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留神,身邊的土豪朋友都開了潮汕牛肉火鍋,從前兩年廣州、深圳、廈門,今年又殺到上海、北京。
原來是老家最熟悉不過的美食已被開發,并以驚人的速度在一線城市被復制。一年間,全國狂飆4000家!廣東、上海各新增1000多家,北京也好幾百家,“杭州2公里11家”,“重慶大姐41天開一家店”都不是傳說。看起來活生生的“快牛”時代啊。
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品類要火,都是消費者和商家兩廂情愿的事,最起碼在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1兩個“鮮”,成為消費者吸鐵石
“北方吃羊,南方吃牛”,既定的飲食習慣一旦被打破后,潮汕火鍋就牛哄哄地往長江上游跑了。來一鍋熬好的骨頭湯(或清湯),丟幾塊白蘿卜、玉米的鍋底,挑選幾款自己喜愛的牛肉部位,脖仁、吊龍、五花趾、胸口朥,這就涮起來。
▲牛骨湯/清湯鍋底涮不同部位的牛肉,是潮汕牛肉火鍋傳統吃法
最大的賣點是,牛肉是當天的。為了突出食材的新鮮和地道的吃法,服務員會教你怎么涮,“一吊血水,二吊纖維,三吊雜質”,吊龍涮4~6秒,五花趾8~10秒……這些在潮汕最自然的動作,在外地被語言表達出來。
也許在涮肉這件事上,還從沒有人這樣做過文章。這樣,它的兩個“鮮”,成了消費者的吸鐵石:牛肉鮮,體驗感新鮮。
2模式簡單,成為商家興奮點
潮汕牛肉火鍋有三大元素,鍋底,牛肉,醬料。鍋底,用牛骨頭熬;牛肉,當天賣完,由切肉師按不同部位分割及切片;沙茶等醬料,可以自己配,也可以到市面上買。
客人坐下來,只管涮肉。這樣簡單的模式好復制,因此被很多餐飲人、非餐飲人看中。餐飲大咖分析,新起的潮汕牛肉火鍋創業者中,超過70%為跨界人士。
這個瞬間火爆的品類,在野蠻生長的同時,也出現轉風,聽聞上海陸續關閉或者轉做海鮮的餐廳已約有200家。
▲為保持正宗,商家基本都保留當地的切肉區域
業內人士分析,轉風最大的原因,是創業者創業之前,沒有經過系統的分析,照搬潮汕那一套就做起生意,造成了品類同質化。90%的潮汕牛肉火鍋,在定位、產品等方面沒有拉開距差距,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
1店多密度大,消費者失去興趣
產品好復制,是把雙刃劍。有利于入門,但也注定了會有千萬創業者涌進來分割這塊蛋糕。北京從第一家汕錦記,到第二家鼎鼎大名的海記,然后是炎神、左亭右院,還有其他新品牌正在新張和擴張的路上。想想,如杭州2公里11家店這樣的密度,消費者應該是很難提起興趣的。
2千篇一律,客人沒有記憶點
目前,潮汕牛肉火鍋在一線城市的客單價一般為80~120元之間。消費對象也為廣大牛肉愛好者,并無精準的目標對象,導致餐廳在裝修、器皿、產品等方面千篇一律,很難看出差異,在消費者心目中,沒有留下記憶點。
3基因問題,不容易被顛覆
低頻次。大眾火鍋天生的缺陷!據統計,每人每月一般消費1次,哪怕它屬于上海、北京的新面孔,也不會超過2次。
產品單調。“一天一頭牛”,生意好的能賣2頭甚至更多。而配搭的產品一般是簡單調制的飲料或炒粿條、炒米粉等主食,幾乎沒有更多的選擇。
食材要求高。對牛肉新鮮程度的追求,使得擺上餐桌的牛肉必須是當天供應,不能經過冷凍。所以無法當天估清的牛肉,往往只能被供應商以低價重新收購,再賣給要求不太高的商家,這中間的差價也造成損失不少。
