式的設計了。

    像聯合造食那樣建立會員制,用具有共性的資源,去服務一些成熟穩定的餐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導致某件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這些并不是這件事本身的錯,就算眾創在其他地方發展并不如意,但不可否認的是,眾創本身是件很好的事,并不妨礙餐飲界更多地進行嘗試,只要你用心做,好好做,說不定就能改變整個餐飲界創業的模式。

    好消息

    曾經看過的好文章現在找不到了?想重溫的知識點找不到?紅餐現推出“號內搜”的功能啦!只要在對話框輸入對話,點擊鏈接輸入關鍵詞,歷史好文“Duang”就出現了。操作如下圖小編演示:

    編輯 | 紅餐網_陳南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14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15日 21:04
    下一篇 2017年3月15日 21:3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