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餐>快餐?連鎖>加盟?堂食>外賣?大家的鄙視鏈都錯了!

    中國的餐飲行業里,有一條神奇的鄙視鏈。

    做正餐的,往往瞧不起做快餐的;做連鎖的,瞧不起做加盟的;做堂食的,瞧不起做外賣的。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余奕宏微信號:shikonghui)授權發布;

    做正餐的人瞧不起做快餐的人,認為做快餐沒有技術、手藝和匠心。做直營連鎖的人瞧不起做加盟的,覺得只有做直營連鎖才是真正的王道,才是真正的品牌。

    而做堂食的更是瞧不起做外賣的,尤其是早年的外賣,很多都是黑心快餐,他們就覺得做外賣根本不是在做餐飲,他們只是在販賣一些過度包裝的食(la)物(ji)。

    人都是自我認知的產物,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未必是真相。

    01

    全球知名巨頭餐飲多是快餐品牌

    說起快餐,全世界的知名巨頭餐飲,大多都是快餐連鎖品牌。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這些常常被我們鄙視為洋快餐垃圾的品牌,歷史悠久,并且把產品賣到了全世界,成為了一個市值百億乃至千億美金的大公司。

    如果仔細研究麥當勞的發展史,就會發現麥當勞對美國來講,不僅是一個快餐品牌,而且是他們的文化,同時還影響和改變了全球人的生活方式。

    這些品牌歷經數十年,還能夠保持長青,展示了他們對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深遠影響。再看看香港、日本、歐洲的餐飲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以快餐為主。

    近來年在國內,資本越來越看重中國快餐的崛起,他們投資的品牌,大多數是快餐或者休閑餐飲,甚至有極端的投資人從來不去看有服務的餐飲項目越是少SKU,越是接近零售業態,越受資本青睞。

    一家店開到1萬平方,和一個十平方的快餐店開一萬家,難度更大的是后者。大型中餐廳實際上是手工勞動業加服務業。而連鎖快餐業,它的背后是更高的科技,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更完善的系統。

    但是有個例外,火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介于正餐與快餐之間,因為它標準化上游供應鏈發達,同時可以滿足多種人的口味需求,因此成長為中國餐飲的第一大品類。

    火鍋品類甚至誕生了中國餐飲業巨無霸海底撈和曾經的小肥羊,以及今天的呷哺呷哺、巴奴毛肚火鍋等王者品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火鍋業的電商化、零售化和外賣化的發展趨勢依然是勢不可擋。

    02

    正餐和快餐是不同的物種

    如果追根溯源,那這條鄙視鏈是如何形成的?

    回到十年前,大型的中餐廳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平方,在這些餐飲老板的眼中,如果一天的營業額不能過10萬,那還叫什么做餐飲?事實上,那是一個畸形的時代,新政策的實施才讓餐飲業回歸服務大眾、服務民生的本源。

    對于口味來說,快餐追求的是在適度成本下的適度好吃,而正餐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快餐追求的是規模、效率和成本的領先,而正餐追求的是差異化體驗。

    因為業態的不同,導致行業的本質也發生了變化。如果兩個完全不同業態的餐飲人在一起交流,就會造成雙方的商業邏輯沖突。

    03

    加盟連鎖是國際通用擴張模式

    再來看一看直營和加盟。

    剛開始,我也是覺得做直營才是真正的做品牌,而做加盟的,不過是為了賺錢而已。

    當我深度去了解這個行業之后才明白,做正規的加盟,要遠比做一個直營品牌難得多。因為直營是強管控,管理自己的員工,這相對容易。而管理那些跟自己完全不同的加盟商,卻是高難度的動作。

    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以及全世界的一些大品牌在全球擴展時,其實大多數都是采用直營與加盟的方式。

