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莜面這家餐飲企業,它是如何做到叫座?
西貝莜面的餐飲它的價格不是以廉價取勝的,它的價格相對來講,處于中高端的狀態。
那么這家企業,實際上源起西北,他的定位非常之清楚,就是堅定地扎根在西北的民間飲食文化上。我們來看,像西貝的這樣一家餐館,那么他最早的時候發端,實際上是依托于西北菜系起來的,那么整個西北菜系相對來講,它不是那么特別精細的,比如說我們看到的揚州,我們今天看到的南方廣東的菜系,但是這個菜系它聚焦了這個特點以后,實際上就圍繞這個特點下足文章。
西貝菜系 | 三大特點
▲第一:不追求產品的更好, 強調特色。
特色實際上是餐飲立足的一個重要的法寶,是絕大部分商業模式立足的基礎所在。一家餐館如果沒有特色,那么能不能運營下去還是很有問題的,比如說我家樓下就有一個餐館,這個餐館只賣一道菜,這個菜就是牛板筋火鍋,只做一種,生意興隆。這家老板娘過去在另外一家餐飲店里打雜,店里面有琳瑯滿目的產品,恨不得把天南地北,滿漢全席全都提供上來,反而生意寥寥,沒有特色。可當時這個店里就有這一道菜,就是牛板筋火鍋。
老板娘自己出來以后,專門就做牛板筋火鍋,反而生意大火,很多人慕名而來,專門就為了吃她的這一道菜,有點類似于雕爺牛腩的意思,很快做起來了。
▲第二:不追求品類的多,而是唯一性。
西貝莜面里面有很多故事,比如掛面,糕點,菜品設計等等,有可能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性所帶來的價值,給顧客的體驗就非常好。如果不能夠做到唯一性,你就必須在產品服務方面下很多文章,有了唯一性以后,天下獨一份,你要想吃這一口,只能到我這兒來。
▲第三:非泛泛產品。
就像牛板筋火鍋一樣,如果產品泛泛,我也看到過很多餐飲,打造什么魯菜、冀菜、川菜,全都有,最后可能淪為家常菜,特色乏味。一家店一定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云南菜、貴州菜等等,不要想著服務所有的客戶,只需要服務對這一個地域特色感興趣的人,堅定不移地執行就好了。
當然,不僅僅是要聰明地立足特色,做好唯一,堅定地打造地域特色文化,還應該本著客戶消費主權意識的理念,真正地打造產品,讓產品閉著眼都好吃。
西貝莜面老板賈國龍先生,就是一個純樸、憨厚的北方人,他打造產品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理念,就是服務客戶如同服務自我,深入地去尊重每一個員工,希望用這種尊重員工的力量,來讓員工真正地尊重顧客,所以大家去西貝吃飯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員工發自內心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也會在身臨其境中受到感染,同時產品本身又打造得無比堅實,服務體系又比較扎實,所以這也就成就了這樣的一家餐飲企業。
回看西貝莜面的整個發展道路,也為我們很多做類似餐飲或者說做創業的企業老板,有一個借鑒,這個借鑒就是真正地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同時立足自身的特色,抓好自己的唯一,這一點上是成功之王道。我們所謂的迭代,我們所謂的漫步快跑,我們所謂的產品,我們所謂的匠人精神,也就無非體現在這樣的一些方面。
素材來源:北大眾橫 觀點講訴
(主講人:杲占強,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
為什么西貝總是排隊?
4年換4次招牌,花費巨大,西貝到底在折騰什么?
從街邊傳統大店到ShoppingMall里人氣最旺的小店,西貝如何拿下80、90后?
5年由7億增長到20億,西貝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作為餐飲行業近年來最“黑”的一匹黑馬,西貝莜面村的成功備受行業矚目。勝家公關總經理樊娟首次系統解讀了西貝品牌的成功之道。
4年換4次招牌,西貝到底在折騰什么?
