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場餐飲大敗局:關店、退租、撤場、虧損……

    幾何時,一個品牌想進入商超幾乎是求爺爺告奶奶,餐飲品牌更甚。但隨著購物商場越來越多,越來越同質化,當互聯網席卷實體經濟,商業地產人氣不再,商場正面臨著關店,退租,撤場,虧損……

    為此,紅餐網特別策劃一期商場餐飲專題”,分析商場餐飲的利與弊。更多文章,請猛戳底部的閱讀原文

    和商業地產關系一直微妙的餐飲,在商場危機的關頭,顯得舉足輕重,幾乎每個購物中心都在增加餐飲配比。如今,“廟堂之高”的商業地產,不再敢輕視“江湖之遠”的餐企,它急需餐飲為自己日趨衰弱的引流能力加碼。甚至有人說,餐飲是購物中心最后的救贖。

    但在不斷被重視的背后,卻是商場餐飲頻繁關店的事實,商場餐企,必須在自身轉型的同時,配合商場的轉型,和商場共同創造一個新生態。

    餐飲成商場香餑餑

    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關閉41家商業地產;2016年,樂購已將內地經營的135家門店賣給華潤;萬達百貨2015年關店46家,2016年繼續關,萬達已將萬達百貨的業績從年中報中刪除……

    商業地產的難處不言自明。

    而此時,承租能力差、利潤薄、曾經不被看好的餐飲業態,卻開始成為購物中心聚集客流、帶動消費的重點業態,“業態不夠餐飲湊”成了招商人員的口頭禪。

    以今年北京西單大悅城業態調整為例,零售百貨占比下降,空缺部分由餐飲、娛樂、生活服務等板塊填補。

    而餐飲成為其中增幅最大的板塊,增幅達7%,幾乎吃掉零售百貨空出來的一半位置,占領整個商場五分之一的商鋪。

    西單大悅城不是個例,增加餐飲配比,將成為全國商業地產的常態,一位從事商業研究的業內人士稱:“如今餐飲的比重,從過去的占值10%,已經上漲到平均占值40%以上。”

    由于餐飲本身的洗牌、轉型,餐飲逐漸走向更趨近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娛樂化、休閑化體驗式,消費者進入一家餐廳不再是單純的吃飯,也是一種會友、娛樂的方式,逛商場的理由也由最開始的“逛商場,順便吃個飯”,變成了“吃個飯,順便逛逛商場”。

    商場與餐企間的關系發生了逆轉,以前是商家求著商場,看有沒有空鋪位可以補位,現在是商場追著商家入駐。

    商場餐飲頻關門真相

    但業內人士透露,在大多數一二線城市,能盈利的商場餐飲只有20~30%,其余要么在等待租期到期撤離,要么在苦苦支撐。

    不止一個從業者抱怨,商場餐飲越來越難做。有些商場,短短一年,50多家餐飲就關了20家,很多門店,周一到周四的客人也少得可憐。越來越多的人在猶豫,要不要撤場。

    是什么讓餐飲這個炙手可熱的商業地產“救星”,在危機中顯得有些難以自我救贖?

    商場超載,導致分流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4~2016年,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最大的20個城市中,中國城市占據13席,截至2015年底,中國已有近4000家購物中心,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購物中心過快、過度增長也已成為事實,并且到2025年,全國還有7000家購物中心建成開業,嚴重超載。這直接導致:客群就那么多,購物中心同質化嚴重、過度競爭,讓各家都吃不飽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餐飲引流能力再強,也無法擴大客群的總體規模,效益不好也就順理成章了。

    商場風格調整

    當然,商場也沒有束手就擒,而是開始探索轉型,從大而全,向年輕、休閑風、主題化、精品化轉變,更親民,更注重業態創新帶來的高粘性、高趣味性和人流效應。

    除星巴克等能保證高流量、自帶年輕態休閑風的購物中心老牌,清除湘鄂情這樣的老態、臃腫,還死貴死貴的餐廳,成為了購物中心改革的必由之路。

    既然有新進的品牌,自然有被淘汰的門店。餐飲品牌在被大量引進的同時,又大量關店,也就可以理解了。

    餐飲自身也在轉型

    除購物中心本身的動蕩,餐飲本身也經歷著轉型和洗牌。老牌餐飲正被全面逼退,探魚、綠茶等“老菜+ 新理念”的新餐飲,開始嶄露頭角。

    同時,餐飲的種類、店鋪雖多,卻也逃不開二八定律的魔爪——20%的餐飲品牌,網羅了80%的消費者。

    因為餐飲選擇太多,消費者反而不知該如何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選擇常看到的品牌。而在移動互聯幾乎占據人們全部信息渠道的今天,只有少數會經營、懂營銷的品牌能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也就是那20%的餐飲品牌。

