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59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杰克韋爾奇曾說,為通用選擇繼任人是他一生中最難的決策。
其實,選擇合適的經理人或者接班人,幾乎是所有老板面臨的最大難題。
對于復雜的商界來說,這個問題幾乎涵蓋了所有管理學的方方面面。而正如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企業。因此,管理者沒有標準件。
餐飲更是如此,從基本面上來說,它是個非標品行業,餐飲企業個體的管理者更不存在標準件。
究竟該如何選擇管理者,該如何授權賦能?我們來看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作者黃鐵鷹先生的思考。
文章略長,但值得細讀。
我在香港經商的15年里,曾擔任過香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和CEO。由于華潤創業是一家綜合性的企業控股公司,作為他的執行董事和CEO,我也同時擔任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執行董事。我的主要職責是代表大股東主持董事會、保證投資安全、確定公司戰略、選擇管理層和監督管理層。
由我主持過的董事會曾解雇并重新任命了13位CEO。因此,我曾有一個并不值得驕傲的外號——“CEO殺手”。
當我離開商場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講課時,有的學生問我:“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最難的是什么?”我脫口而出:“換CEO。”
換CEO如同換心臟
▼
我自己也當過CEO,因此我知道CEO對于一家公司來說,就像是一個人的心臟。CEO與董事會不一樣,董事會與公司就像一個人的大腦,晚間是可以睡覺休息的,而作為心臟的CEO則不能停下來,每時每刻要向全身源源不斷地供應血液。如果說人不可一日無心臟,那么公司就不可一日無CEO。
▲換CEO如同換心臟
一個人要換心臟,一定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因此,以任何形式更換CEO(更不要說強行更換CEO)都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震動。通常來說,非正常更換CEO往往“兇多吉少”。
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在當今世界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沒有任何企業可以保證自己的戰略、商業計劃和組織系統一成不變。不僅你的競爭對手會不斷推陳出新,而且每天都會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稍不留神,你的市場就會被別人蠶食,你的地位就會被別人取代。一家具有競爭性的企業,每天都要求變。在這個不斷求變的商業世界,如果你缺失了最關鍵的部位——“心臟”,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一個正常運作的企業,每天都必須做出一些決定,有些重大決定只能由CEO來做。而且,這些由CEO做的決定通常是不允許拖延的。因為,CEO是公司日常運作的第一行政負責人,CEO對一個事情拖而不決的態度本身,對于時刻不能停頓的企業運作來說,實際上就是一種原地踏步的決定。
比如,由于新競爭者的加入,你公司的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量急劇下滑,市場部于是提出了新的對策,當你對這個新的市場方案拿不定主意時,其實你已經做出了決定:繼續按原方案應對競爭對手。
正因為如此,面臨更換CEO這種情況時,任何負責任的董事會都應該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股東能不能接受這個震動?管理層能不接受新的CEO?公司業務能不能保持連續性?
換“心”的煩惱
▼
假設對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更換CEO的第二個難題是:新選的CEO行不行?能不能達到股東的期望?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換CEO就會變得易如反掌。
但就怕“走個狼,來個猴”——新的CEO還不如原來的CEO!這個問題最讓董事會頭疼,也是所有老板選擇經理人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與其說換CEO難,還不如說是選擇好的CEO難
也許你會問:當今資訊如此發達,天下有這么多管理人才,選擇一個合適的CEO竟然如此之難嗎?這個問題對于人才獵頭公司來說,可能會變得比較簡單。只要你具有驕人的學歷、相關的經歷、合適的年齡、成功的業績和一顆想跳槽的心,你應該就是合適的人選了。
