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內(制作到用餐結束時間)的涼拌菜微生物50%不合格,有些甚至嚴重超標100倍以上,非常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在深圳有一家主做湘菜的餐廳,他用的涼菜是供應鏈企業預先制作好的,只用開袋裝盤簡單操作即可上桌。
“要是我自己去買食材,在涼菜間現場烹制,過程復雜,利潤低食品安全也一直擔憂。”
這位老板想得很明白:他主要是做湘菜的,只要把小炒琢磨透,味道做出競爭力就行了,其他菜品能外包就外包。
鐘鼎創投合伙人湯濤說,第一,更多餐飲會在工廠和中央廚房做粗加工和預生產;第二,餐廳現場的廚房會用更多標準化的廚具來做生產。
隨著行業的單點競爭逐漸轉向系統化競爭,餐飲連鎖化大勢所趨。
因此,餐飲企業迫切呼喚能夠提高系統性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助力自己實現轉型升級,餐飲業的供應鏈第三方專業服務機遇凸顯。
我國速凍食品行業起步較晚,目前處于較快增長時期。據Frost&Sullivan研究,國內速凍食品行業規模由2013年的82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34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14%。
對于冷凍食品而言,火鍋制品風頭正勁,菜肴制品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而涼菜作為一個不為餐飲老板所重視的細分品類。
越來越多的餐企選擇第三方供應鏈,外婆家放棄需要高額成本的之前自建中央廚房,而是采取了與供應鏈企業合作。
這種由中央配送中心的方式不僅體量輕、靈活性高,還優化了原料的定量和食材的供應渠道,極大的降低了外婆家的運營成本。
此外,外婆家的創始人在針對點單率極高但剔骨工序繁復的“鴨葫蘆”時,不僅讓團隊反復研究鴨子的剔骨工序并分解量化,還派出技術人員去供應工廠做培訓,最終將剔骨工作從后廚搬到了工廠,完成標準化輸出。
供應鏈上的效率優化直接延伸至后廚,從而提升了整體運營與出品效率。
供應鏈就像餐企的血管,雖然外面看不出來,但暗中保障著企業運轉。未來的餐飲競爭,供應鏈必然將成為核心。且依托大數據和技術供應鏈會越來越趨于完善。
餐企的競爭最終也會變成數據、技術、資源和渠道的競爭。在只有供應鏈中搶先建立優勢,才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

尤其在如今的新零售形勢下,供應鏈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再是被動的等待前端信息的傳遞,必須主動地參與到更加前端的服務消費者的工作中去。
越來越多的供應鏈企業參與到了餐企的新品研發中,蓋世也開始籌劃推出針對C端的產品在天貓等平臺上銷售。
這相當于,供應鏈企業一方面要理解市場和用戶,有洞悉產品的能力,還要有極強的整合能力,把它轉成標準化的工廠產品,最后還要保證下游銷量要賣出來。
也就是,研發工藝+工業生產+全鏈服務=餐飲供應鏈壁壘。
而對于供應鏈另一端的餐企來說,選擇、優化、升級自己的供應鏈,已經成了另一項基本功。
-end-
延伸閱讀
新年喜報:奈雪、船歌幾大品牌同獲巨額融資!
2021新年書單來了,提升認知的10本不容錯過!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瘋狂的咖啡市場,有新入局者,也有新生者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