    這些品牌正是商場餐飲品牌的主力,商場拿下這20%餐飲品牌,就能收獲80%的客流。

    也就是這20%,因為更符合時代特征,有天然吸引資本的潛質,有了資本做后盾,便開始快速擴張,但其中部分品牌,因為沒在供應鏈、管理、品質等方面做好準備,又急速死亡。

    就像水貨餐廳的株洲門店,從開業伊始五萬多日流水到關門,只用了短短4個多月。生而燦爛,死得也快。

    二八定律中的這個“二”,就在這個餐飲快速洗牌的階段不斷輪換,商場餐飲的關店率也就居高不下了。

    商場與餐企的新博弈

    既然購物中心和餐企都在轉型,那么,此前雙方已經實踐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契約”,自然在這個天平兩端不斷更換砝碼的時候,左右失衡,無法“續約”。

    商場無奈漲租

    在巨大的經營壓力下,購物中心只能不斷提高商鋪租金,即使這會得罪日子并不比自己好過的餐企。

    2016年第一季度,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購物中心首層租金均有所上漲:

    北京,897.5元/平方米/月,環比微漲0.2%;上海,核心商圈環比上漲0.3%,至48.6元/平方米/天,非核心商圈環比上漲0.1%,至17.0元/平方米/天;廣州,核心商圈輕微下滑,非核心商圈明顯上漲,平均704.1元/平方米/月,環比微升0.3%。

    硬件過時

    當然,商場也沒有束手就擒,而是開始探索轉型,從大而全,向年輕、休閑風、主題

    購物中心集中爆發在2010~2014年,一些老購物中心設計建成在2009年左右,當年的經營風格、理念,與現在相去甚遠,人流動線、上下水等硬件設施設計,已經不適于對此要求甚高的餐企。

    而要購物中心進行大規模整改,幾乎不可能,小修小補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餐企被逼出走

    受到了戰略重視,卻沒能在戰術上得到對等的優待,餐企對購物中心一邊增加餐企比重,一邊漲租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意見甚大。

    加上很多購物中心還保持著地產商慣有的強勢姿態,大到要求捆綁進駐的招商政策,將頂層最難招商的位置“留給”餐飲,小到停車優惠、積分等,都讓很多餐企詬病。

    購物中心的號召力、影響力、背書能力都在下降,餐企經營利潤也持續下降,但卻要負擔更多租金、繼續在不好的鋪位賣力吆喝,眾多餐企不想再為購物中心打工,開始從購物中心撤場。

    而購物中心為了保持人氣,仍需繼續擴張餐飲板塊,只能降低對餐企品牌的進駐標準,購物中心對餐企的背書能力再次降低,進而走入惡性循環。

    餐企的應對

    就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卻依然有20%~30%餐企實現盈利,一些餐企甚至保持天天排隊,日日爆滿。比如綠茶、外婆家,更甚如黃記煌,街邊店不斷遷入購物中心。

    “事實上黃記煌很多玩法都跟隨市場不斷在變,包括菜品設置、視覺形象、選址等,一直在嘗試新玩法。”面對頻頻“變心”的消費者,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的方法,是跟著市場一起玩起來。

    黃記煌不僅創新出至今不過時的“無油煙、無廚房、無廚師”燜鍋,還不斷改良菜式、形象等,風格年輕。

    在大家紛紛撤出購物中心的時候,黃記煌憑借極符合新商場風格的玩法、有噱頭的特色,反而把過去的街邊店,都開進了購物中心。

    也就是說,現在的困境并不是無解,而是很多餐企沒找到正確的方法。

    同時,不少新開業的購物中心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餐企的關系,對餐企的免租金或補貼裝修等促銷活動正逐漸增多,而且效果尚佳,這些商場與餐企的關系,由此得到了較好的平衡。

    可以預見,當餐企洗牌基本完成,而地產慢慢趨于市場化,天平雙方力量漸漸對等,購物中心會在硬件(人流動線設計、上下水等)、軟件(活動推介、優惠力度等)上,將給予餐企更多支持。

    關于《商場餐飲的暗流涌動》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長按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商場餐飲專題,與紅餐網一起探討吧。

    在此誠摯感謝,紅餐網(微信號:ygcywzz)專欄作者賴林萍老師、丁一老師、張長全老師對本文的專業指導。

    編輯 | 紅餐網_陳默

    精彩文章回顧

    獨家首發 | 商場餐飲: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商圈餐飲生存報告:誰是敢死隊,誰是接盤俠?

    這些餐飲品牌怪招百出,為何偏偏成為商場的寵兒?

    外婆家為啥上菜這么快?備餐做到極致10點后不動刀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049.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7日 21:33
    下一篇 2016年11月7日 21: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