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97 期
有一天,90后員工收到70后領導轉給他的一篇網絡雄文《90后員工和80后領導互噴,70后點評》,感到被噴了一臉殺氣,忍不住要找領導好好討論討論……
”
人物 老 L 老炮兒 70后,Luke的直線領導 Luke 90后,互聯網運營崗
楔子
Luke平時的微信就經常被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發的養生寶典和雞湯大全刷屏,現如今的刷屏又添了新口味,實在不能忍。
終于,有一天當Luke收到老炮兒轉給他的一篇網絡雄文《90后員工和80后領導互噴,70后點評》以后,感到被噴了一臉殺氣,忍不住要找老炮兒好好討論討論。
1 第一幕:人才的逆襲 ▼ 老炮兒 我這也是為你好,在職場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你的愿,要踏實一點,把心態放低一點,認真學習認真做事。你們90后就是因為生活環境太好,沒有生存壓力,所以有錢任性,心態浮躁,不開心就走,吃不得苦,受不得氣,耐不得委屈。這樣下去你們怎么成長? 這個觀點就好像是汽車發明以后,反而說你們應該去找一匹更快的馬,否則你們的馬術就荒廢了。把時代的進步說成是時代的問題,然后自己樹個靶子批判一通,Too young too simple! 假如我現在面臨溫飽問題,我為了填飽肚子,當然只能妥協,可是人類的需求就只有生存嗎?人類不是說自己是萬物的靈長嗎?什么時候我們變成了馬戲團的猴子,只能通過委屈自己,讓別人爽,才能活下來。 以前資本就挾著這一點,對員工愛怎樣就怎樣,要你一天打幾次卡就打幾次卡,讓你加班就加班,讓你彎腰就彎腰,員工只能忍氣吞聲。 可如今時代不同了,組織依賴人才,而人才并不依賴組織。連Uber司機都知道他們現在擁有了隨時上下班的自由,還想讓他們回去給老板當司機,給再多錢他們也不做。 你以為是因為我們有錢了就任性了,錯,是因為大家都有錢,所以公司手里的那點錢大大貶值了,花錢就能留住員工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你以為是人才浮躁了,錯,是人才把話語權掌握了,所以資本和組織不得不把發號施令的權力拱手讓人了。 Luke
2 第二幕:雇傭是雇什么 ▼ 老炮兒 你覺得你們的需求就是正確的嗎?你看看那篇文章里面的那個90后,上班時間還網購,還去取快遞,公司沒封網都算好的了,不務正業,還以此為理由玩裸辭。 首先,要表現自己無藥可救有很多種方法,封網是最蠢的一種,這逼格基本就告別互聯網了。用這種對策的公司根本沒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更不要說展望萬物互聯的時代了。如今人手一部手機,要買個東西分分鐘的事情,其實根本不需要用公司的電腦和網絡。 然后,我們要明確一件事情。就是我在公司工作,公司給我回報,到底購買的是我的人身自由還是我的服務。就好像我如果在網上下單訂貨買了一個手機,我只會關心這個手機質量好不好、收貨是否及時、售后能否有保障這些問題,保證我能獲得好的產品和服務,難道我還要去人家廠里守著看人家在生產運輸的時候有沒有看手機、有沒有網購嗎? 你不覺得那些一天到晚關心員工在干什么的管理者,才是真正在毫無意義地增加組織的管理成本嗎? Luke
3 第三幕:“專注”的意義 ▼ 老炮兒 那你們經常看手機,你們怎么專注在工作上呢?不專注怎么產生價值呢? 你看我上次推薦給你的《驅動力》你又沒翻。專注是一種“心流”,就好像我特別喜歡做宣傳文案,每次有了靈感想寫文案的時候我都可以大半天坐在那里,更不要說看手機了。那段期間我只覺得時間流逝很快,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靈感不斷激發,我能不斷享受到快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專注12小時都嫌少。這樣的專注才是生產力和創意的源泉。 你以為強迫自己或別人坐在那里埋頭苦干就能有生產率嗎?這種看法還停留在生產線上工人的標準,這種情況下我“專注”1小時都嫌多。 你以為我看手機是浪費時間嗎,要知道對于知識型員工來說,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思考中,你無法區分他是在上班還是下班。我在手機上無論是與他人在微信微博上交流、還是刷知乎刷豆瓣刷網頁,都可能是在有意無意地了解信息、獲取靈感。 胡適先生都說過:“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可能我眼下或后續的工作剛好就用到了這些靈感,而這些東西是我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幾個小時也得不到的,你能否認它們的價值嗎? Luke
