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周報 | 走出疫情,餐飲業迎來全面復蘇

    作者:子非

    來源:新餐見(ID:xincanjian)

    本周餐飲行業可算風起云涌,疫情漸漸退去,餐飲業再次迎來新的朝陽,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在復蘇,讓我們看看本周的行業動態吧!

    成往事,餐飲業滿血復活

    01

    疫情漸成往事,餐飲業滿血復活

    雖然六月北京遭遇疫情二次打擊,但到今日為止已經連續10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了,因此在國民大眾的心里,疫情已經逐漸遠去,長期壓抑的食欲已經復蘇。

    自7月份以來休閑聚會型餐廳、客群粘性大的餐廳、消費者信任的餐廳、口碑好的餐廳開始滿血復活。

    疫情的打擊是平等無差的,但餐廳的恢復速度卻各有不同。綜合來看,那些疫情期間快速應對的餐飲品牌本身就實力強大,在產品、服務、環境、衛生等各方面都屬領先,疫情只是短暫地影響了一陣,稍微恢復人氣后,該排隊還是排隊。

    疫情加速了餐飲市場的淘汰,無力應對者出局。另一方面,被束縛壓抑的消費力也亟待爆發,人們外出就餐的機會變少,因此更加珍惜,會把報復性消費留給那些有特殊記憶點、口味獨特不可替代、服務到位、環境放心、性價比高的餐飲品牌。

    經歷這一場疫情,改變了長期以來在安逸環境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只有那些“免疫力”強大的餐飲品牌才能得到生存和發展,那些不能將我們擊倒的困難,終將使我們的品牌變得更加強大。

    02

    夜間餐飲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和消費方式

    據《2019年餐飲夜間消費與夜宵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餐飲夜間市場交易量持續走高,去年夜間市場線上交易單量約32339萬筆,同比增長9.29%,同時夜間餐飲訂單量占比不斷攀升,至2019年,達到占比35.77%。

    熬最晚的夜,吃最多的夜宵。夜間餐飲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和消費方式。

    從數據表現上看,火鍋產業的貢獻巨大,品類占整體夜間餐飲交易單量的34.5%,是絕對的夜間餐飲市場吸金王。除火鍋以外,燒烤在夜間餐飲的表現也十分強勁,2019年是屬于燒烤的一年。美團點評和餐飲老板內參聯合推出的《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顯示,去年,燒烤的門店數同比增長了19.8%,在國內所有餐飲品類中的門店占比增長了0.6個百分點。

    從地域表現上看,夜間消費的主力軍在南方。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所貢獻夜間線上餐飲訂單總占比僅為28.49%,遠低于南方城市。這主要受氣候和民俗的因素影響,東北愛燒烤和火鍋,兩大品類的交易量差額是全國最小;華北、西北更傾向于更實惠、能吃飽的自助餐,自助餐在這兩個地區都處于第二的位置;華東比較均衡,火鍋,燒烤、小吃、自助、川菜雖有排名先后,但都有一席之地;而在西南,則是火鍋一枝獨秀。

    從消費表現上看,女性消費者正在崛起,成為夜間消費的主力,占夜間消費主體的60.65%,比起吃飽,她們可能更偏向于體驗。夜間消費屬于20-40歲的人群,25-35歲之間的人群占絕對主力。他們不僅有足夠的消費能力,經得住折騰的身體,還有被白天工作限制的消費欲望。

    從品類表現上看,川菜在各個年齡段最吃得開。而小龍蝦也是不得不提及的熱門菜品之一。小龍蝦的火爆和它的吸金能力密不可分,小龍蝦夜間消費單均價100元以上的近四成,另有51.20%的訂單單均價在50-100元。

    在城市分布上,成都和深圳的夜間線上餐飲活躍度非常高,是名副其實的夜生活代表城市。成都的夜間交易量占比超過其白天交易量,為50.12%,深圳次之,為48.59%;其余城市的夜間交易量占比在37.22%-41.25%區間內。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布局夜間經濟,北京、上海、天津、濟南等地更是出臺政策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夜間經濟直接帶動著消費的增長。

