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棄數十億家產,“火鍋公主”用5年做了一杯年輕人愛的茶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6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在茶文化厚重的中國,一個事實正在發生——
    因為選擇成本過高,年輕的消費群體鮮少邁進一家茶館,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店。
    “時尚、沒太多講究、當然也沒那些令人咂舌的價格。”
    而一些有遠見的破局者,正在嘗試抓住那些想喝茶而“無處可去“的年輕人。

    1

    “那些不想喝咖啡的年輕人,能去哪兒?”

    在重慶,幾乎每個成熟shopping mall,離星巴克不遠的位置,你總能看到一個以嫩綠為主色調、清新明亮的茶飲店——嫩綠茶。

    這個由火鍋皇后、重慶小天鵝掌門人何永智之女廖韋佳創立的茶飲品牌,已經有5年多的歷史。

    嫩綠茶門店

    聽來似乎不長,但在中國新式茶飲的探索中,它是最早的一批,也是當中唯一存活至今的。2010年至今,嫩綠茶在成渝兩地已開出了14家門店。

    廖韋佳的故事被講了很多遍:15歲出國留學,在café文化最濃的西雅圖度過11年青春時光;因為對母親的承諾回國進入小天鵝,而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讓這對母女在經營理念上幾乎沒有交集。

    更多的時候,她和愛人Joe選擇窩在公司旁邊的星巴克,“好像這兒更有家的感覺”。

    彼時,重慶火鍋市場競爭激烈,小天鵝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何永智給了女兒三個選擇:港式甜品、社區面館、或者,一家茶飲店。

    “港式甜品當時非常火,但是潮流會過去的,社區面館需求量是很大,但和我的生活背景不搭調。”

    而“茶”的選項,觸動了廖韋佳心中的那根弦。

    廖韋佳覺得中國茶市場有大文章可做

    在西雅圖留學時,她就對大學城上一家小茶飲店情有獨鐘,甚至考慮過加盟;回國的這段時間,她又發現了中國茶市場對年輕消費群體的拒絕——

    那些步入職場、有一定消費能力又追求調性的年輕人們,不一定喜歡咖啡,而除了星巴克,他們還能去哪兒?

    “這里有文章可做。”

    2

    如何把中國茶做出國際范兒?

    廖韋佳從不否認,嫩綠茶一開始對標的正是星巴克。

    她把咖啡分為三個檔位,便利店50美分一杯的、星巴克3美元一杯的、以及價位更高的精品咖啡館;

    在中國茶市場做一個比照:低檔位的奶茶店成熟且火爆,高檔位的茶館會所自成一套,而中間呢?空白。

    以奶茶為招牌的coco都可茶飲,已在全球開出2000余家門店

    “很有意思,國內咖啡消費集中在中間,茶飲則集中在下面這部分,嫩綠就要抓往星巴克去的這一部分人。”

    但一個明顯的問題擺在這兒——被茶之高深考究拒絕過的年輕人,已經在心中形成一道門檻,對他們來說,茶的選擇成本很高。

    如何建立起年輕人對新式茶飲的品類認知,是嫩綠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西方文化背景帶來的國際視野,幫了嫩綠很大的忙。

    扔掉形式,“茶要不難懂才有機會”

    嫩綠是國內第一家用咖啡機做茶的,在很多熱愛茶文化的人眼中,這是一種“離經叛道”。

    另一個角度來說,卻是讓茶走向年輕人的關鍵一步——

    年輕的消費群體不喜歡被教育,不愿意看他人“表演”,對復雜精深的工序避之不及。

    而吧臺上那臺運轉的機器,從標準化與新鮮快速出發,更符合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同時將茶拉回到“飲品”這一層面上來。

    在新開的旗艦店中,廖韋佳花費十幾萬元從美國引進全球第一臺泡茶機,專為泡茶而制。

    另一個發力點來自碰撞。嫩綠茶32款飲品中,茶的出現并不“單純”。

    +牛奶、+水果、+氣泡水……鮮活元素的混搭,構建出嫩綠特色的產品線。

    盡管味道究竟如何褒貶不一,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也成為具備傳播力的談資。

    下一步,廖韋佳決定用“茶+啤酒”試試看。

    放大設計,“年輕人喜歡國際范兒”

    嫩綠茶籌備時,正是國內消費者對星巴克的崇拜旺盛期。

    用環境與格調,滿足顧客“夠潮”和“有范兒”的心理需求,從第一家店起,廖韋佳就拍板,國際范兒到底,店面設計全由海外設計師來做。

    第一家嫩綠茶的空間設計,出自星巴克國際視野開發師之手。

    廖韋佳關心的不止好看,過道要預留多少、用哪種家具來配套、座位間距需要多寬、不同類型座位采用什么比例,吧臺如何布局,“這才是精髓”。

    她先后找來了美國、瑞典、韓國、英國、加拿大等不同風格的海外設計師,到后來,則由她愛人Joe親自操刀。

    于是你能看到,色彩濃烈的撞色沙發、漸變陳列的背景墻、意義不明的元素拼搭……

    大量資金與精力投入,昂貴的溝通成本,店面之間風格卻不統一,某種意義上說,是嫩綠茶刻意為之。

    嫩綠茶重慶時代天街店

    嫩綠茶成都太古里店

    “我們就是喜歡折騰嘛。”廖韋佳知道,年輕人喜歡這個。

    這種選擇,讓嫩綠茶在想“俘獲“的年輕人面前保持了一種新鮮感,視覺沖擊力、同步國際范兒,把空間體驗帶來的傳播效應放至最大。

    當一些習慣了飄在云端的“偽高檔茶館”,在“古色古香”與“詩情畫意”中自嗨,它們正在失去的可能是未來的市場。

    忘記等級,“顧客不是上帝是朋友”

