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餐飲沒有“免費”,更沒“贈送”!中外餐飲十大差異,顛覆國外餐飲認知!

    ???????

    導語

    在國外,餐飲服務是“怎樣怎樣把顧客奉為上帝”……

    在國外,餐飲裝修是“如何豪華、如何花重金”……

    在國外,多少位服務員如何服務好一位顧客……

    告訴大家:這都是傳說!

    真正的國外餐飲,市場非常理性,顧客消費非常理性,餐飲投資非常理性,是真正回歸到餐飲的本質。

    《餐飲時報》總編小時通過對世界20多個國家餐飲企業的采訪,總結出“中外餐飲十大差異”,顛覆你對國外餐飲的認知。

    《餐飲時報》原創文章——

    餐飲差異

    國外餐飲沒有“免費”

    在國外,餐飲沒有“免費”,餐館的一切物品都是“商品”。

    在國內,免費贈送成了餐廳與餐廳之間互相攀比的競爭點,比如免費零食、免費小涼菜、免費粥、免費兒童游樂、免費擦鞋、免費美甲,甚至免費量血壓、免費稱體重、免費桌游等等這些,幾乎成為餐廳的標配。

    而在日韓歐美等國家,不但沒有以上這些免費的“方方面面”,就連免費的WIFI、免費的水、免費的茶這些在國內餐廳都很普遍的免費項目都沒有,更別提飯后贈送給顧客東西了……

    今年2月,《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在法國一家餐廳用餐,餐前問能否要一杯熱白開水,隨行的法國朋友說:“在歐洲,水是要點的,除了餐前提供一小杯冰水,餐廳通常不提供免費的熱水,因為在歐洲人的概念里,來餐館,這里提供的一切都是商品,即使一杯熱水,餐廳要煮開,服務員要端上桌,要提供桌椅板凳,要付房租,餐館是要付出成本的,因此顧客一切都要買單,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國外餐飲不搞“重裝修”

    相比國內餐飲家家“拼裝修”,墻上貼的、壁上掛的、重金屬、文藝范兒、美輪美奐、一進店放佛進入另一個空間等越來越復雜的裝修,動輒幾百萬的裝修費相比,在日韓歐美國家,餐廳的裝修反而顯得“太簡單”:除了門店設計比較注重形象生動化以外,店內的裝修就突出六個字——干凈、明亮、舒適,一點也不復雜。

    《餐飲時報》采訪韓國一家有120多家門店的餐飲老板時,他說:“顧客來餐館是來吃的,不是看的,所以我們更注重開發料理的特色和新奇,這個更重要。”

    其實,日韓餐飲曾經也像今天的中國一樣,一度注重過度裝修,投資不理性,開店投資成本非常高。而現在,他們已經過了那個階段,市場非常理性,顧客消費也更理性——到餐館就是來“吃”。因此,他們的餐飲裝修更注重“畫龍點睛”,比如吃章魚的餐館,會運用很多章魚的元素,做河豚的餐廳,會在門口放一個大大的河豚卡通,讓顧客沒進店就知道吃什么。

    因此,日韓歐美國家的餐廳看起來很簡單,裝修成本也比較低,韓國一般200平米左右的餐館,裝修投資也不過百萬人民幣。

    國外沒有“自帶酒水”

    在國內餐飲業不斷被聲討“餐館不讓自帶酒水是霸王條款”時,國外的顧客早就認同“到餐館消費,自帶酒水是對餐館的不尊重”

    就像本文第一條說的:餐廳的一切物品都是商品。在西方人的概念里,服務本身就是商品,是有成本的,服務員的端茶倒水倒酒,這都是需要“買”的服務,因此自帶酒水、讓餐廳提供免費的倒酒服務,這“不可思議”。

    另外,不讓自帶酒水,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如果飲了自帶酒水,又用了餐館的食品,萬一顧客出現身體狀況,責任不好界定,因此不少國家有正規法律條文規定:餐廳不允許自帶酒水是合法的。

    國外餐飲越來越弱化“大師

    除了米其林等極致高端餐廳有“大師”坐鎮,國外一般的餐飲品牌,越來越弱化“大師”這個概念。

    《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在歐洲采訪法國最大的牛排品牌,這位有100多家牛排餐廳的老板說:“為了更快地擴充門店,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砍掉門店里的大廚,讓產品技術集中在總公司,通過標準和設備實現產品的穩定和一致。”