可是對于復雜的商界來說,這個問題幾乎涵蓋了所有管理學的方方面面。難怪杰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最后一章中講到,為通用選擇繼任人是他一生中最難的決策。我雖無杰克韋爾奇的成就,但像所有對投資者負責人的董事一樣,經歷過韋爾奇先生選擇CEO時所面對的同樣的壓力,甚至夜不能眠。
換“心”緣何失敗
▼
首先,正如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企業。因此,CEO沒有標準件。哪怕一個非常成功的CEO,也不能保證他在同一個行業的另一個企業就一定取得成功。
這不僅是因為人在不同時間是不同的(競技狀態不同),更主要的是,對一個外聘的CEO來說,企業不是可以由他隨意作畫的白紙。他接手的企業是正在參加比賽的二手車,他不能退出比賽修車和試車。他必須邊試車,邊修車,邊比賽,而且還要贏,盡快地贏。
否則,很可能被另一個車手取代。因此,對于一個外聘的CEO,如果不讓他試著開兩圈,你不可能知道他能否駕馭你這部二手車,因為每一個企業的特性和毛病都不一樣。
▲非標準件的CEO能不能適合你的公司,不試永遠不知道
可是那些已下了注的投資者,能給新的CEO多長的試車時間呢?公司或董事會能不能承受他試車失敗的后果呢?投資者對于更換CEO往往多看贏面,因為他們對現任的CEO已經忍無可忍。
可是,有商業經驗的董事們卻不敢如此確信,因為他們知道,新的CEO能否勝任,要先讓他開車溜一圈才知道。因此,選CEO難就難在風險太大、事先又無法預知結果上,對于投資者、公司和董事會而言往往是勝負難料。
公司即將病入膏肓,回避風險是人的本能選擇,董事會是由人組成的,要把一個曾經在公司有過輝煌業績的CEO換掉,他們面臨的風險就更加巨大。因此,董事們總是希望不盡如人意的生意在現任CEO的領導下會有所改善。事實也的確證明,在很多情況下,耐心的確是有效的藥方。所以,絕大多數解雇CEO的公司,往往是在董事會用盡了所有藥方和耐心,公司業務已經病入膏肓后使出的最后一招對策。
此時,董事會的壓力會陡然增大,誰讓他們把公司管理到這種地步呢?這時的董事長或執行董事,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天天同人力資源總監或獵頭公司的人開會,四處秘密找人。在他們自己被投資者換掉之前,當然要先換掉CEO了。可此時要想找到合適的CEO,就如同找華佗一樣難了。
因此,有病亂投醫,高薪聘請有成功業績的CEO就成了很多公司臨時抱的佛腳。如此一來,對繼任者來說,他們面臨的調整就更大了,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了。因為把一個糟糕的生意做好,遠遠難過把一個小的生意做大。所以,很多明星CEO一跳槽就晚節不保。不是他們不能干,而是公司病得太重了。
我同意Margarethe Wiersema在她的《撤換CEO能奏效嗎?》一文中所提到的:由于董事會自己對企業的戰略都不清楚,因此在選擇CEO時,他們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
提高換“心”成功率
▼
我在上面說了這么多換CEO是兇多吉少的原因,但我并不是不贊成換CEO。因為,很多公司都會面臨到這樣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換CEO,有可能死;不換,則肯定死。
▲如果能成功地更換CEO,往往會使一個企業獲得新生
正所謂財從險中求,投資者不會坐以待斃。所以,盡管更換CEO成功的比例不高,但企業還是樂此不疲,換“心”之風卻愈演愈烈。因此,作為投資者的受托人,公司的董事們需要研究如何能盡量提高公司換“心”手術的成功率。對此,我有如下四點體會:
董事會必須知道
哪些問題是CEO解決不了的
要知道CEO不是萬能藥,千萬不要勉為其難。有些問題不是換CEO就能解決的。剛剛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美工聯合航空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如果該公司的雇員(同時又是公司的最大股東)不同意放棄他們較高的薪酬福利和雇傭條件,換任何人當CEO也不能使它起死回生。這如同國企改革一樣,不改體制只換人,換誰誰“死”。
我在東北的一個朋友給我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故事:他花高薪聘請了一個CEO,一次他讓那位CEO去銀行貸款,結果沒貸到,于是,他把那位CEO給解雇了。原因是:“花這么貴的價錢請來的CEO竟然貸不來款,解決不了公司現金流的問題!”我說:“依照貴公司的財務狀況,你應該找個騙子來解決資金問題,而不是找一個CEO。”
要給CEO充分的信任
這一點對中國的企業尤為重要。因為中國文化缺少信任。
▲對CEO的信任包括兩點:一是對他能力的信任,二是對他誠信的信任
選擇了一位CEO,首先就是要信任他的能力。有些人可能會說:“現實中哪能找到十全十美的CEO呢?勉強選出的CEO,都是矮子里挑大個兒,不怎么樣。因此,董事會哪能放手不管呢?”問題恰恰出在這里,董事會對CEO監管什么?是監管公司戰略的實施,而不是日常的工作!很多中國公司的董事會對CEO日常工作的監管,遠遠超過對戰略的監管。
