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陣亡”餐飲O2O項目警示錄:投資人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3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盤點

    2015年下半年,資本寒冬論甚囂塵上,一個個“陣亡”的O2O項目,讓“融資難”成為壓在創業者們心頭的大山。

    可再“蕭條”的年景,投資人也有大出手:8月下旬,餓了么完成6.3億美元F系列融資;生活半徑獲得了C輪3億元融資;黃太吉B輪融資1.8億人民幣的BP公開后,投資人又追加0.7億人民幣,共獲得融資2.5億人民幣……

    很多人把項目的失敗歸結于缺少資金、融不到資,這個邏輯關系其實已經顛倒了。為什么融不到資?項目本身盈利模式不清晰,掙不到錢,未能創造價值。

    因為,投資人向來只會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只有自己把炭火生起來了,才有可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餐飲老板內參 顧弘 發于北京

    一、“平臺黑洞”:中小外賣O2O淪為炮灰

    “陣亡”項目代表:叫個外賣、壹外賣、飛貓送餐

    O2O領域,向來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為了爭奪頭把交椅,燒錢模式雖然粗暴卻見效,它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餐飲O2O界的主流玩法。

    有著BAT背景的外賣巨頭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到家美食會等,通過不斷地燒錢、補貼、砸流量、搶用戶等手段掀起了用戶爭奪戰。

    在這場“平臺黑洞”漩渦中,一大批中小外賣品牌淪為“炮灰”。如叫個外賣、壹外賣、飛貓送餐等,它們多數于二線城市起家,與外賣巨頭的戰術特征趨于同質化,難獲融資,最終被淘汰。

    二、自毀長城:深陷內斗、行業宣戰無法自拔

    “陣亡”項目代表:飯統網、食神搖搖

    一些O2O項目起步早,發展勢頭也不錯,但最終卻沒把心思放在正地方,可謂是“起了大早,集卻沒趕上。”

    叱咤餐廳預訂領域十年的飯統網在2014年4月退出歷史舞臺,有人說它曾經是“最成功的O2O餐飲企業”:覆蓋中國80個主流城市、50萬家餐廳第一手信息。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O2O領域,不轉型意味著被淘汰。早在2010年,飯統網曾比大眾點評更早提出做APP的思路,轉型移動互聯網可一直拖到2011年11月,用了兩年的時間才上線了一個功能非常差的產品,讓它失去了先機。

    2012年中后期,飯統網內部斗爭嚴重,不少公司總監級老員工流失,令飯統網元氣大傷,最終難逃失敗厄運。  

    食神搖搖上線半年,紅杉資本領投,17名員工,600萬用戶,起步堪稱完美。

    但它響徹業界并非因為產品本身,而是它跟大眾點評關于抄襲的論戰,甚至喊出了“用三年時間趕超大眾點評”的口號,遭VC潑冷水,最終于2014年夏天,團隊被整體賣給了美麗說。

    相關閱讀:

    在線訂餐企業飯統網,運營10年昨日關閉

    盈利不足:用戶痛點不“痛”、供需兩端不平衡

    “陣亡”項目代表:燒飯飯、筷樂777網

    衡量一個餐飲O2O項目的盈利模式是否可行,有以下參考系數:

    第一,是否抓住了用戶痛點;

    第二,平臺兩端的供需關系是否平衡;

    第三,能否標準化、規模化運營。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模式設計,才具備盈利的空間,否則只能是痛點不痛、紙上談兵。

    “需求這端不著邊,供給也不著邊,中間幻想一個百億市值的公司”,這是經濟學家許小年眼中的O2O。

    燒飯飯設計商業模式時,張志堅選擇了“淘寶”平臺模式,他認為“京東”自營模式在上門廚師O2O項目上不可持續的。企圖打造一個開放的上門做飯廚師平臺,不雇傭全職廚師,讓他們以兼職的形式借助平臺創業。

