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70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這家位于巴黎左岸圣日耳曼大街13號的咖啡館,已經有著330歲的高齡。
它的鐵桿粉絲拉出來,是絕對的全明星陣容:拿破侖、盧梭、伏爾泰、海明威、狄德羅、雨果、巴爾扎克……17、18世紀幾乎所有的名人,都在這里喝過咖啡。
這家骨灰級的咖啡館靠什么度過漫長的三個世紀?內參小伙伴咖sir委托旅居巴黎的朋友Claudia,親身走進Le Procope 一探究竟。
黃金地段恒久遠
在走進這家咖啡館之前,我特意從維基百科上搜索了它的歷史。
1686年,一位叫Le Procope的西西里人開啟了這家咖啡館的傳奇之旅。如今這家咖啡館已有330歲的高齡。
始于1686年的Le Procope咖啡館
Le Procope咖啡館,坐落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大街13號。中世紀時,這里是巴黎左岸的中心地帶,日常生活相當的熱鬧。
當時,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左岸成了從巴黎去凡爾賽宮的必經之路,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的達官新貴、社會名流紛紛來此建造公館,逐漸形成中產階級社區。
Le Procope便在這個時機,在塞納河畔左岸這個黃金地段,開啟了它的傳奇旅程。
歷史再一次證明:黃金地段恒久遠,百年老店永流傳。
一頂帽子的背書能力
咖啡館正門,一側的櫥窗里便是這家店的“鎮店之寶”——拿破侖那標志性的帽子。
拿破侖當年用來抵押咖啡錢的帽子
我在櫥窗前駐足觀賞,服務生察言觀色,熱情介紹起這頂帽子的故事:
相傳,在拿破侖還是年輕小軍官的時候,有一天來這里喝咖啡,因身上沒帶錢,便把這頂帽子押在這里抵賬。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那個付不起咖啡款的年輕人,會成為拿破侖帝國的締造者。
故事很簡單,服務生卻講的滔滔不絕有聲有色,仿佛見證了當時那個小個子男人掏不出錢的尷尬。
Le Procope把這個故事從眾多先哲故事中拈出來涂脂抹粉,成為咖啡館歷史和品牌的招財貓。
從咖啡館到咖餐廳
沒錯,這家最古老的咖啡館,如今也轉型咖餐廳了,外面的門牌也從café變成Restaurant。
變身咖餐廳,咖啡+傳統法餐
菜單上在咖啡之外,還供應酒燜仔雞、蝸牛等傳統法餐。
招牌菜倚老賣老的名曰:1686。
當然,法餐依然主打歷史明星牌。其中最有名的是“哲學家套餐”,前菜、主菜外加甜點,完全是按照傳統手法制作。
一個套餐下來,大概是35歐元。價格適中,菜量可以,但不夠精致,口感無可圈點。
當然要喝上一杯咖啡。事實上大部分人正是因此而來。
我點了一杯Nespresso。
喝完后可以肯定的說,這家老店活過漫長的3個世紀,絕絕然不是靠咖啡品質。
“我們賣的是18世紀的味道”
很顯然,今天的Le Procope售賣的是它的歷史。
Le Procope咖啡館有句流傳很久的廣告語:藝術家與文學家的約會之地。
走進大堂,四面墻上掛滿了偉人的畫像。看著面熟的有伏爾泰、盧梭、狄德羅、雨果、巴爾扎克等等。
無一例外,這些大咖都是Le Procope咖啡館標榜的“鐵桿粉絲”。
在二樓臨窗的屋角,現今仍擺著一張椅背上刻著海明威名字的椅子,名曰“海明威之椅”。據說海明威正是在這把椅子上,完成了他的《太陽照常升起》;
另一角,則是標有“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專屬的書桌,他在這里醞釀了啟蒙運動……
伏爾泰的書桌, 放在咖啡館一角
衛生間的稱呼很有十八世紀的特點,不寫“Toilettes”,不寫 “WC”,而是“Commodité”,意思即“方便”,法語里的文雅表述,一如中文中的“更衣”。
衛生間門上分別用“Citoyen”(男公民)和“Citoyenne”(女公民)來標志。
站在門前,你嗅到的,完全是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氣息。
今天的Le Procope,為顧客提供了一個神奇的時間隧道。在這里,你能感受到當年那些有能力撥動歷史時針的人物,正在高談闊論,冥思苦想,激烈爭辯,啟蒙的思潮由此迸發。
——看,它無意間扮演了一個思想孵化工廠的重要歷史角色。
來源:微信公眾號“咖門”
作者:Claudia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咖門》近期文章一覽
咖客 | 鄭松茂的咖啡O2O實驗:一年新開1000店,精品咖啡進縣城
漫談 | 同是"樓咖",我們為什么在星巴克面前一敗涂地?
咖客 | 星巴克高管親授:咖啡館選址6原則
漫談 | 獨立咖啡館轉型的5種姿勢
咖客 | 東岸咖啡守則:與星巴克做鄰居,把砂糖放在店門口
咖界 | 貓屎咖啡收購案幕后:咖啡陪你負債超10億,貓屎轉向ZOO COFFEE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