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當勞這份套餐每天賣出320萬份,漢堡王坐不住了

    渾身是戲的漢堡王,又開始它的表演了。在5月這個“心理健康月”,漢堡王推出了一系列“不開心套餐”,為那些生活中的不快樂提供食欲上的發泄口。

    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賣了40年,平均每天能賣出320萬份。漢堡王的這款不開心套餐又是怎么回事?

    01

    不開心套餐

    放任情緒,不快樂無需假裝快樂

    漢堡王這次的“不開心套餐”針對5種情緒推出了5款產品。

    有淡淡隱忍的憂傷餐(BLUE MEAL)、苦澀餐(SALTY MEAL),也有情緒濃烈的生氣餐(PISSED MEAL)、喊叫餐(YAAAS MEAL),還有破罐破摔的我不在乎餐(DGAFMEAL)。

    漢堡王鼓勵那些在生活中遇到情緒低谷的年輕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不要強作歡笑,接納自己的情緒,點個不快樂套餐吧。

    此外,漢堡王也相應推出了一條視頻廣告。

    廣告中的年輕人因為工作不順、財務窘迫、育兒壓力等等面臨情緒崩盤,背景音樂則悠悠唱著“我不是生氣,我只是快樂不起來,但這種感受也沒什么不好”。

    漢堡王這種負能量滿滿的廣告,在各大品牌紛紛樹立正面形象的背景下,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在這背后,到底有什么營銷邏輯呢?

    02

    “戲精”漢堡王

    碰瓷+喪文化的營銷巧思

    漢堡王此次的營銷乍一看不合邏輯,實則隱含著幾方面的營銷巧思。

    其一,碰瓷營銷。

    雖然表面上不明顯,但實際上,這是漢堡王又一次碰瓷麥當勞。

    麥當勞有為人熟知的開心樂園餐(Happy Meal),自1979年推出,至今已經有40年歷史。這種包含不同主題玩具和食物的套餐平均每天能賣出320萬份,為麥當勞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相對于開心樂園餐的兒童定位,漢堡王的不開心套餐主要是為成人準備的。

    這本質上是漢堡王用碰瓷道出了差異化:天真快樂的套餐不適合成年人,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不快樂套餐更加適合成年人,也更符合現實世界。

    其實,碰瓷麥當勞已經成為漢堡王的營銷亮點,隔三差五就要來一次。

    比如,漢堡王曾經「襲擊了麥當勞的后院」——沖進了麥當勞高管之前住過的豪宅。在精心拍攝的每一個畫面里,都少不了一個燒烤爐,上面都打上了標語:「真正的火烤太難以抵擋了」。

    不僅如此,漢堡王還鼓勵消費者去麥當勞門店,用漢堡王的App點餐,讓對方員工哭笑不得。

    這種碰瓷的營銷方式,有著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碰瓷讓漢堡王在某種程度上綁定了麥當勞,可以借助麥當勞的名氣來為自己引來更多的關注,這和瑞幸要碰瓷星巴克是一個道理。

    另一方面,通過碰瓷,漢堡王可以突出自身與麥當勞的不同。比如,漢堡王的套餐是不開心的,麥當勞是開心的;漢堡王的漢堡是明火燒烤制成的,而麥當勞是用平板扒爐做的。

    其二,喪文化營銷。

    與碰瓷相比,“喪文化”是漢堡王此次營銷更為獨特的亮點。

    漢堡王別出心裁把心理健康與快餐聯系在一起,推出了喪喪的不開心套餐,不但在包裝上展示了各種喪,還用視頻強化了情緒。

    而所謂的“喪營銷”,就是以生活中的不如意為切入點,用營銷活動迎合消費者的負面情緒,以此引起共鳴,同時賦予品牌與產品個性化。

    這種營銷最為知名的例子,要數當年的“喪茶”。

    2017年4月底,網易新聞與餓了么曾推出快閃店“喪茶”。該店的菜單非常扎心:“你的人生就是個烏龍瑪奇朵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前男友過得比我好紅茶等等。

    雖然這家店僅開了4天,但由于濃重的喪感以及和喜茶的強烈對比,一時間成為現象級店鋪,引來了大量顧客和關注。

    喪營銷的背后,其實有堅實的底層邏輯。

    首先,喪文化迎合了消費者的內心。自成年開始,各種煩惱便會如影隨形,人們在努力應對之余,內心難免有疲累脆弱的時候,而喪式的語句能準確擊中消費者,相當于為人們發聲。

    其次,喪的背后是勇于直面。展示生活中喪的一面,并不是自認沉淪,相反是一種直面煩惱的態度,喪過之后依然積極,就像那句話說的——所謂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

    最后,喪營銷有助于形成差異化。絕大多數品牌的營銷方式都是正面的,變著法子給人們輸出正能量,在這種背景下,適當運用喪營銷能取得標新立異的效果,形成明顯的差異化。

    03

    品牌年輕化

    營銷不要對年輕人說教

    無論是“碰瓷”還是,都可以看到營銷的手法越來越精巧細膩了。

    在這背后,是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崛起。

    如今90后的年輕人,極度抗拒說教,追求自我內心的放逐,更喜歡有調性的品牌。舊有的那套生硬直白、硬塞產品的營銷,大多是行不通的。

    因此,對這些年輕人,品牌更應該找到情緒共鳴點。

    比如喪文化,就是年輕一代對現實生活的吐槽,喪文案大多是關乎工作、情感、瘦身等日常話題。品牌從喪文化入手,其實體現了對年輕人情緒的一種洞察,與年輕人一起吐槽,然后積極面對。

    這種方式看似不夠直接,脫離了產品,但實際上給消費者留下“這個品牌懂我”的印象。

    事實上,如今品牌的確越來越樂于和年輕人探討情緒話題,哪怕是不那么正面的情緒。通過讓人感同身受的營銷語言幫助消費者表達情緒,從而進一步拉近距離,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的情感關聯。

    至于具體的營銷方式,其實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碰瓷,也可以自嗨,能用的,也能來的。

    總之,不要對年輕人說教,要和年輕人對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品牌年輕化

    來源:營銷頭版(ID:MKT2000)

    編輯|紅餐_朱斐

    往期內容回顧

    餐飲新趨勢來了!西貝、奈雪、椰妹都在關注它!

    一個視頻引發的“血案”:這家網紅餐廳被迫關門了

    他們被麥當勞、海底撈看上后,提了5點要求

    做餐飲,你以為發個抖音生意就能變好嗎?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43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14日 21:30
    下一篇 2019年5月14日 22: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