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75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如何留住他們?
有餐廳引進了制造業的“柔性生產理論”,值得餐飲人借鑒。
?餐飲老板內參 譚飛鵬 發于鄭州
離職率高的“隱性成本”——餐廳的利潤殺手
▼
近日,廣州連鎖餐企“九毛九”向證監會遞交了IPO說明書,這么一組數據引起了內參君的關注:近三年,九毛九的員工流失率分別高達31%、34%和38%,并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
員工流失降低餐廳效率給餐企帶來危機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餐飲業的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有的餐廳的傳菜工的年流失率可能高達100%,這是一個驚人的“隱性成本”:餐廳要為員工招聘、入職、培訓、磨合、離職付出代價,而最大的隱患在于餐廳的效率將因此降低。
一個穩定、成熟的餐廳運營團隊才有最高的效率。正如一臺汽車,經過磨合期才最省油,而不停地更換零件,只會讓汽車一直處于磨合期中,運行成本攀升。
通常來說,前廳的工作機械、沒有技術含量、毫無成就感,而后廚工作單調、勞動強度大、活動范圍小,前廳和后廚是餐廳員工流失率最高的崗位,招工難、留人更不易。
如何破解員工流失率高的難題?
“柔性生產理論”,恢復人的屬性
▼
從福特汽車公司1913年發明第一條流水線至今,制造業發展迅猛。而如今餐飲業也正在進行一場標準化的革命,力推中央廚房,標準化制作、流水線生產,店面員工的工作也如一條剛性流水線,重復、再重復。
△
重復再重復的流水線工作容易讓員工淪為“機器”
人的天然本性是社交,而流水線工作讓員工失去了人的屬性,淪為機器,這與人性是相悖的。
制造業解決這一問題時,提出了“柔性生產理論”:
傳統的流水線是線性的,一臺機器完成一項工作,產品按次序依次加工,而柔性生產是多臺機器聯動工作,機器之間的連接不再是線性的,而是多點交叉,多種生產模式結合,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餐飲業可以借鑒這一理論。餐廳的后廚,廚師整日在狹窄的空間中打轉,與外界聯系的結點僅是傳菜員,毫無成就感可言。
而米其林三星廚師為何自豪感爆棚?因為他們可以走出廚房,向客人介紹自己的作品、接受客人的稱贊,從而與外界的連接點進行了交叉擴展。
員工多結點連接,留人在于留“心”
▼
在內參君看來,北京宴很好的踐行了“柔性生產理論”。
傳菜員和廚師角色互換
“很多餐廳傳菜員的離職率很高,因為沒有技術活、吃青春飯,而我們的很低,因為我們沒有傳菜員。”北京宴董事長楊秀龍如是說。
沒有傳菜員?那么誰來傳菜?
楊秀龍說:“我們的菜都是由‘廚師’來傳的,傳菜員全部換上廚師的衣服,轉變角色。”
傳菜員變身廚師,僅僅為增加傳菜的儀式感嗎?其中的道理絕非這么簡單。
△
角色互換后視野大不一樣,感受也大不一樣。
“我們每個月教會傳菜員做一道菜,這樣傳菜員下得廚房,可以做菜,又入得廳堂,可以給客人介紹菜品”,楊秀龍說,“傳菜員的學習從實踐員工餐入手,這樣員工餐的切配成本也省了”。
北京宴經常有名人造訪,如劉德華,假若傳菜員向劉德華介紹自己做的菜,那種自豪感必然油然而生。
楊秀龍告訴內參君,自己是從洗碗工做起的,對基層員工感同身受,沒有存在感、參與感,更別說成就感了。
北京宴的廚師既能做菜,又能給顧客講菜品,以至于這些廚師經常成為電視臺美食節目的座上賓。上電視、給觀眾講課,每位廚師都會因自己能做、能說獲得認可而滿懷驕傲。
馬云曾說,員工離職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兩點: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而許多餐廳傳菜員的狀況是,心累錢乏,自然留不住。
餐飲業的“柔性生產理論”,其核心在于,員工與員工、員工與外界多結點連接,網狀結構比線性結構更穩定。
服務員身兼編劇、導演
餐飲業“柔性生產理論”的另一個特點在于,員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松弛度,或者說有一定的自主決定權。
北京宴以舉辦宴會為主,給每個房間配備兩名員工,一名是上面提到的“廚師”,另外一名是服務員。服務員的工作并非常見的端茶送水、收拾殘羹,而是身兼編劇和導演。
△
身兼數職,最大程度發揮自主創作力,讓員工獲得極大成就感。
一名服務員向我們講述了她曾策劃的一場私人訂制晚宴:
一位客人想給他太太慶祝25周年的結婚紀念日,我向這位客人要了他們相識、相愛過程的照片,制作了一個臺歷并配以文字,在宴會開始時交給了她的太太,當他太太翻看臺歷時,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時工作人員推進來祝福的蛋糕,同時播放客人對太太深情表白的VCR。場面感人,客人對我們也十分感激。
讓員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而不是如一臺冷冰冰的機器不停運轉,這樣員工才能發現工作的樂趣,對餐廳產生歸屬感。
迎賓變身客戶公共關系主任
通常,餐廳的迎賓也是流失率很高的崗位,因為迎賓像個花瓶,沒有成就感。
而北京宴將迎賓改名為,客戶公共關系主任(GRO),這是五星級酒店才有的職務。這讓迎賓覺得自己不是迎賓,而是顧客的秘書。
“比如今天某企業的老板要來,作為秘書要知道企業哪一年成立、產值多少、企業文化是什么、有沒有上市。當客人一進門就要認出這是李總,上前說,李總好,咱們的房間在2樓,這邊請。”
“最差也要做到,李總來的時候你不認識,但走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上前打招呼問候,李總好,今天吃得怎么樣?”楊秀龍說。
“我們現在員工有500多人,而上個月離職的員工僅為12人。”內參君算了一下,這個離職率是低于3%的,北京宴對員工流失率考核指標是,月流失率為不得高于5%。
各位老板可以核算一下自己餐廳的員工流失率
|小結|
▼
做餐飲需要看明白兩本賬,一本是可見的,一本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賬,需要有制度來管理,而看不見的賬則需要用文化來管理。
“柔性生產理論”讓員工與外界多觸點連接,從自我的孤島環境中釋放出來,構造一個多點交叉的網狀協作環境,值得餐飲人用于留人嘗試。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餐飲大數據怎么用|品牌怎么講故事|品牌升級術
海底撈變態服務|全球最忙星巴克|餐飲上市潮
麥肯不再姓“洋”|中國服務業標桿|3個月扭虧
人力成本降50%|星巴克隱形福利|收銀臺的秘密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