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陽光背后的一抹陰云

    早在今年5月,海底撈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8月16日,海底撈通過港交所聆訊,一切順利的話,9月份就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市場估計,海底撈上市后的定價區間為90億~120億美元。然而,對海底撈而言,上市可能也是不得不為之;進而言之,海底撈上市之日,恐怕也是真正的危局揭開帷幕之時。

    01

    狂奔下的博弈

    “海底撈為啥要上市?”

    有很多猜測,其中需要大量資金開店是最關鍵因素。(延伸閱讀:海底撈為何要冒著破發的風險上市?)

    餐飲老板會想,海底撈生意那么好,還會沒錢?

    以前的海底撈是用賺的錢店滾店,雖走得慢但穩,所以風險極低。

    2017年以前海底撈共計320家(國內296家國外24家),其中近一半的店都是集中在2014—2017年開的,這4年開的店數量跟海底撈過去20年的總量差不多。2018年也就是今年,他們計劃開200家左右。

    海底撈火鍋門店分布(圖片來源:招股書)

    按照海底撈招股說明書,每家店籌備費約900萬,意味著今年需投入資金近20億去完成目標;而海底撈去年的營業額突破100億,但凈利潤才11億左右,完全無法支撐其目標。

    要么民間融資,要么上市融資,這不是小錢打鬧,還有后期持續的資金需求。

    而這場博弈下最大的變數就來自于“海底撈品牌價值”。

    我三年前寫了一篇《激蕩30年:洋快餐在中國為何從標桿淪落到掙扎》,其中第一條就寫到“洋快餐不再洋氣”,品牌價值的下跌,導致顧客對品牌的粘性大大降低。海底撈目前的財務數據中,最大開銷是30%的人力成本,而遠遠低于同行的是4%左右的租金成本(餐飲平均是15%),這其中10%的巨大差異性就是品牌價值所帶來的。

    回想下,跟當年肯麥必幾乎類同,大量的免租貼裝或低廉租金,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豬來買單的游戲,前提是你必須一直火;但隨著門店大量增多,品牌價值(稀缺性)必然降低,兩年前的海底撈幾乎家家排隊,而到如今已經有很多店不排隊。

    1987年中國第一家肯德基排隊盛況

    現在洋快餐顧客門可羅雀

    我觀察了五六個城市,海底撈選擇門店的策略幾乎都是二三四級商圈或購物中心,幾乎很少有一級商圈門面,我不知道是因為這樣才能確保租金的優勢還是對品牌過于自信,但我卻認為這是個巨大的隱患。好商鋪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你不占領就給對手機會,反觀小龍坎、大龍燚、巴奴等品牌,幾乎都是占領高地建立品牌優勢。

    京城核心區域朝陽門外唐悠購物中心巴奴火鍋

    任何品牌都有高潮低谷,隨著門店增多,稀缺性減少,海底撈接下來的巨大隱形風險就是這些偏遠的門店,一旦海底撈的神話不再,那么廉價的房租就可能變成下個品牌了。現在喜茶、奈雪の茶在物業方面很多都優于星巴克,物業方很現實,只要最好的不要對的。

    這是場狂奔下的博弈,海底撈需要資本加持開始瘋狂開店,通過門店數量拉動業績,而門店的增多或許會破壞其核心競爭力(品牌價值)。如果有一天海底撈不再排隊,那么一切的隱患就隨之而來。

    02

    產業鏈的緊箍咒

    五年前,海底撈開始實施阿米巴模式,將組織拆分成六個獨立公司,其中較有名的是“供應鏈蜀海、人力培訓微海和醬料頤海”。這一套拆分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負擔,又能實現自主創業的獨立性,能更好實現產業帝國夢。

    但,問題來了——

    幾年下來,雖然各版塊獨立自主運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頤海也成功上市,但其所有子公司目前的60%~80%的業務營收都來自于海底撈餐廳本身。

    2017年海底撈從頤海購買26億元食材,從蜀海購買9億元醬料,支付微海3500萬元人力咨詢費等……

    頤海國際的海底撈關聯收入

    頤海國際海底撈底料關聯銷量穩步增長

    頤海國際海底撈關聯底料平均售價

    在供應鏈和食品醬料的行業里面,蜀海、頤海還是個新兵,太多世界巨頭和國內大企業布局在此,而餐飲行業也有個“同行相輕”的心理,就是我可以佩服你但不愿跟你合作。

    當海底撈布局產業鏈的時候,其實也在給自己上了把枷鎖、戴了個緊箍咒,因為“大哥”海底撈火鍋店成了絕對性的客戶,這些小弟們要繼續活下去,必須依賴大哥的強大,所以“大哥”需要更多的門店去支撐這個產業航母。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海底撈瘋狂擴張的原因,但至少是關鍵因素之一。你必須開更多的店,才能支撐旗下六家公司的業務來源,才能保持這個產業鏈順暢;但一旦海底撈門店不排隊品牌價值下滑,房租紅利期一過成本上漲,那么對于海底撈來說,危機將真正來臨……

    03

    海底撈模式是代表先進?

    海底撈、老鄉雞這兩家餐飲知名品牌都在做類似的一件事——“自產自銷”,老鄉雞是從養雞起,到生產加工再到門店銷售,海底撈也類似。

    有句話“要喝牛奶未必要養牛”,相比較,我更欣賞麥當勞肯德基這類運作模式,“聚焦自己的核心領域,扶持專業第三方,特許加盟制擴張”。

    海底撈依然是我心中認可的國內唯一的九段餐企,但也希望決策層能預判到未來的風險,多少知名大牌常常都是在最高潮的時候埋下了隱患,最后成為致命一擊。

    而對于海底撈的建議,我認為海底撈下一個階段應該思考品牌矩陣的建設,相比較自主創建我更推崇投資或并購有價值的火鍋類品牌,一方面強化火鍋業占位,另一方面擴張產業鏈營收。

    提前恭祝海底撈成功上市,開啟新紀元。

    【本文作者:曾暉,食干家餐飲品牌咨詢機構董事長,公眾號“曾暉策餐飲”(ID:zhccy861)】

    編輯|紅餐_左永君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01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24日 21:32
    下一篇 2018年8月24日 21: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