    麥當勞早期在美國的發展,是得益于克羅克采用特許經營權(加盟)的售賣方式,跑馬圈地做大。

    在共享經濟時代,加盟會有更大的優勢,無論是對加盟商還是內部加盟合伙人,加盟連鎖可以采用更開放、更協作、更靈活的經營模式,展現它蓬勃的生命力。

    無論是絕味,還是華萊士,乃至于近年崛起的楊國福、張亮麻辣燙,以及中國餐飲業隱形冠軍正新雞排、絕味鴨脖,當這些企業在上游的供應鏈可控,采用科學的IT系統,產出相對穩定的產品,就可以瘋狂的攻城略地。

    伴隨著供應鏈平臺的開放,SAAS技術的成熟,城市化高節奏生活方式,一些小而美的快餐和休閑餐飲品牌,在中國透過加盟的方式,將再次得到蓬勃的發展。

    04

    外賣是趨勢,是餐飲電商化

    外賣到底是一個真需求,還是一個偽需求?外賣究竟是一個趨勢,還是資本泡沫堆出來的虛假繁榮?直到今天,在資本界和餐飲業,大家還為此爭論不休。

    不可否認,在補貼戰之下,今天至少有20%-30%的訂單是被補貼出來的。但只要趨勢在,那就一定會實現。

    就像早期的淘寶,假貨橫行,物流又慢又差,買賣雙方的信譽得不到保證。而在今天,還有誰會懷疑電商改變了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行業格局。

    從今日資本徐新的超級平臺理論看來,當一個平臺有2億活躍人數,且每人每年支付在八次以上,超級平臺就已經形成,一旦超級平臺形成,發展趨勢就不可被逆轉。

    外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上下游產業鏈,以及利益共同體。無論是包裝、生產,還是共享廚房的建立,都在推動著越來越多的商家,越來越多的買家進入這個平臺。

    誠然,今天的配送成本在被補貼覆蓋,兩大外賣平臺依然虧損累累。但當平臺級的公司成為流量入口,它未來的商業模式,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事實上,外賣最大的優勢是在于全數字化經營和完全的零售化。單純從每一單的成本上來看,無疑是虧損的,效率也未必比堂食高。

    但就整個行業而言,外賣使得經營者在對用戶的理解和產品的升級迭代方面,創新效率是遠遠高于傳統的堂食企業的。當然,它的競爭也變得更加的透明和慘烈。

    因此對經營管理和數字化運營而言,外賣的管理難度絲毫不亞于堂食,在產品的迭代以及用戶體驗的不斷迭代上,外賣品牌是以周來計,而堂食品牌則是以季度,甚至是年度來計。

    由于外賣產品的SKU數量更少,管理節點也可控,伴隨著配送服務效率大幅提升,外賣品類是最容易采用加盟擴張的品類。

    05

    外賣品牌最接近餐飲新零售

    我認識一位餐飲人,原來他在三線城市做西餐廳經營。餐廳投入大,面積大,裝修豪華,但回收很慢。最后由于受制于人工房租等成本的增加,他決定轉型。

    他選擇了揚州炒飯這樣一個被人忽略的超級品類,并借用歷史人物的形象,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外賣炒飯。短短兩年,已經有近百家加盟店。

    二三十平方的小店,創出月單過萬,日營業額過萬元的成績,無論是個人還是加盟商,都得到了營收回報。

    早期麥當勞誕生的時候,西餐從業者也同樣鄙視過它,認為它只是用工業化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了一堆垃圾食品。而今天再看,正是麥當勞的效率革命,才讓麥當勞橫行天下,成為快餐業的一代翹楚。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外賣極有可能誕生出新餐飲連鎖品牌。時下越來越多的資本方,從剛開始懷疑外賣平臺,懷疑外賣品牌,到如今關注外賣品牌。

    06

    一切競爭都是效率之爭

    人類的發展史,本質來說其實是一場效率的革命,從農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以及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無不是效率高的淘汰效率低的。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我們一切的生活方式和創業方式都脫離不了趨勢,也脫離不了時代。

    當我們固守成規、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迎來滅頂之災之時。現在是時候打破這條毫無科學依據的中華餐飲鄙視鏈了!

    編輯 | 紅餐網_李曉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49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9日 21:20
    下一篇 2018年6月9日 22: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