    但是對一個城市的居民來說,夜間經濟的數字意義太過遙遠,背后的煙火氣、人氣,才是人們熱愛它的理由。

    03

    火鍋行業整體進入失速點

    預計2020年突破萬億的火鍋行業,已經呈現增長放緩趨勢。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雖然火鍋品類門店數占比上漲了0.1%,但門店數同比增長不足6.8%,沒有進入TOP10的行列。

    7月6日,海底撈發布虧損預警:預期上半年收入相較于2019年同期下降約20%,且相較2019年同期錄得約人民幣911.04百萬元的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預期該期間將錄得凈虧損。當然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對業務產生了重大影響。

    疫情常態下,消費者收緊腰包,平價是刺激消費最有效的方式。對于餐飲人來說,既要挺過疫情考驗,也要往前走一步,將眼光放長來看行業趨勢,回歸到餐飲經營的本質和常態來看問題。

    《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對全國的火鍋門店人均消費價位占比做了分析,其中客單價120元及以上的門店數量占比較小(1.9%),但增長迅猛,尤其表現在三線及以上城市。此類門店數的漲幅分別為一線城市58.2%、新一線城市49.0%、二線城市74.2%、三線城市 51.5%;客單價30元及以下門店數在各線城市中都出現了負增長,“火鍋消費升級”表現明顯。

    火鍋行業歷經多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細分的口味和特色衍生出了諸多新業態。聚會休閑場景火鍋、一人食小火鍋、串串、冒菜、麻辣燙、缽缽雞、關東煮等門店在國內迅速展開。

    后疫情時代下,“性價比”無疑是餐飲業的核心命題。但是注重性價比不能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消費降級。

    年輕消費者對于品質的要求并不會降低,而是在更合理的價位中尋找最合適的產品。即便是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當地消費者對于品質的需求也仍在逐步提升。消費者追求的性價比要依據場景來細分。更恰當的注解即是:休閑場景火鍋主打品質性價比,一人食火鍋具備價格優勢……

    04

    餐飲新基建,從人的競爭轉向新技術的競爭

    上一輪,是WIFI+二維碼為入口,餐飲業在管理上實現了精細化。無論是電子化收銀,還是大數據收集,都加速了餐飲業的公司化進程,讓經營餐廳從拼天賦、拼經驗,升級為拼數據分析、拼量化管理。

    這一輪,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技術將成為下一輪餐飲新基建變革的“新利器”。

    靈活用工及勞動力SaaS,幫助企業再降成本。伴隨著商超、餐飲業和生鮮電商率先實施嘗試“共享員工”模式,如今不少物流和制造業企業也加入了共享的隊伍。當風險事件突然降臨時,靈活用工有助于緩解薪酬開支等剛性開支,讓企業度過資金鏈難關。

    智能配送機器人。在今天的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商產業倒逼著物流領域提質升級,過去這個高度依賴人力的傳統行業,正在倉儲、運輸、配送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引入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其中,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研發各類智能配送機器人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上一輪新技術,實現的是單點突破。這一輪新技術,是品牌的二次變革。上一輪新技術更多是提升消費體驗,這一輪變革涉及的也是品牌內部競爭力的重構。餐飲品牌主們可要抓住機遇,做到與時俱進啊!

    05

    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

    全球最大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在2018年就宣布,全球范圍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左右,去年年底,在中國的4000多家門店,已經全部實現了塑料吸管的禁用。

    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霍瑋:北京地區的外賣已全部默認配送紙吸管,未來也會在全國其它城市推行,截至今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我們已經減少使用塑料吸管超過1100萬根。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業內專家表示,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500年。

    從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在政策強制規定和頭部企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限塑的行動中。

    ——————

    以上就是本周餐飲行業新動態。

    內容參考:餐飲老板內參
    虎撲
    本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僅作為推廣示意圖使用,如果涉及到版權,請與本平臺聯系,本平臺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本平臺保留對宣傳資料修改的權利。本平臺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否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17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17日 11:00
    下一篇 2020年7月17日 13: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