切肉師傅人工和流動問題。為了“正宗”二字,老板們通通請來當地切肉師。這讓普通的切肉師傅頓時變得搶手,月薪飆到50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潮汕的切肉師傅從不單槍匹馬出來,他們通常會是一幫人。像鮮牛記的那幾位師傅,就是一塊來的,當然,他們也有可能會約好了一起走。重新招人,還得招潮汕人,這是件相當折磨人的事兒。
想要在這個瘋狂的牛肉火鍋市場中站穩腳跟,在食材、定位等方面,尋找突破口迫在眉睫。
1成立聯盟,壓低成本價
為了壓低牛肉成本價,北京鮮牛記牛肉火鍋和其他10幾個中小型的牛肉火鍋品牌,聯合成立了潮牛聯盟,選定一家供應商,盡量把價格談下去。
2變“廢”為寶,邊角料也通通用上
為了更好地利用剩余的牛肉或邊角料,很多商家想方設法,讓牛肉的價值得以最大化。
重慶革鼎牛肉火鍋,將每天剩余的牛肉打成牛肉丸,分銷到母品牌黃門老灶25家重慶火鍋里。憑借這樣獨特的背景,革鼎在麻辣火鍋當家的重慶里突圍而出。當然這是依托成熟的母品牌和一百多人的團隊,不是說想復制就能復制的。
鮮牛記牛肉火鍋,則請師傅針對南北方消費者的口味,研發了燜牛肉飯,和牛肉餃子。也有規模較大的品牌,將其做成牛肉丸,抽真空后賣給消費者,變廢為寶,拓展出外賣市場。
▲牛肉燜飯等的研發,消耗邊角料或剩余牛肉
3不一定死磕正宗,產品可大膽延伸
牛肉火鍋一旦離開潮汕,很大程度上也就不是潮汕牛肉火鍋了。有老餐飲人,建議創業者們,與其死死盯準“正宗”二字,倒不如嘗試另辟蹊徑,與當地市場做更深入結合。
食材,不妨大膽開拓。比如在深圳等沿海城市,可以融入海鮮等元素,而在自有涮羊肉歷史的北京,可適當添加羊肉。
鍋底,除了經典的牛骨湯和清湯,也可以考慮加入番茄湯等主打健康的鍋底。當然,如果你想配搭麻辣鍋,只要找準目標群體,做好餐廳定位,也未免不可。
配搭產品,可以嘗試研發一兩款獨門飲料,比如梨汁、百香果汁。好比呷哺呷哺旗下的子品牌湊湊,在經營火鍋的同時,也引進臺灣手工搖茶,形成“火鍋+茶憩”模式。這對于潮汕牛肉火鍋,是不是也有借鑒意義?
▲潮汕牛肉火鍋是大眾火鍋,大家都能接受
4塑造標識度,找到品牌差異化
經營無差異化,造成消費者審美疲勞。商家如果能在開店前,更深入思考定位的差異問題,也許能突圍而出。比如能否做成適合年輕人快時尚風格,在裝修、音樂、器皿、宣傳等方面做明顯的區分。而如果想打造高品質品牌,食材、服務、環境則更應該下大功夫研究,同時提高客單價,拉開與同行的差距。
所以,不管你選擇快時尚、大眾、還是品質路線,都沒問題,最終必須保證,你是獨一無二的,你有明顯的標志性。
哪怕你深挖牛,把餐廳做成以牛肉火鍋為主,其他牛肉產品為輔的“牛肉主題餐廳”,也未免不可。
5切肉師傅的問題,不是問題
深圳一家牛肉火鍋的老板,說切肉師傅的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找幾個機靈的小伙子,跟著潮汕師傅學一學,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沒有必要為了潮汕特色,而限定在特定的人群身上。
記者:紅餐網_林如珍
重慶大姐一年開15家餐廳,開一家火一家
老板娘深挖精髓一口氣開5家潮汕火鍋店
死磕海底撈,阿榮小鎮要顛覆火鍋江湖?
四大錯誤,讓新火鍋店倒閉率高達50%!
潮州菜危機:潮菜廚師,盛譽之下的困惑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