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李珍
外賣中,占份額最高、市場空間最大的品類是什么?
答案是米飯炒菜,占比高達73.6%。
那外賣中競爭最激烈、死的最多的品類是什么?
還是米飯炒菜!客單價低,盈利能力弱;跟街邊夫妻小店競爭,容易陷入價格戰;競爭者眾多,難以做出特色……
但即便競爭環境如此惡劣,也有人成功突圍。
武漢有一個程序猿,跨界做餐飲,就選擇了做米飯炒菜類外賣,運用互聯網思維,3個月就從0做到了月銷3萬單,不到兩年時間開了15家直營店,現在月流水1000萬。
它就是菜大師,近日職業餐飲網記者對其創始人王濤進行了專訪。
(菜大師創始人王濤)
從電商到外賣,靠直播做火一家店
王濤是高材生、互聯網人,跨界做餐飲的典型。
畢業于武漢大學的他,曾在北大青鳥做高管,后來創業做社區外賣平臺。但在美團外賣、餓了么等平臺借助資本跑馬圈地中,王濤覺得自己繼續做平臺,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又陷入了迷茫。
2016年3·15晚會曝光外賣黑心作坊。王濤認為,外賣平臺通過砸錢已經火了起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未來勢必會像淘寶或京東那樣,出現一批專注于品質的外賣品牌。
于是,做一個“安全、衛生、品質”的外賣品牌,成為王濤進入餐飲的切入點。最終選擇做米飯炒菜,是因為這個品類訂單最多,市場空間最大。
但如何讓顧客知道你的品牌是安全衛生的呢?菜大師在后廚引入時下最火的直播。
菜大師通過訂單小票二維碼、外賣包裝、短信等,引導顧客關注菜大師的微信公眾號,顧客在手機上觀看直播,直接看到餐品烹飪過程、廚房衛生狀況以及食材使用情況,讓生產過程全透明。菜大師還故意在后廚放一個大型的純凈水設備,觀看直播的人一眼就能看到,讓“衛生”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果不其然,由于準確捕捉到當時外賣的痛點,再加上互聯網直播帶來巨大的話題和流量,一次直播超過5萬人觀看,顧客反映特別強烈。開店第3個月,月訂單就從0做到了3萬單。
就這樣,菜大師的第一家店靠直播做火了。
四招解決現炒外賣痛點,月流水1000萬
進入餐飲的第一家店就試水成功,給了王濤極大的信心。開火一家店容易,但連開15家店,還店店月銷量3萬單,做到月流水1000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菜大師能夠從眾多品牌中突圍,主要是因為充分發揮了程序猿和互聯網人的專業優勢,通過自主研發系統和大數據,解決了快餐小炒外賣的四大痛點。
痛點一:靠廚師炒菜,品質不穩定,人員難管理
△△△
應對辦法:把洗切配環節剝離,定制智能炒菜機
菜大師90%菜品現炒現做,跟一般料理包相比,口味上有優勢,但劣勢就是依賴廚師炒菜,不管你的標準制定的多完美,炒制的溫度、時間,放多少水、多少油,這些都是難以100%標準化的。
尤其在中午高峰期,一個小時內要出500單,相當于1分鐘8單,全部門店現炒現做,品質更難保持穩定,這是做現炒外賣的一個難點。
更難的是人員管理,王濤就曾在這上面栽過跟頭。今年2月份的時候,菜大師的生意很好,廚師趁機拉幫結派要挾加工資。這個危機差點將菜大師整垮。
1、洗切配環節剝離,在工廠處理
痛定思痛,為了讓門店效率更高,產品標準化,菜大師把洗切配環節從門店剝離,放到工廠預處理,且醬料也是在工廠復合調制好,然后送到門店進行炒制。
(以前的菜大師門店,產品依賴廚師,品質不穩定)
2、定制智能炒菜機,擺脫對廚師依賴
經歷過危機的王濤,深感管理人的難度是很大的,不管再怎么培訓,人都不如機器可靠。于是定制了屬于自己的智能炒菜機,不但能實現對炒制溫度和時間的控制,油和水也用抽取的辦法,實現定量,目前已經在菜大師門店投入使用。
痛點二:外賣訂單集中,高峰期出餐效率無法保證
△△△
應對辦法:研發自己的接單系統,實現并單生產、預估生產
快餐小炒外賣,一半的單量都集中在中午,即使原材料預處理,1個小時內現炒出500份餐,也是很有壓力。
1、把所有平臺訂單接到自己系統,并單生產效率翻三倍