    在韓國,餐廳門店的后廚很多是年輕的小時工。韓國一位做啤酒炸雞的餐飲老板說:在韓國做一個餐飲品牌,第一步就是把產品標準化,建立小型加工配送中心,向各門店配送半成品,這樣到了門店,只需要按照程序加工操作即可,不需要大廚。這也是為什么韓國品牌可以一年開上百家店的原因。

    國外餐飲幾乎不設傳菜崗位

    國外餐廳幾乎不設傳菜崗位:一、外國餐廳明檔廚房居多,大廚做好菜品直接從明檔窗口遞出來,由服務員直接送上桌;二、即使不是明檔廚房,也是服務員身兼多職:既是迎賓員又是傳菜生,還要兼顧服務顧客的工作,可謂是一人多崗。

    相比國內餐飲細化各種崗位,國外餐飲反而回歸到中國幾百年前最初開餐館的狀態。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中國,這可能也很快成為一種“回歸”。

    國外餐飲崇尚“自助服務”

    “國外餐飲服務無微不至”這已經成為傳說。除非極其少數、極其高端的餐廳能提供這種傳說中的服務,國外的餐館其實更普遍的是“顧客自助”。

    餐桌上常備筷子盒、盤子盒,水杯、酒杯在桌子一角,顧客一落座,一大量杯水放桌上,自己自取茶杯、自己倒水,這在韓國是正常現象。在歐洲,服務員端上酒之后,也由顧客自己倒酒。除了端菜上來,除非你摁呼叫器,服務員幾乎不會再回來“打擾”你用餐。

    在國外,“顧客未必是上帝”

    服務和被服務,都是平等的——這一理念,國外的餐廳體現的尤為明顯。

    在國外餐廳,很少能聽到顧客對服務員“大聲呼叫”,更鮮見“呼來喝去”,在他們的觀念里,顧客和服務員都是平等的,餐館提供服務,是顧客用金錢做的“等價交換”,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果顧客表現不好,餐館一樣可以把顧客“請出去”。

    因此,我們常常看到的景象是,服務員和顧客一樣談笑風生、平等聊天,互相尊重。

    國外流行“小時工”

    這尤其在日本非常普遍,日本99%的餐廳用小時工,小時工的比例能占到總員工數的70%80%《餐飲時報》小時采訪東京一家餐廳,店內有21人,其中16人是小時工,5人是正式工。

    這位日本餐飲老板說:“小時工是日本餐飲的主力,日本的小時工制度非常健全,按時付費,也都有保障,餐廳不能隨意辭退;小時工大部分來源于中學和大學的學生,再有一部分的家庭主婦,他們通常也非常穩定。”

    家家餐廳做外賣

    這在日本韓國表現尤為明顯。為了實現經營最大化,日韓餐廳很多都設外賣窗口,尤其每家都喜歡設計各具特色的外賣打包盒,讓顧客吃了“兜著走”。

    韓國炸雞的外賣包裝盒

    餐飲品牌喜用“擬人化吉祥物”

    吃牛排的,在門口放頭卡通牛;吃炸雞的,門口一群雞媽媽帶著小雞;吃豆腐的,門口放著一個豆腐西施磨豆腐……

    這種擬人化的吉祥物,在日韓、歐美餐飲品牌的運營中經常用到,也屢試不爽:一方面,讓顧客可以更容易通過生動有趣的形象記住你,另一方面,也更直白的讓顧客明白你家是賣什么的,屬于“視覺錘”的一部分。

    韓國首爾一家炸雞的餐廳門口吉祥物

    本篇文章是《餐飲時報》原創,其他微信平臺轉載或使用請聯系微信:18668979692同意方可,否則將追究舉報強制刪除。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1011”偷窺!中國餐飲老板們的微信朋友圈發了什么?
    回復“1010”緊抱營銷大腿,餐廳增加曝光率絕招!
    回復“1009”生意大逆轉!當餐廳生意不好時,這個店長做了18條!
    回復“1008”掛蝦頭賣羊肉!——小龍蝦館淡季過冬秘籍來了!
    回復“1007”

    吐槽一下這些年遇到的“可笑又可樂的極品顧客”,看完笑得都掉淚了!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25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0月13日 17:38
    下一篇 2015年10月13日 20: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