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7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2016年,餐飲行業風起云涌,餐飲行業新秩序即將形成;餐飲企業更新迭代,餐飲老板們也面臨著不同的痛點和機遇。
《中歐商業評論》與《餐飲老板內參》聯合推出中歐餐+創新營,將以“深厚學院底蘊+超強案例示范+跨界腦洞大開”的形式,打造互聯網+時代餐飲創始人強價值學習產品。
中歐餐+創新營系列分為《新秩序:餐飲行業的萬木之春》、《練內功:供應鏈、標準化與組織文化》、《融資訣:痛點與機遇》、《國際化:中餐的自我認知與品牌打造》、《小時代:新青年引領消費升級》、《贏未來:跨界思維與匠心精神》等六個模塊,以講授、餐友私董會、國際餐友私享會、主題游學等方式,為中國先鋒餐飲創始人、CEO提供長達100個小時的思想饕餮。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作為第三模塊的導師之一,屆時將分享其關于行業轉型升級的最新思考。
14個“鐵律”形勢,請快速瀏覽
▼
面對中國經濟第三次大轉型,企業如何實現升級是一個現實問題。
這場轉型中有三個產業變數:
第一,成本優勢喪失,倒逼強制性淘汰已經開始。
第二,互聯網猛烈沖擊,產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第三,中產階級登場,力促消費升級。
傳統企業轉型有三大“紀律”:
第一,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人。
第二,互聯網+不是營銷變革,而是生態革命。
第三,沒有技術升級的互聯網轉型是“死亡之旅”。
傳統企業轉型有“八項注意”:
第一,注意原有的核心競爭能力是否已經喪失。
第二,注意原有的產業生態鏈是否被破壞。
第三,注意原有的渠道及品牌戰略是否已經被顛覆。
第四,注意消費者結構是否適應圈層化的演變。
第五,是否出現跨界競爭者。
第六,注意企業的經營主權是否已經交棒給80后。
第七,注意技術升級是否跟上大數據潮流。
第八,注意金融市場化和衍生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互聯網引起行業變革
現在很多聽我課的朋友跟我說:“我是做服裝的,一年做10個億,我要做互聯網+。”我問他怎么做呢?他說:“未來三年60%的銷售要到網上完成”。如果這個是目標,未來三年他的企業可能就完了。
“互聯網+”發生的變革不是一場營銷革命。
你的轉型升級是在為誰服務?
▼
今天的中國出現了兩批消費者。
第一批消費者就是“屌絲”。屌絲經濟相信什么呢?相信世界上有一件事情叫物美價廉,相信特別便宜的價格可以買到特別好的東西。
另一批叫新中產階級。新中產階級愿意為一個有好的研發、設計、功能的產品支付更多的錢。
在中國前一千名富豪中,約60%出生于1962年到1972年,他們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但是,這批人的悲哀是一輩子知道怎么賺錢卻不知怎么花錢。買三百萬元一塊的手表,買600萬一輛的跑車,這不叫會花錢。
▲80、90后消費能力井噴,越來越引起企業重視
80后、90后們不一樣,他們雖然還不太會賺錢,但會花錢。他進一家表店,你告訴他,這塊表是歐洲十大名表,他會去百度搜一下,發現沒有的話就迅速離開,然后將拍下的這張店鋪圖發到微博上。
他們不相信廣告,相信口碑。所謂的升級,是為這批人服務。
一個鞋廠老板的故事:
看完一場電影,互聯網+實現了!
▼
無論是泉州的運動鞋、浙江的小家電,還是順德的家具業、北京的洗衣店,都有可能因被注入互聯網基因而獲得新的成長機會。在互聯網的語境中,當今中國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人。
▲互聯網對傳統企業造成沖擊,轉型勢在必行
福建泉州是中國“鞋都”之一,全市有十余家鞋革服飾類上市公司。在過去的兩年里,它們無一例外,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其轉型的步伐很堅決。
當地一位企業家看了陳可辛拍的講述兒童拐賣的電影《親愛的》,他突然心生靈感:我的鞋子與兒童丟失有什么關系嗎?
回到公司后,他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市場部,市場部把問題交給了研發部,研發部把問題交給了北京的百度公司。然后,市場部、研發部與百度便開始研制“防丟兒童運動鞋”。
于是,在一雙普通的運動鞋里,裝進了芯片,用上了GPS系統和LBS技術,互聯網的基因奇妙地發酵,全球第一雙與互聯網有關的運動鞋就這樣誕生了。
我眼中的好企業:匠心,只是起點!
▼
我認為一個好的企業是什么呢?一個好的企業是:認真研究一個商品,在這個商品發展的長河中有一點自己的小貢獻,然后為你心目中的好商品定一個好價格、獲取一個好利潤,之后拿出一部分研發費用,研發更好的產品,定一個更好的價格,賺取更好的利潤。
比如做房子,我們不再賣性價比,而是把房子的服務、功能、定位做好,做一個好價格,賺更好的利潤,再做更好的房子……這是不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希不希望做這樣的企業?這才是幸福的企業家。
猛戳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中歐餐+創新營信息。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