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新模式來襲,再不跟上又要被落下了!

    改變餐飲固有形態,在模式上創新,成了在餐飲業異軍突起的奇招,很可能一舉一動都變頭條。

    也許在很多傳統餐飲的評比標準上,這些餐飲“新朋友”根本不值一提,但這絲毫不妨礙它們的經營思維成為每個餐飲人討論、研究的對象,給餐飲人帶來啟發。

    新體驗贏市場

    碗起售的面店

    一個30平米不到的小清新風格面店,每個顧客都要吃八碗,甚至更多的面,你好奇嗎?你想去嘗試嗎?

    說是八碗面,其實每碗面都只有一小口、一塊小肉、一個丸子,加上一點蔬菜,0.5美元/碗,大家可以算算,吃多少碗才能填飽肚子。

    這餐廳更“可惡”的是沒有菜單,客人們來到這里只能吃面,唯一能選擇的,是放豬肉還是牛肉。

    從經營角度來說,這種方式不僅節省了顧客的選擇時間,縮短顧客就餐時間,提高翻臺率,還讓產品更易標準化,減少了后廚壓力,削減人工費。

    從消費者角度看,“8碗面”的概念,成功俘虜了每位勇于嘗鮮、愛玩的“吃貨”,除了吃,還能玩,一頓吃了八碗、十碗,高高地堆在面前,難道你不想拍一張發個朋友圈?

    幾乎每個到店的客人,都成了面館成為營銷的一份子。

    餐具餐廳

    從2013年9月開出第一家店后,水貨餐廳創造了8個月開店52家的記錄,曾被譽為90后定制的爆款產品。

    水貨餐廳以各種海鮮菜品主打,最讓人新奇的在于全程無餐具,吃任何東西,都只能用手。

    餐廳還會播放著歐美最新流行音樂,員工在海洋懷舊風的環境中載歌載舞。獨特的氛圍與布局,為其贏得了很多消費者青睞。

    它的營銷手段也噱頭十足,一家門店還打出過廣告:“帶1位女朋友8折!帶2位女朋友7.5折!帶3位女朋友7折!帶4位女朋友6.5折!帶5位以上女朋友享6折優惠!”

    不過,現在的水貨已經從餐飲“熱銷榜”上下架,各地不時爆出其門店關門歇業的新聞。

    18

    平米牛排店,日賣6萬元

    一家18平米門店,從開業前一小時,到打烊后半小時,不間斷排隊,排隊長度超過100米,等餐超過一小時,顧客居然還給五星好評!開業第106分鐘營業額破萬!

    這家餐廳的牛排吃法有點特別,就一個紙盒子,裝著烤好、切好的牛排,你可以在做著吃、站著吃、走著吃。

    這家小店能1天賣出幾萬元牛排,就是因為這個獨特的新商業模式,它有效減小了人均就餐空間,將牛排快餐化,達到效率最大化。

    而且它們只做3道菜,進一步減少人力成本,加上不用收拾上菜,不用餐具,整個店只有8人。

    修肉、稱重付款、煎肉、分切、飲料、管理組、外名領臺、傳單維護,8個崗位,每崗一人。以煎肉一崗為例:鐵板寬1.5米,一排5片肉,一次可以煎12~15份。

    跨界新思路奪眼球

    輝超市鮭魚工坊

    永輝這個搞超市的,也開始做餐飲,創立自有日式料理品牌——鮭魚工坊,從2014年11月在福州第一次試水,到今年10月重慶店落戶,鮭魚工坊已開到了七家。

    透明的廚房、專業的日本廚師團隊、現場電視直播制作場景,顧客可以現場免費加工、可以帶走,也可以坐下來進餐,人均消費80元左右。

    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的超市開店,能快速向廣大人群傳輸品牌,還能提高超市高端海鮮的購買率,餐廳、超市相互導流。

    從一定程度上說,鮭魚工坊很像超市版宜家,但與宜家不同的是,永輝超市本身就是鮭魚工坊的上游供應鏈。

    鮭魚工坊所有海產品,全部來自超市直采供應鏈,能保證食材的新鮮、價格的競爭力,在消費者越來越能洞悉食材好壞,并要求甚高的今天,鮭魚工坊依托永輝超市,就擁有了天然優勢。

