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4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任正非說,“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意為前線對市場更有發言權。
同樣的,一家餐廳經營得好與不好,一線員工也更有發言權。
但太多時候,老板只顧傾聽外部聲音,卻忽略了內部員工的想法。
今天這篇來自內參投稿,作者雖然只是餐企的一名基層員工(現為文案策劃工作者),但他對餐廳成敗的思考總結,恐怕讓很多老板都汗顏。來看看在他眼里,上一任東家是如何輸掉的。
?餐飲老板內參特約作者 馬學釧
開業不足倆月,這家店就死了
▼
這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一個披薩項目,屬于一家大型餐飲管理公司,2015年12月18日開業。
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大概情況:?
△
風風火火開業,凄慘兮兮收場
經過近1個月的運營,門店因為流水不理想開始裁員,每輪裁員每個部門裁一個,市場部最先挨刀的就是我這個“二進宮”的倔驢。離開后沒多久,整個品牌也被CRM編程團隊的巨大人員開支所拖垮,宣布解散了。
“它就是這樣一步步失掉了所有客群”
▼
定位不準,開業倉促
這個門店最開始是一家以麻小為主、披薩為輔的餐廳,馬路對面正對著電影院,麻小的主要消費群體有個特征——夜生活豐富,看完電影的人正好可以進來坐坐,產品和客戶比較匹配,定位尚算合理。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改成了披薩為主、西餐為輔的餐廳,這個消費場景就被打破了,電影散場的顧客基本上不會選披薩這種飽腹感太強的食物。
然而,餐廳12月18號開業時,正好趕上大學生的考試季,備戰考試、考完試回家過年,這導致最優先目標群體中的95%在開業的前3個月里幾乎不會前來消費。而且在最冷的天氣推出全新品牌的街邊店,也是個不小的風險。
所以,在周邊4類目標人群中,學生族可以暫時忽略了。
忽略對手,錯估市場
上班族對午餐的最基本要求——快!可披薩顯然不屬于快的產品。雖說外賣平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餐廳剛開業時沒有開啟外賣功能,連第三方平臺都沒有合作;后期開了,但是推廣和人員都沒跟上,再次失利。
△
忽略對手,對市場預判不準
而從辦公區到餐廳的動線上有達美樂、麥當勞、禾綠、成都小吃等多個“快”餐廳,尤其達美樂披薩就在辦公樓的1層……
相較之下,附近購物人群才算是比較匹配的目標客戶。但是,地鐵站正好處于商城和餐廳之間,這意味著想去商城的人不會經過餐廳,商城無法直接為餐廳引流。
如果商場里的客人想走出來看看,差不多的距離內,電影院下面就是必勝客,顧客又要在不知名和必勝客之間2選1。
此外,品牌的定位是麻辣披薩,而周邊小區多為老年人,所以幾乎沒有將其視為目標客戶。而且,由于擔心開業期被這些非目標客戶來餐廳“吃便宜”,影響目標客戶的體驗感,在地推初期也沒有任何針對周邊居民的推廣活動。
地推形式單一,幾無效果
發傳單,除了發傳單還是發傳單。餐廳有專人在大學校園內、周邊人群密集的動線上輪番投放傳單,后來甚至被城管列入了黑名單,大街上已經無法投放,僅剩校園內部。
△
地推形式單一,除了發傳單還是發傳單
不同優惠活動的傳單被連續投放超過3周,學生接傳單的概率由最初的80%到后來不到20%;雖然在中后期,傳單內容始終在變,但大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抵觸。
辦公區和商場相鄰,均有獨立的物業管理系統,地推人員根本無法展開有效的推廣行動。
唯獨電影院門口能持續派發傳單,但是眼睜睜看著客人拿著傳單走進必勝客。
居民區如上文所說,前期就沒推廣,后期推廣力度也不足以吸引居民。
線上推廣失策
線下針對4類周邊人群的行動收效甚微,線上推廣也不怎么順利。老板動用了一些媒體人資源在各類資訊APP、社區論壇、第三方平臺中投放了推廣帖,但是慕名而來的客人并不多。
我認為這批所謂的媒體人雖然身在其位,但并不是什么意見領袖,所以發了帖子也帶來不了什么客流,帶來的都是所謂“圈子里”混吃混喝的人罷了。
這些費用如果能在大眾點評上做些霸王餐、試吃類的引爆活動就好了,這類活動的好處是借助有獎征集環節引發大量關注和參與,可以直接為餐廳導流來大量關注,有利于新品牌快速提高知名度。
低價策略,傷人傷己
在整個線下推廣過程中,餐廳使用了幾個不同優惠活動。
△
低價策略反而讓自己更被動
開業期是消費返券,滿XX元返XX元電子券。看似是開業酬賓,實際上是客人在第二次消費時才能享受優惠,客人在還未對產品有任何認知的情況下基本不會考慮二次消費。這個活動跨過了“吸引客人”,直接作用于“留住客人”,所以是無效的。
之后為了吸引周邊客戶群,又設計了持電影院票根、工作證、學生證消費可打85折的活動,效果仍然欠佳。因為客人對品牌沒有認知,只看到不斷打折,自然心存疑惑。
緊跟著,幾乎同期又推出了持學生證、帶學生用餐打6折的活動。殊不知,快速降低價格并不能有效提高客流量,只會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傷害;而且享受優惠的規則對于所有客人是不公平的,傷了客人的心,導致客人對品牌忠誠度下降。
而在線上更是推出了類似自助形式的團購套餐,希望借此引流。套餐內容為:在一定限制內,客人可以續點披薩。
但實際銷量和消費體驗感都很差:團購價格與菜單價格相差巨大,帶給客人的直觀感受就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活動本身又沒有借助假期、慶典等由頭,單純的降價對品牌形象非常不利;
而所謂的自助形式,由于運營支撐不了,并達不到真正讓客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披薩飽腹感又很強,此自助套餐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形同虛設。
迷信智能,成本巨大
△
盲目相信智能系統
這個項目的商業價值不在于品牌,而是依托于微信平臺的自助點餐系統,借助智能系統有效降低前廳服務人員的人工成本,同時減少客人用餐時間。
但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該系統節省人工的效果并沒有預想的好,上座率達到90%左右時,現場需要市場部和技術部共計5-7個人協助運營。
最后,開發團隊巨大的人員開支也拖垮了整個項目。
|還想對老板說|
在最后,我想說說最后沒能對老板說出來的話:“我非常感謝您給了我第二次合作的機會!我也明白,這個品牌是您的心血,您要面對很多我無法想象的阻力、壓力。我也希望把品牌做好,只是觀點和方式不同。在此,祝您公司的所有品牌生意興隆”。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這家餐廳為什么排隊到爆|小吃的大玩法
高利潤的秘密|如何對待差評|餐飲“莆田幫”
把路人變成回頭客|餐廳怎么起名
KFC畫風突變|臥底海底撈|餐飲加盟隱形老大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