從2010年開始,西貝從最初的莜面村,到西北民間菜,到西貝西北菜,再到烹羊專家,最后又回到西貝莜面村。每更換一次品牌名稱,理論上是會弱化品牌的傳播力和顧客對于品牌的感知。
如此折騰,到底是為什么?在我看來,其實賈總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西貝品牌最根本性的問題,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是什么呢?那就是:我是誰?顧客為什么買我?這個問題重要到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是誰,顧客為什么買你,那你怎么把產品賣給顧客,怎么經營。
要想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品牌的誕生處。品牌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區分,為了不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本質認識。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沒有兩片一樣的雪花,這是上帝法則,它不允許有兩個一樣的東西同時存在,品牌也是一樣的。所以品牌的本質就是要代表一個不同的分類,即品類。品類在我們看來就是品牌的風水寶地,它是品牌從根本上取得勝利的基礎,也就是品牌打造的那個“1”,如果沒有這個“1”,后面的零都無意義。
凡是成功的品牌都代表了一個品類,并將它植入到消費者的腦子里。吉列代表剃須刀、紅牛代表維生素功能飲料、星巴克代表咖啡。現在大家都在熱議小米的成功,說法有很多:互聯網思維、參與感、粉絲經濟等等。
但在我看來,小米的成功從本質上講是它代表了低價的智能手機。在這個基礎上雷軍用了一系列的手法,讓買小米手機的屌絲們覺得小米低價不低質,讓屌絲不屌,這是非常厲害的打法。
羅永浩為什么就成不了?因為他不懂品牌的本質,三千多的智能手機這么一個分類怎么做,把自己完全放在了蘋果和三星的射程之內,也就是說你做不好也就罷了,做好了蘋果、三星反手就把你打掉。所以他很痛苦,從三千多降到兩千多,這一降價就更是自毀長城。
▲4年換4次招牌,西貝的折騰歷程
西貝這幾年的折騰都是在圍繞品牌的本質,即“我是誰?為什么買我?”進行。2010年從西貝莜面村改為西貝西北民間菜,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為什么要改呢?最初改的時候,最大的原因是莜面好多人不知道,西貝20多年的歷史,好多人連“莜”字都不認識,念成西貝“筱(xiao)”面村。
所以,我們要找一個大家更熟悉的,認知里本來就有的,不用去教育的東西。于是就把西貝莜面村調整為西貝西北民間菜,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做了一段時間,整個團隊包括賈總特別難受,為什么呢?當企業按照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鄉野與草原的時候,會受到很多的制約,比如一個辣椒,四川的辣椒特別好,但為了達到90%就要用西北的辣椒,這就非常鬧心。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探索,進行了品牌的一次升級,這次升級為西貝西北菜,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谷雜糧。把90%的說法給拿掉,那“民間”為什么也拿掉呢?
在那時候的判斷是說,中國的菜系是按區域劃分的,民間菜這樣一個說法不符合大家分類的習慣。做了一段時間以后問題又來了,因為西北菜涵蓋的范圍太大了,團隊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失去了焦點,大盤雞、肉夾饃、涼皮等等都是西北菜,到底要不要上菜單,這個事情就變得極其麻煩,當你什么都是的時候,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又提出了西貝中國烹羊專家。其實很多人到西貝是吃羊肉的,而中國還沒有一家是以羊肉來安身立命的餐飲企業。西貝在羊肉的原料和加工上都有非常好的優勢。但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它不是西貝的,西貝的店面也好,西貝的產品線也好,西貝的各方面也好,其實不是烹羊專家,要做烹羊專家就要做一個非常大的調整。所以,這個方案很快被否定了。
為什么最終又回到西貝莜面村呢?餐飲行業有個特征,叫一招鮮吃遍天。對于西貝來講,莜面代表了一種獨特性,代表了健康的屬性,有機會像涼茶、紅牛一樣開創一個全新的與眾不同的品類。但同時也有它的問題,就是莜面的教育成本高,需要的時間會很長,開創新品類就會有這樣的風險,但一旦做出來就會非常厲害。雖然最初的困惑并沒有解決,但從開創一個新品類的角度出發,包括莜面的獨特性和健康性出發,最終回到了西貝莜面村。
▲怎么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水寶地?
大家可能會問,我怎么找到我的風水寶地,會不會也得像西貝一樣經過這樣的折騰才能弄清楚“我是誰?為什么買我?”,有沒有一些規律性的方法。在這里我給大家給出幾個基本原則,供大家參考:
首先,在找風水寶地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利用本能和常識。
太多的理論、技巧學進去之后,就會蒙蔽最本質的東西。當大家認識到品牌的本質就是要代表一個不同的分類后,接下來就要憑借本能和常識找到這個分類。能不能做靠常識,要不要做才靠調研。拿海底撈舉例,它代表了四川火鍋,并且在顧客的認知里面占據了這個分類。如果你想要做又一個四川火鍋就已經沒有機會了,不管你取什么名字,必死無疑。這時候你就需要利用本能和常識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分類,你可以做一個人吃的火鍋(呷哺呷哺),也可以做個魚火鍋(新辣道)。經常坐飛機的人,可能會在飛機雜志上看過這樣一則廣告,就是一款可以在水里打的手機,這就是典型的用調研作出的分類,但試想消費者在什么時候才會想起要買一款可以在水里打的手機呢?
