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 期
初期增長靠產品,持續增長靠供應鏈——這句話已經變成了行業共識,但你真知道怎么做好它嗎?
◎餐飲老板內參 李新洲
最近,陸續有餐飲老板跟內參君反映:很多比他們好吃、便宜還火爆的“高富帥”品牌,秘密武器之一,就是掌握了優質供應鏈。而作為起步階段的餐飲企業,到底該怎樣拿到好資源?
前不久,一場主題為“為餐飲創業者打 CALL”專場論壇上,將太無二、井格和四有青年三匹餐飲黑馬的負責人,分享了他們做供應鏈的路程跟干貨。
摘錄精華如下,希望對困惑中的你有啟發——
1
中央廚房產能過剩
工業化生產餐飲人也不擅長
▼
金睿
井格重慶火鍋聯合創始人
井格在8家店之前,并沒有供應鏈系統,廚師長每隔兩三天會騎摩托車,去所有門店炒一次火鍋底料。
14家店時,發現這樣不能支撐品牌發展,花了半年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上了中央廚房。
標準化問題解決了,但很快發現新問題——用半天就能完成所有門店一天的底料用量,產能過剩,而工業化生產和管理也不是餐飲人的強項。
經過協商,我們決定把專業事給專業人做,很快把中央廚房關停了。
2
選擇適合的供應鏈企業合作,才是正道
▼
停掉中央廚房后,井格的核心團隊去重慶考察供應鏈,最終找到一家制作工藝和技術有優勢、銷售渠道還不完善的底料制作商。
我們就投資他們,繼續鞏固技術優勢,而井格的底料供應得到了充分滿足,訂貨量又化解它的銷售壓力,拓展新渠道時還能拿井格做背書。
到今天,井格的門店超過70家,依然和很多A類貨品供應商保持合作關系。
在企業初期門店不夠多、出貨渠道和出貨量不確定時,自建供應鏈風險很大。在行業資源極為豐富的今天,選擇適合自己的靠譜供應鏈企業去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
當80、90成為主力消費人群,大家習慣去百年老店體驗匠心情懷,在連鎖餐飲品牌里體驗美食和服務的儀式感,回自家廚房體會生活情趣。
餐飲零售化和場景分化是大勢所趨。
就像井格團聚熱鬧的門店場景,滿足了大家到店消費美食的體驗。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在自家的廚房享受美食時,保質期3到7天的即食和半成品食品將成為一種新主流,它對標準化的要求更高,同樣離不開供應鏈支撐。
3
餐飲競爭——食材競爭——供應鏈競爭
▼
周威
北京將太無二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做餐飲的競爭,首先是食材的競爭。
從點評數據發現:對日料來說,食客對食材新鮮度的關注占到80.80%,對食材是否在原產地采購達到96.40%,食客看中食材的菜系中日料占了55%。而食材競爭,就是供應鏈的競爭。
4
搞定了產品和供應鏈
品牌力才能最大化釋放
▼
趙剛
四有青年創始人
2017年,小米因為強化供應鏈能力,再次重回顛峰。做餐飲同樣如此,但國內只有1%不到的餐企能理解這個底層邏輯。
雖然這幾年餐飲業的消費環境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巨變,隔一段就蹦出些新的流行概念,但回歸本質抓住產品和供應鏈,做強自己才是王道。
我們確定要做米粉之后,團隊走訪了湖南、廣西等100多家米粉店,最后請到津市米粉大師曹生平和劉聾子百年粉店傳承人搞配方研發。
雖然準備充分,但開業初期干餐飲該踩的坑我們也都經歷過。
為了能夠做出價格感動人心的好米粉,我們摸索出了一套“餐飲+創新+數據”的新模式,利用跨界優勢自主研發了四次方系統,連同供應鏈一起提高運營效率,用降低的成本反哺食材。
四有青年還針對北方市場針對性的改進口味,從供應鏈源頭通過技術手段改良產品,并邀請了國宴大廚司徒紹遠改進湯底。好產品帶來的好口碑讓我們快速做到了北京美團外賣粉面類NO.1。
解決了產品和基礎運營,接下來就是供應鏈。做一兩家店靠廚師,做連鎖店就要靠供應鏈。
我們開店之前沒做過餐飲,搞供應鏈更沒經驗。后來請到做了30年供應鏈的大牛入伙,不僅搞定了基礎的研發,還幫我們找到了行業最牛的供應鏈資源,解決了采購、加工、配送和品控的標準化。
接下來繼續做解決運營短板、規模擴張。運營上我們向海底撈學習,通過供應鏈的合作擴展到運營、人力等方面的合作,快速解決運營和人才問題,擴大規模上選擇了國內最大的服務平臺,幫我們避開了很多做加盟的坑。
△哪怕大V的一次吐槽,也能轉化為品牌的新推廣亮點,也會帶動二次傳播
