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參會
1885期
即將5歲的探魚,目前全國已有200多家店。
烤魚曾異常火爆,大街小巷都能聞到味道,但大浪淘沙,活下來且不斷擴張的,并不多。
探魚的門店在持續增加,今年2月又在美團平臺開通了外賣。10個月過去,外賣營業額突破1億元。在烤魚品類里,這是唯一。
除了探魚,創始人王力加手里還有3個餐飲品牌。為了優化口味他往往死磕細節,不僅創新烤魚外賣包裝,還主導研發了世界首臺放在餐廳里的河粉機。
◎ 餐飲老板內參 孟北 發自廣州
1
唯一一家
外賣超過億元的烤魚
“我們今年烤魚外賣的營業額,突破了一億。”王力加以往很少透露數字層面的東西,和他聊天,談論更多的是產品的改革、人員的培養等。
這次,王力加首次提到了探魚外賣的成績。團隊其他成員補充說,實際上,烤魚外賣在今年2月才正式上線,“據我們掌握,其他烤魚品牌加起來也不到一億。”
王力加很謹慎,馬上轉過頭問,“你說的這個情況,有數據支撐的是吧?”得到肯定答復后,才回過頭來。
線下門店是外賣的宣傳窗口。在內參君探訪的幾家探魚餐廳中,入門處顯眼的位置,都有廣告牌顯示可以點外賣。點餐過程中,服務員也提醒了內參君。
烤魚的外賣不好做,是因為很難呈現咕嘟咕嘟熱騰騰的感覺,探魚怎么做的?
王力加說,技術上的東西也在鉆研。“我們做了一個發熱的裝置,在業內是第一個發明的。用錫箔紙做成鍋狀裝烤魚,配送一個架子,架子下面加熱,烤魚就能保留住堂食的感覺。”
此外,探魚還借鑒了自加熱小火鍋的形式,推出了一人份,直接面向加班人群和宅一族。幾個月下來,探魚外賣的好評度,幾乎與堂食沒有差別。
探魚團隊分析,首先包裝上他們做的特別用心,保證比較好的口味的同時也避免了漏撒湯汁的情況;另外,因為在外賣平臺有一些優惠,綜合感官超出了用戶的預期,可能就受到了好的評價。
“其實消費者最在意的仍然是口味,我們把口味做好,服務也做好,消費者自然越來越認可,我們還是挺開心的。”王力加笑著說。
2
世界首臺放在餐廳里的河粉機誕生
為了保證口味,在細節上死磕,這大概是王力加身上比較明顯的特征。
2018年8月,蔡瀾越南粉內地首店落戶深圳,在此之前香港中環已經開出一家店。作為蔡瀾的合伙人,王力加負責運作“蔡瀾”這個品牌,并在一個多月后,將蔡瀾點心專門店落地。
王力加(左二)與蔡瀾(左三)為蔡瀾Pho內地首店剪彩
兩個品牌,都講究一個“鮮”字。越南粉店,首次把制粉機放在了店里,所用的香料也種在店里;點心店,35種點心卻有40名廚師,手工現做現點現蒸。
接受內參君采訪時,蔡瀾對于王力加夫婦評價頗高。“我們談得來,理念又很相近。如果你到他們辦公室去看,你就會發現,最好的管理人才他都請過來了。”
而王力加,也將這兩個品牌的落地,視作2018年自己最大的成就。
“比如我們那臺制粉機的研制,真是花了很多力氣。”王力加告訴內參君,在越南,制粉機都是大型的,占地幾十上百平米,根本不適合放在店里。
但蔡瀾和他都覺得,現做的更好吃,于是他就去越南找制粉機廠商。“到了才知道,他們用的制粉機其實都是我們國內生產的,我們就又找了廣州的一家。”
因為不是大批量使用,只需要生產一臺,對方開始還不太愿意接這個活兒。
“我去了十幾次,給他們講我們未來的規劃,講匠心的理念,講顧客體驗的升級,講要提升我們中國制造業的趨勢及競爭力,前前后后一年多,這臺‘微型河粉機器’才生產出來。”
“我們做了全球第一個出現在餐廳里的制粉機。”王力加說。
3
最文藝的烤魚店
5年做了200多家
王力加做探魚,差不多剛好是五年前。
在深圳海岸城購物中心開業時,這個24小時營業的餐廳,當天足足翻了16輪臺。其階梯式的打折方法:3天3折,4天4折,5天5折,后來也被全國無數商家模仿。
消費者稱之為“深圳最文藝烤魚店”,一夜之間火爆全城。精致的環境、恰當的口味,讓整個深圳都成了烤魚瘋,餐廳平日翻臺也達到9輪。
而這只是前奏,副歌的驚喜也是持續不斷。
六·一兒童節,探魚號召顧客穿校服霸占餐廳;到了萬圣節,餐廳送“血袋”給“吸血鬼”;在情人節,玩游戲解救單身汪……
和消費者的互動不斷升級,人氣和好評也順理成章。翻開大眾點評,探魚餐廳的綜合評價基本都在4星半以上。
用了兩年9個月,探魚突破了100家店;又用了1年7個月,探魚擴張到70多個城市,突破全國200家店,每年賣出的烤魚達到千萬條。
加上撒椒、蔡瀾Pho、蔡瀾點心專門店,王力加的甘棠明善集團旗下,有了近220家店。
“開始階段,探魚也走了加盟路線,但為了保證品牌品質和服務質量,我們開始全面地幫助加盟商做管理。管理上,我們更加有經驗,對市場情況的了解也比較全面,讓加盟商少走彎路。”
如此一來,總部的管理壓力增加,在整個2018年,王力加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內部結構,因為明年還要繼續擴張。