▲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品類。
為什么要找大的品類呢?因為大的品類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那么品類大小怎么看呢?西貝賈國龍經常說一句話,吃得住,就是這個東西得吃得住,很長久,很主流。現在整個餐飲剛剛打開,處于布局期,布局期是有余地來選的,再過十年就沒得選了,現在還有機會,所以,要找一個吃得住的東西。
▲要看到趨勢。
尤其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市場,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這時候更需要看清大的趨勢。張瑞敏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就是這個意思。要基于未來看現在,基于未來找自己的風水寶地。
總而言之,當我們在找自己風水寶地的時候,小的東西反而容易吃得住,發展的更快,更容易做大。還有就是這個品類在人們認知中的位置足夠強大。
▲為什么西貝有點貴,但不影響排隊?
這幾年所有人都說西貝有點貴,為什么西貝不降價?我告訴大家,未來的三年之內,西貝不但不會降價,而且會取消目前的各種優惠措施。為什么這樣呢?簡單講,千里為官只為財,作商更是為財,財對應的是價格,價格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調控的手段。傳統的營銷理論認為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人多的時候可以漲價,人少的時候需要降價,把價格當做一個調控手段來使用。
▲價格是目的,而不是調控手段
價格是品牌頂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開始就要設計好的。同樣是一部手機,你可以賣五六千,也可以賣一兩千,原則上都可以做。但兩種價格的做法完全不一樣。另外從外部來看,消費者是通過價格來認知價值,價格不同,消費者對你的認知也就不同,如果價格變了,消費者對你的認知也就變了,你存在的理由有可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價格是目的,做企業所有的行為是實踐你的價格。
另外,從長遠價值來看,一定是高價打敗低價。只有企業取得足夠的利益,才能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否則就只能省,省來省去企業就省沒了。試想一下,如果加多寶當時做涼茶的時候沒有把價格定在三塊多,而是像可口可樂一樣定在一塊多,那怎么保證大規模的營銷推廣和渠道鋪貨,怎么把一個邊緣的藥飲做成主流飲品,更別提在國內打敗可口可樂。此外,當你是高價的時候,篩選出來的客群就是高勢能的人群,品牌從來都是從上往下做才能做起來。
所以,價格是設計出來的,價格是目的。有些企業家可能會覺得,我做了這么多年,就是這個價格,要重新設計不可能。但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價格是你去實現的目標,不能作為調控的手段。尤其是巨頭打過來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降價,這是很無知的行為。
▲低價戰略,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貨
低價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戰略?是有可能的。低價要想成立,就必須要解決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貨的問題。剛剛舉了一個案例叫小米,小米的成功就是低價戰略。如果一千多的智能手機不能解決低價不掉價的問題,它就不存在。小米的參與感、粉絲營銷等各種手法,最終都是在解決低價而不掉價的問題。
在中國的餐飲界,有一個品牌也成功的將低價作為戰略,叫外婆家。外婆家是典型的低價戰略,他是通過環境的超值溢價實現它的低價戰略。當然外婆家的問題也很大,雖然它解決了讓低價不掉價,但沒有從根上解決我是誰的問題。外婆家是誰?去外婆家吃什么?雖然他們搞了一個我家就在西湖邊,但這個解決不了問題。
▲大店都轉死了,為什么西貝轉成功了?
西貝的小店開出來,業內有很多人參觀,大家很驚訝,萬萬沒想到一個傳統的大店會轉成這樣一個小店,跨度如此之大。完全是兩個人,以前是一個陜北來的大叔,現在變成了城市里時髦的白領。這是怎么完成的?當然是一步一步探索來的。
首先是位置上的變化。
以前都是三環以外開大店,堅決不到城里去。現在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商圈,未來大店就不開了。
業態完成了巨大的轉變。
之前我們稱之為西北特色,現在是休閑餐廳。過去去西貝是獵奇心,現在去是想享受,覺得那個地方還挺酷的。這樣就從一個小眾的東西成了主流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它的顧客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
它的顧客不再是大爺大媽了,現在小店的主流人群是城市白領。其實一個品牌最終的狀態是什么呢?大家不用糾結,到店里去看就好了。一個品牌的外化,最終就是你顧客的狀態,如果你的顧客都是土豪,那你就是個土豪品牌,如果你的顧客都是小白領,那你就是個年輕品牌。
西貝完成了這樣一個重大的轉型。
那么西貝是如何開出來充滿魅力的小店的呢?
▲第一,反裝修,用劇場的觀念打造餐廳。
在中國的餐飲界,店面裝修已經到了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地步。在裝修上無止境的嘗試是為了提高環境的溢價能力,但這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嗎?