    用廚房的超市經營模式

    上面有超市跨界餐飲的,下面就有餐飲跨界超市的。

    TAKE是深圳一家完全顛覆餐飲概念的海鮮餐廳,也是中國第一家沒有廚房的中餐餐廳,自然不需要廚師。

    首次將“超市”的概念首次引入餐飲經營中:每道菜品被擺放在冰柜中,實物、價格一目了然,顧客就像在超市采購一樣——提著采購筐,看好的美食直接放到筐子中,自己到收銀臺結賬買單即可。

    同時,顧客還經常在這里采購半成品帶回家,餐廳直接變身一家海鮮超市。

    TAKE的產品結構分兩種:冷吃+現場加工的熱吃,冷吃占到80%以上,熱吃主打是牛扒,由餐廳現場煎熟。

    冷吃產品在開餐前提前備好,熱吃的牛排等由服務員現場煎熟,冬天則在每桌上個小火鍋,店里所有東西都可以進鍋煮。

    作為一個人均消費200元以上的高端餐廳,TAKE的店面不過20多平米,日盈收最高卻能達到17萬元。

    跨界新思路奪眼球

    能餐桌干掉服務員

    15分鐘上齊菜,晚一分鐘,吃到的菜品全部贈送;人均消費35元;顧客不論排隊多少,晚上8:30準時畢餐;顧客完全自助,自己拿餐盤、筷子、勺子、餐巾紙、自己泡茶,吃不完要打包,也是顧客自助。

    真能保證全部上齊菜嗎?它們的菜品都精心設計過,能保證15分鐘內出菜,但有時候餐廳會故意晚上個幾分鐘,想變著法讓顧客占個小便宜。

    這些能夠實現,全來自老板自創的一張“全能餐桌”。

    這張桌子有很多抽屜,將顧客用餐所用的餐具一應俱全放進去,顧客坐著就能拿到,自助服務也就理所當然了!

    這張桌子,為餐廳節省了“無數”服務員,這里的服務員只有一個職責:把菜端上桌,剩余的,都交給顧客自己很Happy地干了。

    3D

    打印突破想象

    當一塊小熊形狀的餅干可以幾分鐘打印“出爐”,你是否會在有感于科技神奇的同時,覺得生活也無比美妙?

    9月2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食品3D打印機現場用巧克力、果凍、蔗糖等食品進行3D打印,打印完能直接食用。

    研發人員介紹,食品3D打印的造型有上萬種,除巧克力,像蔗糖、布丁、果凍等食材都可以用來打印,還可以打印出彩色的產品。打印時間最短5分鐘,比較復雜的差不多20分鐘。

    還有企業稱,他們的消費級3D食品打印機,2018年前將推向市場,價格比蘋果手機還便宜還將控制不同食材的比例,以達到均衡膳食的作用。

    未來3D食品,將真正進入家庭廚房、辦公室或是其他場所。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國內食品、餐飲及相關企業準備好了嗎?

    此外,還有很多大家熟知的黑科技,比如外送無人機、送餐機器人,還有漢堡王新上市的飛翔托盤,吃快餐再也不用擔心買好食物回來發現座位沒了。

    小結

    這些新模式,好玩嗎?

    在新消費群體的倒逼下,餐飲業品牌定位、產品設計、營銷策略都在發生革命性改變,未來的餐飲,會更“討好”消費者,更注重體驗感、新奇感,變成講究娛樂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產品。

    簡而言之,你得有特色,消費者才能記住你。

    在探索的路上,它們都給中國餐飲帶來新的創意和體驗,給同業帶來沖擊和思考。百家爭鳴的混亂時期,才出現能更多英才,在新時代浪潮下,更多的試驗,才能生成適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餐飲。

    當然,以上這些餐廳,很可能在不遠的明天轟然倒下,這也在告誡每一個餐飲人,任何產品再有噱頭,終歸要回歸產品本質,之于餐飲,就是菜品的口味。口味不好,再好的體驗,再“新奇特”的噱頭,終究只能演變成博眼球、過度營銷,華而不實。

    編輯 | 紅餐網_陳南

    精彩內容回顧

    餐飲可視化,勝在服務,贏在模式

    生意經 | 做餐飲,未來要做“群”概念 !

    餐桌上的MBA:新形勢下餐飲行業的未來

    讓顧客愛上等菜!這個奇跡竟在國內餐廳出現了!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160.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25日 21:48
    下一篇 2016年10月25日 22: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