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人士猜測,繼火鍋、小龍蝦之后,最有潛力的一個品類將是——烤串。烤串經過多年的有品類無品牌生長,到近3年井噴式發展,已進入品牌白熱化競爭階段。
“現在都在爭這個品類的第一名,如果我們這三家誰獲得資本,另外兩家肯定會消失。”北京12年烤串老牌——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在接受紅餐網(ygcywzz)專訪中,透露了他對烤串品類格局的猜想。
張利談烤串品類競爭的激烈
張利的冰城串吧,2004年創立,至今約60家門店,其中22家為直營店,其它為加盟及合作店面。
作為烤串十年老兵,張利對這個品類一直抱著極高的熱情。從當年“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到2010~2014年的野蠻擴張,到如今行業品牌三足鼎立,他越戰越勇。
張利口中的“三足”指的的是木屋燒烤、很久以前,以及自家冰城串吧。對于烤串品類白熱化的競爭,他表現出了東北男人特有的豪氣,“好的品類,才值得競爭”。
▲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
烤串品類跑道夠寬 受眾廣具有持久生命力
“現在都在爭這個品類的第一名,如果我們這三家誰獲得資本,另外兩家肯定會消失。”
“如果有一天被這個品類淘汰,那我承認是自己的不足,我心甘情愿!”
這個東北男人堅定的語氣,會讓你感覺,他這一輩子就是為了烤串而活。他多次提到,自己很慶幸選擇了這個品類。
因為烤串的跑道足夠寬敞:產品多樣化,受眾廣,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店內各種烤串
張利回想起10幾年前創辦冰城串吧的情形。西單翅酷,西門烤翅,瘋狂烤翅……京城彌漫著濃厚的烤翅味。而他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賣起燒烤、江湖菜、冷葷菜和酒水。哪怕在當時被認為是畸形的組合,張利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他認定了它。
在后面這些年的經營中,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選擇,“燒烤是人類最早的烹調方式,串吧是餐飲的新形式,我相信它會是路邊攤的一個傳奇,只是這個品類需要某些企業站出來,為食材等的行業規范探路。”
為品類之爭建壁壘 2000萬打造食品加工廠 對于張利來說,烤串有3個棘手的問題:食材安全不保證,產品難規范,口味依賴廚師手藝。
張利意識到,如果想做規模化,贏得品類之爭,一定要主動去攻破這些問題,而核心就是,實現產品規范化!
2007年開第二家店的時候,他豪言壯語,要把羊肉產業化!“沒想到當年的豪言壯語,直到今天才看到一點影子。”張利回憶起這些年,在產品規范路上所交的學費。
2012年,冰城串吧自營連加盟共20多個門店,產品統一在一家店內處理,張利稱之為自家門店的“共享廚房”。這家店的特點是餐位少,廚房大,勉強能夠應付產品初加工流程。
也是在當時,冰城串吧有了原始的配送體系:冷藏車、配送人員,和部分加工人員。
▲冰城串吧冷藏車
而這個系統,對于當時正處在野蠻擴張期的冰城串吧,顯然不夠用。3個月后,張利果斷成立了中央廚房,按照100家門店的規模,在北京通州馬駒橋租了占地6000平方的廠房。而這個正常運作了3年(2012~2015)的中央廚房,后來又因為地理偏遠、證照問題等原因被迫放棄。
張利認為這個中央廚房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為冰城的連鎖體系奠定了基礎。
經營烤串的第10個年頭,也就是2015年,張利做出了烤串界罕見的一個動作——打造食品加工廠。
食品加工廠位于河北燕郊,占地15畝,廠房面積10000平方,目前投資超2000萬,據悉是全國第二家SC企業。
張利的食品加工廠分為4條生產線,固態、液態、半固態調味品、速凍肉食品。提供門店所需90%以上的物資。而對于少數無法在這個系統上實現的,則在中央廚房中操作。這也得益于食品加工廠和中央廚房證書的疊加使用。
張利把食品加工廠定位為企業一級工廠,目前每天生產能力是10萬串。按照300~350家門店規模來規劃,并且能夠給第三方生產。
▲食品加工廠里工人正在串肉
▲烤串不僅供自家店面,還供給第三方
“不僅能夠滿足自己,還給不同業態的企業生產,我相信食品加工廠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張利向紅餐網記者透露,除了給其他品牌的烤串店供應產品,還給國內知名火鍋品牌旗下的冒菜品牌提供調料。
目前,張利正在和一家上市企業洽談,提供類似關東煮、串串香產品,每天大概生產25萬串。
張利預測,2017年將迎來烤串界的規范年,食材的衛生、健康問題會成為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他相信,自己的食品加工廠就是最堅強的后盾。
“后端布局好了,前方可以無限開店。”張利稱食品加工廠是前方戰場的大保障,彈藥庫。
▲冰城串吧店面環境
“如果沒有它,我到哪開店都是不穩的,沒有標準可言,沒有流程可復制,沒有產品可說。”
“如果沒有它,那就連而不鎖了,它是冰城的戰略核心和后臺支持。”
冰城串吧目前的戰場在華北,京津冀是他開始的地方,而華東、華南也將是他邁入的兩個戰場。
“南有木屋(木屋燒烤),北有冰城(冰城串吧)”,木屋燒烤從2014年進駐北京后,為北京烤串界帶來一股南派風,冰城串吧也計劃2017年進駐華南區最有潛力的一個城市——深圳,為南方市場注入東北風。
華北、華東、華南三個主戰場的布局,張利都已在規劃中。
小小烤串,經過多年散漫地發展,到如今被認為是餐飲界的下一個風口,勢必要歷經一場血雨腥風。“行業的機會越來越少,資本的機會越來越多。”張利笑著說,自己愿意成為風口人物,成敗全由市場定奪。
記者:紅餐網_林如珍
視頻:紅餐網_王偉 陳熙
新辣道李劍 黃記煌黃耕 金百萬鄧超
人人湘劉正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薩趙志強
花家怡園花雷耀華飲食集團區又生 客語許可鵬
陶陶居尹江波 迷尚豆撈曾雁翔 全聚德邢穎
蠔爺陳漢宗 云味館遲煥濤 72街周明
北京宴楊秀龍 呷哺呷哺賀光啟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