比如董事長干預和影響CEO在用人方面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常聽到董事長在背后挑剔新來的CEO:“他把公司最有能力的經理給降職了。”可是,人才選拔和淘汰本身就是CEO不可分割的權利之一。如果為了不讓他犯錯誤,而限制CEO行使權力,你的CEO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一個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心臟,怎么來保證身體機能的正常呢?既然你選擇的CEO是矮子里面的高個兒,就應該放手,允許他犯錯誤,同那些比他犯更多錯誤的矮子們去競爭。否則,你就是在心里沒有告知自己:你選的CEO是一個相對優秀的CEO。
對CEO信任的第二點,是對其誠信的信任,如果對CEO的個人操守有疑問的話,就千萬不要用。否則,你如何能放心把家里的鑰匙交給一個潛在的賊呢?反之,一個不是賊的人,又怎么會愿意讓自己的房間被安裝一個24小時的監視器呢?據我觀察,這兩種不信任是中國企業更換CEO失敗的最大原因之一。
同新的CEO一起學習
共同確定公司的戰略實施方案
實際上,公司換CEO的本身就是承認現有董事會對公司的經營已經無能為力,因此才需要新鮮血液來領導變革。但千萬不要期望新的CEO上任伊始,就會有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戰略,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上文我已經談道:此時非彼時,此公司非彼公司。
因此新的CEO需要學習,他只有在熟悉這個獨特的企業和它所處的行業之后,才能找出病因,確定治療方案(戰略實施方案)。要知道絕大多數企業的失敗不是輸在戰略上,而是輸在戰略的實施上。
CEO在學習,董事會也要學習。事實上,新CEO對于戰略實施方案的確定過程,對那些自認為對企業了如指掌的董事們來說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因為,他們必須從新CEO的視角重新檢視公司的運作和行業環境,他們必須同新CEO一起制定公司戰略實施方案。否則,董事會怎么可以全心全意支持新CEO所領導的公司變革呢?董事會又怎么能夠說服投資人,公司明天會更好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董事會不清楚公司戰略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他們有什么資格評價和監督CEO呢?要知道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永遠是在事先,而不是在事后。因為這樣對公司的殺傷力相對會小一些。很可惜,有很多CEO被董事會辭退之后,才發現董事會原來根本就沒理解和信服他的戰略實施方案。
這種情況有時是因為董事會成員過于迷信新CEO以往的輝煌戰績,而沒能把自己對這個公司和行業的知識傳授給新CEO;有時是因為新CEO過于剛愎自用,不能充分聽取董事會成員們的意見。
給新的CEO多一點時間
不論新CEO的改革步伐如何大刀闊斧,重整企業始終是一個治療頑癥的過程。董事會要盡一切可能頂住投資者的壓力,給新的CEO更多一點時間。給他的時間越長,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然而,恰恰是這一點最難做到。商海沉浮,你爭我奪,比的不就是效率二字嗎?誰不想在最短的時間里賺最多的錢呢?心急是出于人性的貪婪。因此,只要投資者克服不了人性的貪婪,董事會就頂不住股東的壓力,新換的CEO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公司變革,公司的換“心”手術就要失敗,公司也就不能起死回生。
難怪《財富》雜志上面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0~50年;1970年的世界500強企業,到1983年竟然有1/3消失了,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13年;歐洲這個現代商業發源地的所有公司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12.5年。
人類社會創造有限公司這種法人的目的之一是,如果公司經營得好,法人可以突破自然人的生命期限持續經營下去。可商業社會的實踐結果與人類的初衷大相徑庭——法人中最優秀“種族”的平均壽命竟比自然人的平均壽命還要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嘲諷。
因此,那些想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的董事會在更換CEO時,請千萬要切記:盡可能克服人性的貪婪,給新的CEO多一點時間吧!
作者:黃鐵鷹
來源:找同行網
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iyanran
申請大食貸請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