    采訪中,廖韋佳很自然地將自己的員工稱為“伙伴”。

    土生不土長,這個本土品牌以外企方式貫穿管理的始末。

    比如,公司里面沒有人叫她廖總,彼此全用英文名相稱,打消等級觀念。

    再比如,入職第一年長達13天的帶薪年假、五險一金之外的商業保險,更是這個傳統經營業態中難以想象的。

    體現在日常,則是店里伙伴每天2杯免費飲品,每月5張免費券——

    不只是福利這么簡單,一線員工直面消費者,他們的充分參與和嘗試,對產品研發改良、品牌文化輸出、和很直接客單價與客流量提升,都將起到不小作用。

    打破等級,也意味著各種文化觀點的融合。

    “我們一直對伙伴強調,顧客絕不是你的上帝,而是你的朋友,只有把顧客當朋友,才會真心推薦你喜歡的。”廖韋佳聳聳肩,“如果誰說他是你的上帝,這個顧客我不要。”

    3

    聯姻東欽,為了錢解決不了的那些事兒

    “6個月磨礪之后塵埃落定,嫩綠茶開啟全新篇章,未來會越來越好,期待蛻變。”2015年8月,廖韋佳在微博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并@了劉強東、章澤天和繆欽。

    嫩綠茶與東欽簽約合作

    兩個多星期后,上海東欽在重慶與嫩綠茶順利完成了簽約儀式,入股嫩綠茶,據了解,目前其股份略高于創始人廖韋佳。

    盡管娛樂視角把更多關注點放在“火鍋公主”與“奶茶妹妹”的碰撞上。對于這場合作,采訪中廖韋佳提到更多的是繆欽——

    這位原麥當勞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是廖韋佳拒絕了其它11家投資機構的關鍵先生。“有緣分,一拍即合,非常互補。”她幾乎不假思索地用了這三個短語。

    上次嫩綠邁出全國化步伐,是2014年,上海新天地。

    高調宣傳、絕佳位置、超大面積、產品升級,換來的是嫩綠在“魔都”不到一年的草草撤場。

    在新市場,嫩綠茶面臨新考驗。

    上海東欽的投資,似乎解決了錢的問題,事實上,廖韋佳真正看中的,是錢解決不了的那一部分。

    盡管嫩綠在重慶市場的接受度不錯,一些門店的月營收可以達到40萬元。但在距離不遠的成都,就面臨著新的環境考驗——那兒的人們似乎更習慣傳統茶飲的方式。

    而新近開業的幾家門店中,也有一半談不上樂觀。

    “嫩綠最大的問題在于營運弱,我和Joe都是創意型人才,有很多idea,但沒做過餐飲。”

    與上海東欽的聯手,將讓嫩綠茶在營運方面得以優化——服務標準、成本控制、模式優化、庫存管理、排班制度,“有特別多可挖的空間。”

    廖韋佳表示,今年嫩綠茶新門店仍會集中在重慶、成都,明年再進入新的城市。

    一方面,嘗試進一步縮小店面至80㎡左右,形成更易復制的樣本。

    這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茶慣有的樣子,嫩綠茶正在嘗試更多可能性。

    同時,她的idea將繼續放大,嘗試更多的可能。比如提供早餐組合及烘焙產品,延伸營業時間段,提升客單價。但在門店數量上,她仍保持了足夠的謹慎——

    “今年10家,明年15家,后年20家。”

    在國內市場做新式茶飲店,不僅面臨著“消費基數不夠”“運營成本高昂”等同類業態共性困境,培養與引導消費者投入新式茶飲的懷抱,需要持續積累的過程。

    嫩綠和東欽,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4

    最后,一個小故事

    中西結合,嫩綠茶在創新上不設限。

    中西文化結合帶來的國際視野,對嫩綠茶而言,不僅是“術”的加持,更有一種浸入血液的“道”,盡管競爭者與模仿者眾多,嫩綠茶總能通過不設限的創新,保持一個身位的領先。

    而中國茶以西式現代化方式傳達與融合,本就足夠令人著迷。

    比如采訪伊始,她講述的一個故事。

    當廖韋佳決定做茶飲時,面對復雜、考究、博大精深的茶市場,她和愛人Joe完全懵圈兒,于是做了個驚人的決定——

    從大洋彼岸的一個美國人那兒買茶。

    他們把對方從美國請到重慶來,帶著本是云南、福建等地出口過去的茶樣品——

    是的,就是鐵觀音等地地道道的中國茶。

    相似的思維方式、明晰的標準、更低的信任成本,廖韋佳和Joe從這位美國人那兒建立了對茶的基本認知。相談甚歡的他們,只用了一天幾乎就拍板合作。

    然而這樁生意最后沒有談成。

    那是晚飯時,當廖韋佳眉飛色舞地告訴對方自己“用咖啡機做茶”的創新、“茶+水果、牛奶”的碰撞,這位名叫Steven的美國人當下變了臉色——

    “NO! 這沒法合作!中國茶是很神圣的!你們怎么能這樣去做茶呢?”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試水“無底薪”|海底撈服務導師收銀臺的秘密

    哈佛選擇題|經典百年大戰|產品主義精髓

    綜合體“菜市場”餃子時尚化之路餐廳性價比

    餐飲紅黑榜|外賣O2O危機 |金錢豹被追債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07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6月14日 02:30
    下一篇 2016年6月14日 08:1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