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96 期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了在網上提供網絡餐飲服務,必須有實體店鋪并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否則,將處以最低5萬元罰款。
雖然三大平臺先前已有規定,商家上平臺需要提交店面信息(包括門面、大堂)以及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然而平臺上還是能看見許多沒有門面、大堂圖片的商家。
若“意見稿”能通過并落實,外賣老板們會集體轉向做堂食+外賣嗎?做得好外賣就一定能做得好堂食嗎?
”
■餐飲老板內參|黃宏森 發于北京
1 堂食和外賣是兩種邏輯 ▼
二十五塊半的創始人朱天成,曾開過一家一百多平米的堂食+外賣店。由于當時的店鋪是轉讓的,裝修時沒有合理規劃,堂食和外賣都在同一個口出餐,“我們單子多,平均一天有300多單,所以很多外賣員九點鐘就來駐店,每天店里擠著幾十名外賣員,把堂食位置都占滿了。到了中午用餐高峰時間段,顧客和外賣員一起排隊,造成極其混亂的場面,效率也極低”。
當時堂食每天有4000塊錢的流水,后來增加了外賣業務,最高時的流水達到了3萬塊錢一天,堂食這時變成了800塊錢,最后直接放棄堂食了。
朱天成觀察到,漢堡王這兩年也在三大平臺上發力做外賣,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顧客在后面排隊,排在前面的都是外賣員,這給堂食的顧客造成的體驗很差。
較好的解決辦法是肯德基、必勝客的做法,雖然這兩家的門店都覆蓋了絕大部分地區,但他們還另外在一些店的周邊開宅急送,也是因為配送和人員太雜影響堂食的問題,也解決了堂食店空間有限餐盒堆起來很難看的問題。
堂食店最重要是現場體驗,店面環境要干凈整潔,動線的設計要讓顧客覺得方便,這和外賣的邏輯是截然不同的。
2 外賣終究逃不過商業地產的蹂躪 ▼
在實體店里僅設三、四個餐位或許是最好的折中處理辦法,可以接待顧客在線下下單吃堂食,也可以用來供員工休息。“如果政府真要把細節摳到實體店必須要有顧客來,那純外賣真的太難做了,恐怕要死一大批商家。”某餐飲外賣負責人說。
北京市合法的餐廳面積要求60平方米以上,遠離居民區100米以上,并且不得開在地下室。朱天成認為,純外賣品牌不做堂食只做加工用的后廚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積,40平米足夠了,因為都是把從中央廚房運過來的半成品再加工。
而且60平方米的店大部分還都是街邊店,轉讓費和租金都很高。原本以為做純外賣的優勢就是省下了堂食的面積,省下了黃金地段的高額租金,到頭來做外賣一點也不比做堂食省心。
3 外賣做得好的都是堂食做得好的 ▼
相比純外賣品牌,活得更好的是傳統堂食餐企開展的外賣業務,因為當這些傳統餐企開始研究外賣做外賣,他們是有條件的:不需要另外再租店面,也不需要再請人,開的店也足夠多,外賣輻射半徑大——他們外賣的毛利就是他們的凈利。
“如果把做外賣的步驟分成十步,目前三大平臺一直在做的只是流量和配送物流的問題,就是銷售端的問題,這是外賣的最后兩步。那你供應鏈很弱,包材沒有標準,沒有合適的店鋪、合規的手續、人員培訓、品牌管理、投融資規范等等,前面八步都沒打通的情況下,靠最后這兩步外賣怎么可能做得好呢?”夢都餐創聯合創始人孫顥宸說。
外賣肯定是有需求的,但現在許多外賣老板認為,這個市場或許沒那么大。因為有很多是平臺制造出來的偽需求,2014年的時候補貼很瘋狂,隨便開個夫妻店都能活得很好,所以涌進了大量的小作坊。“5塊管飽、10塊管好”也吸引過來了大量用戶。
“很多人創業,以為餐飲的門檻是很低的,而餐飲行業里面外賣的門檻又是最低的,所以進來的什么人都有,也不乏清華北大的,有錢的沒錢的高學歷的低學歷的都來摻一腳。他們的問題是太關注數據和品牌,完全不關心產品和供應鏈,因為他們沒做過餐飲。”朱天成說。
在內參君看來,把產品和供應鏈這些內功做足,找準自己的目標用戶,或許是未來外賣品牌的生存之道。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阿部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利潤去哪兒了|第二家店|超級店長制 必栽的5個坑|好吃不貴|高手的5段位 決戰20平|西貝裁判制|2017生存法則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