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34 期
▼
你以為你的競爭對手是隔壁餐館老王,沒想到卻被上游供應商搶走了顧客; 你只想安安靜靜做一家百年老店,沒想到還沒進入狀態先被互聯網人秒殺了; 你以為你一年賺3000萬很牛,沒想到人家一上來直接壟斷一個品類…… 這是9年餐飲老兵、成都迷尚餐飲集團董事長曾雁翔所目睹的“怪現狀”:一些令傳統餐飲人打死也想不到的“新死法”,正在讓這個行業變成廝殺最激烈、陣亡率最高的行業之一。 當“消滅你,與你無關”,未來餐飲人該怎么辦? 來看看他的這篇CEO手記。
■ 餐飲老板內參特約作者 曾雁翔
▲ 成都迷尚餐飲集團董事長
曾雁翔
1
|死法一|
把好吃當成競爭力
▽
幾年前,做餐飲還很容易,很多人抬個腳就跨進了這個行業。
現如今,整個行業進入了銷售疲軟期,業績下降。不僅如此,跨界人士、資本紛紛進駐
。 內外沖擊下,傳統餐飲人開始焦灼地思考未來出路。其實,我們還是我們自己,菜品還是那些菜品,人也還是那些人。 但當有人開始用更高維度的戰略來做市場時,傳統餐飲人的困境也就出現了。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話來說就是:消滅你,與你無關。
在我看來,現在的餐飲已經進入了不同維度的競爭階段。我自己就有一個“麥當勞法則”:即每個人都可以做出比麥當勞好吃的漢堡,卻成不了麥當勞。
現在的連鎖餐廳,好吃不是競爭力,好吃僅僅是餐廳運營的及格線。如果今天你要干的是“餐飲品牌”,卻只思考好吃與否,那么你的競爭維度就低了。因為“開餐廳”與“做餐飲”根本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所以,在這個亂戰的餐飲變革時代,企業經營者要采取“升維思考,降維攻擊”的方式,進行市場運營。
這不是有錢就可以做好的事情,需要企業運營者開始就要有系統管理的理念。沒有好的系統,連鎖也就無從建立。
2
|死法二|
競爭只對標隔壁餐館
▽
要充分了解自己領域的競爭對手,不要還沒進入狀態,就被人家秒殺了。
所謂“競爭對手”,絕不僅僅是你隔壁的餐館。能不能看到感知到更高維度的打擊者,就需要企業家自己的修煉和眼界了。
比方說,你的原材料是高度依賴供應鏈的(往“去廚師化”的變革方向演變),然而當高維度的“入局者”——供應鏈上端向下標準化其產品并且直接連接到顧客端時,沒人“搶”你的生意,但你的生意就沒了(參見零售業、制造業、出行、旅游等行業的變革可窺探一二)。 比方說,互聯網行業的人進入餐飲業,就會利用他們最擅長的“流量思維、傳播思維等”,用新的營銷角度(不局限于菜品、打折等)、重視流量變現、提前品牌造勢等,甚至可以一夜成名。
“食”固然有其特殊性,比如社交屬性,但變革是必定會發生的,千萬不要心存幻想,認為餐飲業是很難被改造的。
事實上,中國餐飲業的現代化程度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行業以及發達國家。僅幾千億市場的其他行業,動輒出現好些千億美元市值的企業,反觀餐飲業,一年幾萬億的市場,連個百億級別的公司都沒有。
這種不平衡,既是差距的體現,也是機會的表征。資本、各行業的精英、本行業的先驅者一定會看到這個機會,對餐飲業做出大手術的。
3
|死法三|
不愿、不會革自己的命
▽
所謂先知死,而后生。
做餐飲,需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從事的品類的“生命周期”:她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最開始怎么賺錢)?如何衰落下去(變得不那么賺錢了)?什么時候會徹底不賺錢?內在的原因是什么?外在的趨勢又是什么?在這個思考過程中,去布局和調整企業的戰略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先“革自己的命”。
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周期,企業就更快了,人活100歲的很多,企業能活100歲的都是奇跡般的存在,鳳毛麟角。
企業最好的死法,就是自己干掉自己,從而實現涅槃新生。力爭做到“今天的你,并不是昨天那個你”。
4
|死法四|
做戰略只規劃“每年賺多少錢”
▽
你想要成為什么,這個元思考,是戰略的開端。想要一年賺3000萬,和成為一個細分市場的完全占領者,出招打法一定是不同的。這是維度思考帶來的差異。
以我對我們自己旗下的“迷尚金湯豆撈”的思考為例:
前面8年,都是在一個“每年利潤賺多少”的思維格局里。這沒啥錯,估計大部分餐飲老板都是這樣開始的吧。
到第9年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是這個品類西南區域的第一品牌了,如果再往下走,要不要成為全國性的健康養生火鍋類的第一品牌?用哪種方式實現跨區域發展能提高成功率?用哪種方式鏈接顧客,獲得品牌勢能?用什么樣的模式發展連鎖?