4 第四幕:企業價值觀都是對的嗎? ▼ 老炮兒 可是我們公司的文化里面說了要專注工作…… 好吧,又說到企業價值觀了,很多人覺得企業價值觀就是洗腦,我其實覺得不然。比如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其實是不用洗腦的,因為那是普世價值,大家用理性思考一下就能接受。比如Netflix說我們只要成年人,比如Google說的使命感驅動。你會有一種“艾瑪,可不就是這么回事”或者“歐巴,這樣好啊我多喜歡啊”這樣的感覺。 但一些本身不合理的價值觀,比如你要求一個員工明明沒有靈感還必須坐在工位上死盯著電腦,這種價值觀你洗腦也沒用,因為第一大家不接受,第二不會對企業的價值創造產生作用,只不過是讓老板和領導覺得爽而已。 但樹立價值觀的核心不是要讓老板爽啊,是為了把人有效聚合起來讓組織產生的價值最大化。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就算是讓老板覺得難受了,那又怎么樣呢。 比如在一個暴政亂政的國家,老百姓看到任何新聞都覺得像是移民廣告;而如果我在一個只讓老板爽的公司,我受到的任何培訓,都覺得像是別人公司的招聘廣告;比如美女嫁了一個成天只讓自己爽的老公,隔壁老王…… Luke
5 第五幕:90后不能吃苦嗎? ▼ 老炮兒 你還想得真多,我工作這么多年,就想著是好好工作賺錢養家,吃點苦也沒什么,妥協一點也沒什么。沒辦法,要養活自己和家人啊。哪像你們這一代,物質條件豐富了,沒有生存壓力了,什么想法都出來了。 你真覺得我不能吃苦嗎? 上次搞一個在線的活動,我天天忙到晚上十一點多,還熬了一次通宵,我有半句怨言嗎?沒有啊,因為我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意義,對公司和行業都是一次創新,影響面很大,我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心甘情愿多忙一點只為了把事情做到最好。 是,我們可能生存壓力沒有你們當初的大,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動力。我們的動力甚至更高層,我們想學習想發展,我們還想創造未來改變世界,你們當年想過要改變世界嗎? 馬斯洛的底層需求被滿足了,自然還會有更高層的需求想要去追求。所以你們抱怨無法管理90后,只是因為你們習慣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而不知道去提升自己的姿勢水平。偉大和安逸難以共存,但要知道,安逸的對立面是偉大,而不是為生存而奔波。 也是因為物質條件的豐富,對90后來說,職場更多是一種體驗,而不是一個應酬。你沒看到Airbnb已經把“人力資源部”改成“員工體驗中心”了嗎?在體驗這個層次上,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層次、更豐富的感受,而不僅僅是“工作—糊口”這種最簡單的反饋連接。 你看到有些90后做了產品又去做運營,做了市場又做HR,你以為他們是心態浮躁嗎?NO,他們是在增加自己多元化的職場體驗。 設想一下,如果我能用產品的心態做運營,把產品和運營的方法代入HR,這個崗位的思維框架和做事方法是不是和原來不一樣了?上次公司的HR為他們新的福利政策開產品發布會,而不僅僅是一紙發文,這種形式大家不就很喜歡嘛,這就是跨界的效果。因為在跨界的節點上,才有新的東西誕生。 日本為什么創新現在趕不上美國,就是因為日本喜歡搞終生雇傭制,喜歡提什么一輩子做好一個崗位。看起來這么多人是變成了熟練工,但實際上你的思維框架已經變成了定勢,你只不過是一個高級一點的機器人而已,很難再有什么創意了。 Luke
6 第六幕:時代的浪潮 ▼ 老炮兒 你今天說的東西,我還得好好消化一下,這個世界總是上一代看不起下一代,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管束,但看來下一代還真的是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并不比上一代弱。 領導英明!如果下一代不如上一代,那人類早就滅亡了,哪輪得到我們今天在這里坐而論道。我覺得我比文章里那個90后幸運多了,因為我有一個愿意聆聽我們聲音、和我們對話的領導存在,而不是高高在上,懸掛自己,打擊對方。 你也可以來體驗體驗90后的生活嘛,比如去A站B站看看彈幕視頻,比如玩玩Dota和LOL。年輕不在于年齡,跟緊時代,開放自己,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我們就能永遠年輕啦~~ Luke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看到這里,作何感想?你管理90后的方式對了嗎?咱評論區見。
來源:暢想者 作者:DC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阿部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利潤去哪兒了|第二家店|超級店長制 必栽的5個坑|好吃不貴|高手的5段位 決戰20平|西貝裁判制|2017生存法則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