    不從廚師的每一單里抽成,希望從餐飲上下游產業鏈上進行延展。比如,上游可以切入食材、生鮮、酒水,下游可以在喜宴中出租餐具等。

    愿望是美好的,可現實是殘酷的。從日期望訂單量1萬到1千,團隊發現,市場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難以實現規模化運營,盈利空間有限。

    同時,廚師上門O2O服務的供需兩端不平衡。比如,當年夜飯等節假日需要大量廚師上門服務時,酒店也是最繁忙的時候,廚師很難出去做兼職。這就出現了廚師數量與用戶需求無法匹配的現象。

    打造“餐廳淘寶店”模式的筷樂777網,以訂座作為用戶痛點切入,最終發現,訂座可能只是一個偽需求,并非真正的痛點。

    創始人單丹丹花3個月游說了1000家餐廳加入,但用戶卻只有1000個左右。抓住了商戶,卻抓不到用戶,無法保持供需兩端平衡的問題同樣存在。

    相關閱讀:

    “燒飯飯”宣布停業,贏利模式不清的餐飲O2O項目將大批陣亡?

    物流成本高:低頻次、低客單價,被自己的訂單打敗了

    “陣亡”項目代表:呆鵝、西木良伴

    一些項目在為訂單發愁,卻有一些創業團隊拿到了流量,最終被自己的賬單打敗。

    2014年4月成立的“呆鵝早餐”,一開始餐食生產、線上設計、線下推廣都很不錯,可是,隨著“粉絲”越來越多,藍耀棟覺得有些不對勁了:配送成本太高。

    以純利10%計算,做1000萬元利潤,需要1億元銷售額;以20元/份早餐計算,1個工作日需要銷售2.5萬份早餐;實現此目標,需要深耕2-3年,并需要投入自提柜……總而言之,本就微薄的利潤都被物流吃了。

    如果提高客單價呢?因為早餐的價格彈性太低,銷量會迅速下滑,得不償失。2014年的平安夜,無奈的藍耀棟宣布“呆鵝”中止。

    在北京做涼皮O2O的“西木良伴”創始人栗明遇到了同樣的難題:涼皮作為午餐,訂餐時間非常集中,只能增加人力完成配送,但人均15元左右的客單價不足以覆蓋所有成本。隔壁做小龍蝦O2O的,雖然一天只有20單,不及他的5%,卻能賣6000元,并實現盈利,因為高客單價覆蓋了物流成本。

    所有to C的項目,用戶分布隨數量增長,最終都會呈現發散特點,需要增加大量人力配送成本。因此,外賣O2O必須要占領以下“制高點”:高客單價、高頻次,兩樣中至少占一樣,以此來稀釋物流配送成本,保持盈利。

    相關閱讀:

    呆鵝創始人藍耀棟:用一輛特斯拉交學費,證明早餐外賣是個坑!

    呆鵝來了!不愿伺候馬云,阿里老兵辭職打造早餐外賣品牌!

    閉環之戰:各環節不打通,總會有“空子”被鉆

    “陣亡”代表項目:排隊通、e食e客

    目前,提供餐廳訂餐、訂座、點菜的平臺不計其數,很多平臺將這些功能與支付環節打通,形成閉環。因此,單做訂餐、訂座、點菜環節的排隊通、e食e客等平臺,被淘汰已屬必然。

    雖然目前難以擺脫燒錢,而未來的餐飲O2O不會建立在盈利模式模糊的燒錢補貼之上,不是簡單地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也并非由線上引流線下消費。

    它應該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能夠構建出良性的生態循環,用服務貫穿始終,最終實現平臺、商家、用戶三方共贏的目標。

    編輯:內參小然君

    【推薦】內參新書《餐飲O2O你也學得會》+餐友匯VIP

    價格:49元

    購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了解目錄: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

    企業團購咨詢:陳先生 15600710005

    下單后兩個工作日內發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602.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0月27日 02:51
    下一篇 2015年10月27日 13:4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