這些就是戰略定局的問題。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思考,維度越高,相對執行起來能量越大。其實再這樣理解一下所謂“高維度”:就是你思考的戰略不僅僅局限于“眼下賺多少錢”的境界上,就算“高”一點了。注意,不是不考慮賺不賺,一定要賺,而是不局限于賺錢。
5
|死法五|
思維只停留在“老三樣”
▽
餐飲行業會有更厲害的玩家,會創造新的奇跡。如果餐飲人還在僅僅思考味道、服務、環境,那你還僅僅處在及格線的位置。現如今的餐飲競爭已經進入高手對決的時代,所以傳統餐飲人必須突破思維限制。
比如我們從2015年起,就嘗試用眾籌的方式開設新店,現在七八家店了,估計在全國范圍的直營連鎖餐飲里面也是異類。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不缺錢干嘛眾籌?而且人多了很麻煩啊。
我們換個思維方式來考慮:有多少個餐飲老板創業是自己一個人開始的?我認識的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開始時候總有那么幾個股東。
餐飲業,從來就是個“搭伙求財”的行業。只是,時代的變遷,讓幾個人合伙到幾十個人合伙(包括法律的進步,從個體到公司到合伙企業的演變)成為可能。
量的變化,有可能引發質變。當有數以千計萬計的消費者,參與到您的品牌建設中來,且成為其中一份子,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我其實也很好奇,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至少,這算是一種維度思考的變革。
再比如另一個疑惑:協調這么多人,好麻煩。如果我們按個體或家族企業的思考方式,當然是弊大于利,協調起來一定麻煩。
但如果我們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這點“股東”不算多吧?如果企業管理規范、透明、財務制度健全,按期披露企業信息等等,也許就沒那么多“麻煩”了吧!這是不是在倒逼企業管理現代化規范化呢?
所有的問題,是問題還是一個契機,取決于思維方式。
6
|死法六|
不善于利用“滴滴拼車”模式
▽
現階段,餐飲老板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之前,為了占領市場,相互之間高度提防,導致餐飲臥底與模仿成風。行業模仿其實不是壞事,一是說明你本身就很優秀,二來說明對方沒有創新的能力。
但如今,互聯網打破了很多壁壘,餐飲行業進入了“群狼精英”時代。很多老板希望鏈接,吸取知識。這種情況下,如果把價值觀相同的老板聚集起來,形成真正的“群狼精英”社群,是不是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比如我們在北京的眾籌餐廳,80%的股東都是連鎖餐飲老板。當一個眾籌餐廳有這樣一個老板團隊時,其身后的資源以及各自的運營經驗,將會形成強大的扭力。而當這些人一起做一個店或者品牌時,失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最關鍵是,開這一個店的成敗與否,在我們這群餐飲老板眼里已經只是“一棋”,而這“一棋”牽動的全局,則是一個區域性優秀品牌跨區域連鎖發展根本核心問題的解決之道。如若解決,這破的是“一局”。
我們可以拼中央廚房、拼中央采購系統、拼配送、拼商學院、拼“無形的手”……我們稱之為“滴滴拼車”模式。能拼車出行且只解決階段性出行問題的時候,誰會需要去“買”一輛車呢?
未來,是餐飲人資源共享的時代,只要餐飲人形成可以相互信任的強關系,就可以在彼此市場大力“拼車”、“拼店”。
未來,用舊的思維(你以前成功的思考方式)做餐飲的,會越來越難,若不改變,原有的成就甚至也可能會消失。但如果用新的思維(戰略、模式、品牌)來思考的餐飲老板們會發現:市場越來越大,可干的事兒越來越多,中國餐飲業的細分領域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未來,價值觀相同的老板們可以在“共享,共創,共贏”這六個字的引領下,實現共享餐飲市場的“互聯網化”。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