我們認為裝修是屬于上一代的理念,未來的理念是用劇場的觀念來打造餐廳,因為裝修是永遠沒有止境的,這樣打下去沒有意義,新一代的餐廳必然是劇場的觀念。劇場是什么?是小劇場,舞臺、燈光、美術,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把故事講好,觀眾是沉浸在里面的,觀眾是演出的一部分。
裝修是一個靜態的,是一個冰冷的東西,但劇場是一個互動的東西,是一個有主角有故事的地方。西貝的主角就叫大廚,而所有的顧客也要參與其中。用劇場觀念打造出來的餐廳是什么狀態?有人的時候非常生動和熱烈,沒有人的時候很普通。
用裝修的觀念打造出來的餐廳是什么概念呢?沒有人的時候嘆為觀止、美倫美奐,有人的時候覺得就那么回事。所以,在裝修上沒有必要那樣,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第二,反明檔,價值可視化。
明檔做了好幾十年,各種明檔都出現過吧。為什么明檔不能解決問題呢?因為誰都可以做明檔。我們不能只用明檔,而是要價值可視化,就是顧客買你的理由,你得讓顧客看得到,要不斷地在你的劇場里放大和增強這個信號。
要想勝出,就得明明白白說,我是誰和為什么買我,并且在劇場里呈現出來,這是劇目的高潮和核心環節,我要讓所有人都看得到,所有人都欣賞,這就成功了。
西貝這個劇場里主要演員是大廚,還有一個配角就是莜面妹,每天上演美食劇。今年我的一個客戶說要干明檔,我說沒有用,因為那是上個時代的東西。
另外,要有焦點。劇場一定是有焦點的,劇場不可能好幾個地方同時表演。為什么要有焦點呢?這就是為什么愛看電影的原因,為什么電影好看?因為它是剪輯出來的,永遠有焦點,沒有別的干擾因素。
做餐廳也一樣,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焦點,爐魚找到了碩大無比的爐子,但僅僅是讓你看,高級的狀態是不僅能看,還能參與,還能互動。
▲第三,反端莊,不端不裝有點二。
過去看,所有餐飲企業在設計環境的時候,都試圖用環境去欺負人。過去我們都試圖用環境來征服別人,用環境來壓迫別人,讓別人覺得他可真厲害,這是過去式。
為什么?互聯網帶來最大的特征是每一個人真實的連接在一起,把以前自上而下的給打破了,每一個人都被放大了。現在的80后、90后生下來就是連在一起的,生下來就要表達,生下來就要參與,生下來就要開放,要平等,要互動。
你做餐飲還想搞一個高大上的壓迫你,肯定不行。所以,我們要知道未來的消費者要的是什么,不能再端著了,也別裝了,把自己打開跟消費者互動起來。
賈總老說要有點二,這個二就是要有趣味,要好玩兒,要有特點,不然80后、90后會拋棄你的。我說的品牌的狀態跟客人的狀態是直接對等的,如果我們的餐廳里永遠是老頭老太太吃飯,就會被80后、90后認為是過氣的品牌。這就是西貝一直在探索的,終于完成了比較大的轉變。
▲西貝品牌的三級跳
大家都感覺,西貝的品牌近幾年變化特別大,好像一下就人盡皆知了,回過頭來看,這得益于西貝這幾年傳播上的一些打法,這個被營銷界稱為西貝品牌的三級跳,就是2012年的黃饃饃,2013年的聯合國,和今年剛做完的張爺爺掛面的事情。
營銷界為什么這么認可這幾年的大事件營銷呢?因為通過這幾次營銷活動,西貝的品牌一年一個臺階,很多以前不喜歡的人喜歡了,很多以前不來的人來了。
▲《舌尖》營銷:走了黃老漢,來了張爺爺
2012年和2014年都是做《舌尖》營銷,《舌尖》營銷被營銷界定義為中國最成功的事件營銷之一。到現在為止黃饃饃就賣了3000萬個,空心掛面是預計今年銷售一個億,到昨天的統計數字,已經是賣出了5600多萬元,全年一個億是沒有問題的。
《舌尖》是全世界電視史上沒有過的事情,一個以美食為主的片子火成那個樣子,能量非常大。現在傳播實在是太難做了,信息太多了,土豪也太多了。很多企業家都感嘆,大把的錢撒下去連個水花兒都見不著。所以,我們做傳播必須學會借力,學會打太極,四兩撥千斤,學會用杠桿,找個支點,地球都能撬起來。
西貝的這幾次事件營銷之所以都能有巨大的影響力,原理就在于借力。2012年和2014年,兩季《舌尖》,西貝一次都沒落下。
西貝一直在說“用最笨的方法做菜”,“好原料、笨工藝”。但顧客對此的認知并不清晰。《舌尖》是什么呢?整個舌尖播完,沉淀在觀眾心里的,就是用最天然的原料,最傳統的工藝,用心呈現出來的美食,以及在此背后的鄉土人情。我們找到了黃老漢,找到了張爺爺。然后跟西貝的品牌進行對接,西貝“天然原料、傳統工藝的西北菜”的認知瞬間就被激活了,大家突然明白了,西貝原來是這樣的一家餐廳啊。
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后,都可以炒冷飯。我們的合作客戶旺順閣,他們的魚頭泡餅是正兒八經上了《舌尖1》,有一集就是在他們家后廚拍攝的,但是《舌尖1》播出的時候,他們沒有用起來。我們介入后,在《舌尖2》播出之前,我們就做好了策劃,借力《舌尖2》的熱播做了一系列的營銷推廣,今年他們的增長率在40%以上,都出乎我們的意料。
▲走進聯合國:搞定潘基文,意味著什么?
