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腦洞 | 我為何要堅決關掉正在賺錢的門店?

    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1128

    最近,內參君的神經頻頻被一些數字刺激:

    “傳統餐飲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已經從2013年的2.9年縮短到了2.1年,經營峰值也從一年縮短至6個月。”

    “這兩年上海餐飲的增量是每年開兩萬家,倒掉一萬五千家。”

    ……

    總之,一邊向生,一邊向死,一邊享受,一邊淚流。

    拋開這屆餐飲老板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就商業邏輯而言,開店也不可能100%成功。所以,某種意義上,關店是堂商業必修課。

    那些店都是怎么死的?死出了什么價值?不搞清楚這些,可能永遠搞不懂長久經營的真諦。

    今天,內參君就跟你聊聊:關店的學問。

    餐飲老板內參|李新洲 發于深圳

    先做個小調查,說說各位心中的關店標準——

    1

    故事一

    我為什么把還在盈利的店關掉?

    顯然,“餅哥”陳寧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在接受內參君采訪時,這位樂凱撒品牌創始人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開店有100%成功的嗎?不可能的。

    別人認為現金流為負是開敗的,我們認為不掙錢就是開敗了。

    我們開會,我說這家店能關不能?有人說不能,他說關了對品牌有傷害。

    我問團隊什么是關店的臨界點?他們說現金流為負。

    陳寧

    樂凱撒品牌創始人

    其實標準很簡單。第一,能不能看到希望?如果看不到希望,賴活著是沒有意義的。第二,這個店能不能掙錢?如果一個月就掙幾千塊錢,也是沒有意義的,關掉。

    為什么?你要知道,你那個店做不起來,打擊團隊的信心。你調最優秀的店長過去救火,三個月做不好,他也許就辭職了。這對團隊是多大的傷害啊!

    所以三個月不掙錢,一律關店。

    參見:關店VS保護團隊信心

    不賠,賺得也不多,這種店關是不關?

    現實中很多人會死扛——好死不如賴活著嘛,但餅哥的答案或許能給你啟發。

    樂凱撒內部常說:“我們是大樹的種子,天生驕傲。”餅哥常說:“不要平庸地賺錢。”

    真正的賺錢,從來不是從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摳出來的,要靠創新。

    而一家“雞肋”店對團隊的傷害,遠不止賬目上的虧損可以衡量的。

    2

    故事二

    試錯一年,我果斷關掉了這家店

    彼酷哩創始人田學偉今年關掉了副牌“辣物”在商場的兩家店,芙蓉巷創始人吳少輝關掉了芙蓉巷在洛陽某購物中心的一家店。

    兩者都是以商場店為主,都有三四個品牌,都有幾十家店規模,而且,都持“持續虧損一年關店”的觀點。

    在田學偉看來,現在的市場變化太快,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說開新店100%會成功,說市場能接受顧客能接受。

    田學偉

    彼酷哩創始人

    做新品牌允許試錯。但如果發現新戰略不能適應市場,一年還沒做起來,那就果斷關掉。

    吳少輝

    芙蓉巷創始人

    吳少輝也認為關店首要考慮的是對品牌整體的影響,如果在某個區域市場只有一家店,多少虧一點或還在平衡點都要維持下去,維持這個品牌在地區的作用,哪怕就當做一個移動的廣告位。

    吳少輝解釋,關掉洛陽那家店的原因是商場人流量不行,把總部最得力的前廳和后廚隊伍派過去支援,使出各種招兒也救不活,在洛陽又新開一家店后果斷把那個店關掉。

    參見:關店VS合理止損

    比起上述兩位老司機,內參君見過太多一味執著的小白,要么怕面子下不來,要么心存僥幸,一直做到彈盡糧絕,很多人把房子賣了最后離婚的也有。

    餐飲投資不像是炒股,投50萬賠50萬。很多時候你用50萬剛剛把店開起來,還沒賺錢,但每天一睜眼就要花錢,房租、人工、水電、物料……等到你關店時,里里外外已經貼進去上百萬。

    讓我們溫習一下華爾街的那句名言吧:放手讓虧損持續擴大,這幾乎是所有投資人可能犯下的最大虧損。

    3

    故事三

    我為什么敢于扛住19個月的虧損而不撤退?

    57度湘創始人汪崢嶸今年初在接受內參采訪時,專門講到2011年57度湘進上海市場“連虧19個月”的故事。

    “57度湘”從創立那天開始,就承載著汪崢嶸從地方品牌突圍全國性品牌的使命。進軍外地市場第一站,選在了上海。

    可讓汪崢嶸沒有預料到的是,一進入上海,此前的基本功并沒有帶來“開門紅”——“長沙經驗”在上海水土不服。

    “跨越太巨大了,房租從1塊變成了15塊(舉例),人力資源結構的變化……所有的都變化了,什么都貴,人也貴,地方也貴,你的顧客對你又不了解,顧客又不知道你,好像哪兒都是不對的,要不然怎么會虧呢?”

    汪崢嶸

    57度湘創始人

    市場是沒錯的,我們本身品牌的特點、差異化也是沒錯的,剩下的事情是我們要不斷的完善,這就需要一個過程。

    如此境地,一般人早就撤了。但是,汪崢嶸沒有。

    汪崢嶸不僅選擇了堅持,并且邊虧損邊開新店。但她換了打法。比如精準測算平效,同時供應鏈、信息化管理進行優化,學會計算消費者的行動路線,用規模化制造出品牌效應……堅持久了,客戶開始沉淀下來。

    在戰略性虧損19個月后,2013年5月7日(汪崢嶸著重強調了這一天),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個巧合,57度湘在上海的門店開始持平,進而開始贏利。(更多故事請戳:品牌全國化之路:扛得住19個月的虧,還敢于邊虧邊開新店!)

    而據內參君了解,很多全國性品牌在進軍新區域市場時,在當地最好購物中心開首店即便超過一年不贏利也要支撐,也是同樣的戰略考慮。

    參見:虧損VS戰略

    上世紀90年代,頂新集團收購德克士以后對品牌前景看好,耗資數千萬美元把德克士開遍國內各大城市,直接跟肯德基、麥當勞兩大對手硬碰硬搶占市場。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于1998年前后全面退出一線城市,把目光轉向市場更廣闊、風險和競爭更小的中小型(二三四線)城市。

    “農村包圍城市”的開店戰略讓德克士渠道下沉,站穩腳跟。在三四線城市逐漸過得有滋有味之后,近兩年又開始發出“重返一線城市”的信號。

    所以,關店和開店,撤退和進攻,不完全取決于賬面盈虧,跟企業的整體戰略布局密切相關。

    4

    結語

    這份問題清單,幫你正確關店

    看完上面三個故事,你是否重新審視自己的關店標準?

    如果還不清楚,不妨對照內參君給你列的這份問題清單,評估一下那些生意不見起色的店(前提是,你的產品沒問題)

    我是初創品牌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前者需要的養店期和耐心要比后者長。

    這家店在我整體的戰略布局中是什么角色?是盈利店還是品牌形象店。

    我的選址有問題嗎?是否存在預判失誤,是否有城市規劃等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

    我這個店的團隊有問題嗎?比如,同等條件的店,是什么經營水平。

    上述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

    如果有,我的資金能不能扛到轉機之時?

    最后,問問自己,讓我死撐的到底是面子還是生意?

    什么時候學會了放棄,什么時候便學會了成熟。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餐飲與人性|張亮PK楊國福|餐館起名

    三只松鼠餐館|提升人效panda express

    麥當勞招人武圣羊雜割進不進商超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03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2月2日 00:22
    下一篇 2016年12月2日 08: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