解決好了上述問題,再通過合適的點給它引爆,品牌力才能最大化的釋放。
5 好的供應鏈,具備這4個特征 ▼
有著多年供應鏈經驗的,將太無二總經理周威還總結出一些心得。
? 采購思想重于談判技巧 經常有人說別人買的蝦仁便宜為什么你買的貴?往往注意了單價卻忽略了總成本,沒考慮到是最后到倉價還是單一食材價,要考慮到儲存、物流費用,沒有考慮食材品質不好導致客訴解決時的倍數成本,別贏了某一場戰斗,卻輸掉整個戰爭。 再比如,很多品牌OEM代工的產品由很多輔料組成。當供應商跟我說這個產品要漲價5%到10%,我問漲價理由,說是某項原料漲了5%到10%。但這產品有10個附加原料,一項上漲5%不能總產品就要上漲5%,這其中牽涉到談判技巧。 ? 厚度比寬度更重要 很多品牌選供應鏈,在乎寬度(選擇很多的供應商,每一項都有A+B選擇),但很少考慮供應商的厚度,比如財力有多大,產品品質怎么樣,穩定性和售后服務能不能達標。 并不是供應商越多越好,當時我們系統里面有300多個供應商,經過整合完之后不到100個。留下的供應商能跟著我們受益,甚至還入股我們的新店。 ? 要關注庫房管理 很多庫管還停留在我庫存有多少,但忽略了庫房周轉率和持有成本是多少。 將太無二剛成立時,研發、運營、銷售到市場系統沒打通,庫存量特別高。運營覺得產品不錯,預計能夠大賣。但預期和實際不相符時,盲目進貨會導致庫存量上漲。 合理的方法是,運營對市場銷售定制目標,再倒回來做庫存,用做零庫存的結算思維來降低庫存。 ? 學會逆向物流 做餐飲供應鏈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品質、日期、環境和員工的裝卸態度,都可能導致一個產品到餐廳時沒辦法用,這時可能產生了退貨。牽涉到供應商愿不愿意退、怎么退,財務怎么返賬等細節。 在逆向物流上,我們采取了一種方式——以餐廳的退貨圖片加文字圖片實現退貨,不需要實物,跟供應商達成退單不退貨。 自建供應鏈,對每個餐企都是重資產。將太無二做日料原材料要求很高,只能自己背起這個重包袱。但隨著餐飲服務越來越細分,我們也會適當“減負”。做了日料、鰻魚飯、火鍋三個品牌之后,冷鏈上已經開始跟第三方合作。
6
好的供應鏈
這樣為餐飲老板助力
▼
這場有關供應鏈的討論,發生在CCFA新消費論壇-2018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麥德龍中國舉辦了“匯聚全球餐飲經驗,助力中國客戶成長——麥德龍為餐飲創業者打 CALL”平行論壇,邀請將太無二、井格和四有青年三家品牌的負責人150分鐘的干貨分享,也讓很多餐飲創業者受益。
而作為主辦方代表,麥德龍中國品牌部總經理趙暉也提到,麥德龍中國服務幾百萬的專業客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餐飲企業。
他們見證了眾多創業者和他們的企業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完成從小到大的蛻變。麥德龍中國希望的不只是提供商品,更是在餐廳經營管理中遇到難題時,給予餐飲老板更實際的幫助。
2007年,麥德龍成立了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第一家專業咨詢公司——麥咨達,提供農副產品的生產、繁殖、加工、包裝等全方面的系統咨詢與培訓; 2016 年,開設了麥德龍餐飲學院,為餐飲廚師采購人員、經理及企業經營者,提供菜單菜品推薦、現場服務及運營管理的解決方案; 2017年,還聯合主流媒體,在上海、深圳、武漢、成都等地舉辦了餐飲經營線下沙龍。
特別感謝三位餐飲大咖出席本次“為餐飲創業者打 CALL”論壇,帶來餐飲動態的最新見解,還無私分享在經營和供應鏈的心得。
借這個機會跟大家提前相約,10月9日,上海,第三屆麥德龍創業者日大會見。
錯過了CCFA平行論壇
別錯過“一月一城”的餐飲線下沙龍
更別錯過10月的麥德龍創業者日
收獲更多干貨,感受更多精彩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預約報名
·end·
輪值主編|笑凡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打折還能翻倍賺|搞定3公里客群|門頭自測
外賣“限塑令”|小豬佩奇席卷餐飲業|呷哺開大店
星巴克停業|高客單價餐廳|麥當勞漢化后
首席勾搭官1:13693220621(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