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是食用菌里面的名貴山珍,因味道鮮美,口感軟脆,營養豐富,被譽為“草八珍”之一,是古代帝王的御膳,現在則是國宴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山珍。
尼克松訪華時國宴“芙蓉竹蓀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訪華時國宴上“推沙望月湯”都是經典的竹蓀菜肴。
竹蓀是一種菌類,主要生在竹林之中,每年4-11月(農歷為初夏到中秋這段時間)是它們的生長期,6-9月為集中發生期。
竹蓀一般在雨后2-3天內大量生長,在一天當中,早上凌晨5-7時破土而出,竹蓀剛剛長出土面的時候是一個圓球形狀,叫做竹蓀蛋。當竹蓀蛋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它就開始往高里生長了,最后會長成一根圓柱的形狀,然后才會打開它們的菌裙。
竹蓀生長過程
竹蓀
竹蓀展裙的剎那,身形俊美動人,它的形態就像一個穿著紗裙翩翩起舞的美人,被稱為“雪裙仙子”,更有趣的是,在它害羞?(? ???ω??? ?)?的時候,會把潔白的“長裙”悄悄收起來,而在它高興的時候,則會迅速的把“長裙”放下來。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菌裙對周圍環境濕度特別敏感,當濕度不夠的時候,它就迅速收起菌裙減少水分揮發,而周圍環境濕度較大的時候,它們就放開“裙子”吸收水分。也是因為這樣,竹蓀被譽為“天然濕度計”。
打開的長裙
竹蓀還有一個特殊技能,它可以延長湯羹等食品的存放時間、保持菜肴鮮味不腐不餿。炎夏加入竹蓀烹調的菜、肉可以存放很多天而不變餿。(這個技能真的是very good,都不需要什么冰箱、防腐劑)
啦啦啦~~稻草里我也可以生長
雖說竹蓀不止在竹林可以生長,但它的生長條件苛刻,必須符合條件的營養、溫度、濕度、pH值、土壤等等才能使它成長,所以野生竹蓀非常少見,歷代被認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為貢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嘗。
據傳,清光緒年間,慈喜太后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出親信遍訪天下,好不容易覓得“僧竺蕈”若干,所謂“僧竺蕈”,即長裙竹蓀,慈艷太后動用官兵三千人,費時九個月才得長裙竹蓀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竹蓀真的是名符其實的“白雪公主”,品質嬌嫩容不得半點馬虎。曬於的竹蓀如果保存時期保管不當,就會迅速變色變質,顏色會由潔白色變為黃色,清香的味道也會隨之消失,而且還會長霉蟲,不能食用。
因此,不僅這位”真菌皇后“在生長的時候要細心呵護,在貯藏時間也須謹慎小心。只有這樣,這位歷史上的宮廷御膳,當今的國宴菜肴的"真菌皇后"才能真正奇花獨放, 顯示出高貴的品質。
選購竹蓀時,應選形狀完整、裙擺較長且均勻、色澤淡黃、氣味清香者,雖然近年來流行人工竹笙,也較為平價,但野生竹蓀,聞起來還是比較清香,品嘗起來也比較爽脆好吃,是人工竹蓀無法媲美的。
干竹蓀
如果是干品烹制,制作前用淡鹽水泡發10分鐘,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同時要去除竹蓀的花朵部分(網狀部分,花朵是竹蓀香味比較集中的地方),只保留莖部,否則會有怪味。注意喲,不要把竹蓀放在日光直射和高溫潮濕的地方,開封后要盡快食用。
竹蓀鮮蝦滑
茶樹菇燴竹蓀,采用新鮮瘦肉燉汁,加上茶樹菇,把竹蓀原汁原味的鮮美表露無遺。
茶樹菇燴竹蓀
百花竹蓀蛋,切成蓮花狀的竹蓀蛋,最外層是外包被,胚胎的外層以透明膠狀液體薄膜包裹,咬下去先滑后爽,那種爽脆還是“嗦嗦”聲的,拌上醬汁甚鮮美。
百花竹蓀蛋
竹蓀鴿蛋盅,湯汁清澈,質嫩味鮮,清新爽口,雅潔可觀。
竹蓀鴿蛋盅
主料:
竹蓀6根、柴雞半只
輔料:
大蔥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蘿卜半根
配料:
鹽2茶匙(10克)
1、將柴雞半只,洗凈斬成塊。竹蓀用冷水浸泡10分鐘,只要竹蓀回軟發脆即可。
2、將雞塊放入開水中焯燙一下撈出,用清水沖凈雞塊表面上的浮末。將雞塊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倒入足量清水,放入大蔥,姜片,待湯沸騰后,轉小火煲1小時。
3、趁著煲湯的時間,將浸泡回軟的竹蓀,切去頭和尾部的網,放入溫水中焯燙20秒鐘,去除竹蓀的生澀味。撈出后,用冷水洗凈,放入湯鍋中,繼續煲30分鐘。
注意:
主料:
糯米半斤、竹蓀四棵用水泡發開
輔料:
糯米半斤、豌豆三兩、雞腿肉二兩、廣味香腸二兩、銀耳兩大朵(用溫水泡發開)、筍尖三兩(在沸水中煮幾分鐘)
配料:
白糖一大匙、干紅葡萄酒
輔助:
竹筒若干
編輯:紅餐網_沈冰(圖片來自網絡) 鱟雪蓮花魚子醬三文魚東濤雞荷仙菇 蝲蛄鐵皮石斛小龍蝦海底椰杜阮涼瓜 鮮淮山黑蒜西施舌牛肝菌紫淮山龍利魚 鮑魚藕帶肉豆蔻牛鞭荔枝菌牛排牛蒡 紫薯薄殼河豚鮮花食材黑金鮑黑松露 杜龍魚蒲菜牡丹蝦鮮人參神戶牛肉鰣魚 南非冰草甲魚指橙牛鞭鐵皮石斛松鼠肉 魔鬼魚生蠔黑金鮑蓽撥海底椰鴯鹋 袋鼠肉烏鱧烏賊駱駝 鰹魚 竹莢魚 鱷魚 蛤蜊 金蟬 馬鮫魚 驢肉 羊駝 象拔蚌 馬步魚 鰤魚 這里有一個專為廚師量身定制的公眾號 你還沒有關注么? 紅廚網 是一個專注于廚師群體的公眾號 這里只有最動人的廚師故事 最新鮮的廚藝資訊 最有用的廚房秘籍 最有趣的廚藝人生 你還沒關注嗎?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