這時候王濤程序猿的本質就發揮出作用了,他和團隊開發了一個系統,把所有餓了么、美團外賣的訂單全部接到自己的系統,實現并單生產。
比如中午5分鐘內,來了5個小炒肉的訂單,如果按照接單順序一單一單炒,就很慢。但是系統會把一定時間內同一個菜并到一起炒制,然后打包配送,效率翻了三倍。
2、大數據分析,提前半小時預估生產
并單生產可以解決中午300–500單階段的效率問題,但是到了500單以上,并單生產就解決不了問題了。
而這時候由于菜大師所有的訂單數據都在自己的系統里,數據有了一定積累,開發團隊就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每天每個時間段,一個菜品會出多少份,都可以總結出規律。
通過預估,可以把未來半小時的餐提前生產出80%,放在保溫箱,避免高峰期訂單堆積。如菜品保溫超過1小時,一律回收。
痛點三:店開多了損耗成本大,單量多卻不賺錢
△△△
應對辦法:系統集約化采購,一分錢不浪費
做小炒快餐,本來就是客單價低、毛利低的品類,利潤是從細節中摳出來的。但是店開多后,靠人來監督管理跟不上,損耗成本就會很大,最后可能單量很多,算下來卻不賺錢。
菜大師在庫存管理上,實現系統自動監控,每個門店每天的請購,是根據系統的訂單預測,乘以1.2倍的量,自動計算給倉庫下單,倉庫再把貨發到各個門店。
之所以乘以1.2倍,是團隊經過經驗積累和比對,誤差最小的方式。
通過這種集約化采購,降低損耗,一分錢都不浪費,還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痛點四:外賣無服務,顧客對品牌無認知
△△△
應對辦法:每個碗貼封條,外賣設客服,與顧客形成深鏈接
外賣的一大痛點,就是沒有服務,體驗缺少儀式感,顧客對品牌沒有認知,消費粘性弱。菜大師通過兩招,增強顧客體驗,與顧客形成深鏈接,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1、每個碗貼封條,送餐墊紙,提升顧客體驗
菜大師的外賣,每個碗都會貼封條,給顧客一種沒有被偷吃過、安全有保障的感覺。還會送餐墊紙,可以當桌布,防止飯菜弄臟桌面。通過這些細節,提升顧客體驗。
2、外賣設客服,研發獨家售后服務系統
現在的外賣平臺,就是一個簡單的下單平臺,顧客對菜品不滿意,最多平臺申請退款,沒有更多售后服務。
而王濤認為,要想跟顧客形成深鏈接,加深品牌認知,售后服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菜大師的微信公眾平臺跟下單系統是連接在一起的,顧客對餐品有任何不滿意,可以在微信上申請賠償,比如下次送一個排骨湯或荷包蛋,這條申訴信息就會被錄入系統,顧客下次點單,會自動出現在訂單小票上。
這在一般餐廳是無法實現的,而王濤剛好利用自己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解決了傳統外賣無售后服務的痛點。不僅能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還能及時調整自己產品的好壞,跟顧客有深度鏈接,增強消費粘性。
現階段,外賣競爭的已經不是誰比誰家好吃,而是顧客對你的品牌有沒有感知,王濤認為,“這個是拿錢買不到的,一定是你的品質,你的服務,一天天不斷雕琢,雕刻到他心里面去的。”
職業餐飲網小結:
如果說商業競爭,初期比拼的是誰對市場痛點把握的更準,那后期比的,就是企業能否在快速奔跑中逐步積累優勢,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把別的競爭者嚴嚴實實擋在外。
王濤進入跨界進入餐飲行業,選擇了最難做的快餐小炒外賣,用不到兩年時間突圍,源于對市場痛點的把握,更取決于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設備的鉆研。
(本文作者為李珍,微信號LZ_154049,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點下圖看往期精選文章
▼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