再說說聯合國的事情,2013年賈總決定改回西貝莜面村,品牌要跟消費者溝通,這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莜面是什么。莜面其實是燕麥面,怎么讓消費者收得到?過去常規的做法是教育,用各種方法跟你說莜面好,現在用一個什么樣的力量把它激發出來呢?
這時候來了一個中國美食走進聯合國的活動。這個事情意味著什么?在我們看來,這又是一次四兩撥千斤的好機會。為什么?因為聯合國這三個字能量巨大。
聯合國在美國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它是領導機構,是全世界的領導機構,是最權威和最高大的機構。比起《舌尖》來,這個能量更大更穩定,一定要拿來用。
莜面是聯合國認可的美食,這就意味莜面好啊,不用教育大家就都知道了。我們的專業上,管這個叫作信任狀。信任狀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天天都可以掛在那里,顧客看到了就相信你好,應該買你。
但是聯合國怎么讓大家看到呢?僅僅“聯合國”這三個字力量還是有點小。所以,就需要搞定潘基文。只有潘基文這張臉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聯合國。有了潘基文就夠了嗎?還是不夠,我們做傳播會有一個加持的概念,這個能量已經有了,你再加持一下。
美國主流媒體有沒有能量?有,能量太大了,因為中國都信美國的媒體,美國的媒體在全世界都有能量,好,美國主流媒體的加持。最后大家會看到,西貝走進聯合國這個事情登上美國三大主流媒體。
所以我們去美國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了,接下來的都很簡單,都是有準備之戰。
▲品牌之道:真心對人好,真的能做到
為什么西貝這幾次的營銷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呢?背后的原理,我稱之為社會心理學的洞察,做營銷一定要研究這個。弄明白了這個,你就會明白熱銷意味著什么,你就會明白稀缺意味著什么,你就會明白權威意味著什么,甚至你能體會到制服具有制伏的力量,這都是非常根本性的東西,它是人類基因里就有的力量。
最簡單的,熱銷,熱銷就是從眾,為什么從眾這么厲害?那是因為人類在洞穴時代就知道大家在一起才安全。把根本的道理搞明白了之后,一給就有,關鍵是要掌握這套方法,掌握這套理念,而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和理念做品牌了,那樣做是做不出來的。
“早醒三天快活三年”,趁著大家都還不太明白,你要趕緊弄明白,趕緊在消費者的大腦里注冊。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有經驗,其實我們經常去吃的餐館就那么幾個,你要做的就是要進入到那個名單里,并且讓越來越多的人的名單里有你。
那個名單里沒有你,那你的生意得多么辛苦。要做這件事情不要傻干,企業有多大都不夠大,要學會聰明的做事情,要獲取外部的能量,去接通消費者大腦當中的本能和常識,這樣才有可能在這個信息紛繁、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說到最后,剛才講的這些其實都只是品牌的術,是具體的方法和路徑,而并非品牌的道。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品牌的常道是什么呢?道德經里說“水幾近于道”,水為什么接近于道呢?水利萬物而不爭。
這些年一路做下來,我理解的品牌的常道大道恒久之道,就是水之道,就是真心對人好,真的能做到。西貝就是這樣一家企業,發心動念真的對人好,然后又真的去做到,這樣的企業就無往而不勝。
(本文為樊娟的多次演講資料整理,內容未經本人審閱)
來源首席品牌官
▲餐謀長聊餐飲 (AD:Canmouchang)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 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本文由趙俊亦重新整編,文章有增減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