“總體來講,明年開的新店數量大概會有幾十家,主要是探魚品牌。”盡管一些人對明年的形式不太樂觀,建議以穩為主,但王力加認為,探魚在過去的5年里,一直在積累經驗、沉淀內功,新店的開發也有比較嚴謹的考量,對比過往開店的情況,參考了很多數據。
王力加很明白,一個能力強的老板,能管3家店到10家店,可能不需要團隊;到了10家店之后,基本上就無法掌控。
“10家店到30家店是一個關口,30家店到100家店是一個關口,100家店到300家店又是一個關口,我們正處在這個位置。”王力加說,自己和團隊會時時觀察、總結、復盤,總體還是樂觀的。
4
應對市場變化
要回歸到基本去
王力加是樂天派。
比如問這五年有過什么挫折,王力加笑笑說,好像一直都挺順利的。
但他并不是沒有壓力,比如上面提及的人員壓力。“想要超越300家店,這個過程當中內部的管理機制、管理流程、文化管理方的一些轉變,會面臨一些壓力。”
不過王力加很快又說,這算是一個正常的挑戰吧,“當你感覺比較吃力時,正是你要上一個臺階的時候。下坡路當然好走,一坐就出溜下去了,但你在上坡的過程中,肯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如果總結自己的這一年,王力加用了兩個詞,一個是變化,一個是回歸。
“餐飲市場變化很快,外圍市場的一些變化,餐飲業包括互聯網+的應用的一些變化,還有政策方面的一些變化。”而應對這樣變化的方式,是回歸。
王力加說,可能前幾年餐飲業比較注重營銷推廣層面,而且過分重視餐廳內部的設計和裝修。
“最近特別是今年,大家更注意的就是好吃、好的體驗。我們會發現影響口碑的仍然是那三點,第一個是口味,第二是服務,第三個是環境。”
事實已經證明,僅靠噱頭起家的網紅餐廳最后只是紅那么一下,然后可能就煙消云散。“今年和去年下半年,餐飲業明顯在回歸到一些核心的本質,這是一個好事。”
感受到的消費升級,或者降級,明顯嗎?
王力加:隨著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加上物質和精神生活逐漸豐富,大家對生活細節、品質的追求更高了。
之前很多人喜歡跟風,現在消費者就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有自己的辨識能力,餐廳產品的好或者壞,能夠有他自己的認知,更趨向于獨立、理性。
消費意識的改變,也不是意味著一定要漲價或是降價。簡單來說,消費者由以前買貴的,現在變為了買對的。
怎么看待三四線城市的機會?會不會去布局?
王力加: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逐漸轉移到三四線城市,這個市場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大。
我們首先肯定是先把已經存在的市場做好,然后再進一步去三四線城市發展。就我們看來,品質是最重要的,把品質夯實了以后,三四線市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說品質還沒有做到我們心中的標準,單純地只是拓展渠道而開進三四線城市,對我們來講意義不是那么大。
社保入稅,對企業影響大嗎?
王力加:說實話,對我們幾乎沒什么影響,企業達到這個規模,必須正規化、規范化,我們兩年前就這樣做了。
我們公司將近1萬名員工,隨便一個員工離職,因為社保問題產生點糾紛,消耗的人力、財力和口碑,都比不正規的時候代價大。
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企業會用一些小時工,或者外包。勞務外包我們是沒有的,勞務外包肯定會降低員工的滿意度,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復雜,小時工我們也比較少用。
探魚是怎樣長成為大魚的?在中國餐飲創新大會上,王力加會揭曉更多。
整體行業嚴峻的當下,明年應該怎么干?歡迎關注12月28日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和1000+餐飲人共同尋找答案。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購票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王梅梅 視覺|劉凱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黃粱一孟”黃了|餐飲老炮的跳坑經歷|喜家德高德福 降價后利潤上升|日版星巴克進中國|年營收10億背后 專訪外婆家吳國平|呷哺賀光啟|味千拉面潘慰 首席勾搭官1:18689669219(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