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 期
餐廳和顧客之間,除了服務,又該如何借助活動提高進店量、加深品牌與顧客的聯系?近日,內參君跟西貝副總裁楚學友聊天,他說西貝是這樣做的……
◎ 餐飲老板內參孟蝶
1
做活動,我們不關注客流
其實西貝做活動不多,這兩年主要還是214親嘴節和親子活動。
西貝做活動的出發點和形式都很簡單,就是創造一個場景,吸引相關的人參與進來、融入其中。
就拿214親嘴節來說,“吻得越深,折扣越大”,最低能打6.6折。去年這一天顧客有12萬人,如果按客單價80元算,一共是960萬元。但針對這次活動的傳播、門店運營等費用,可能就把當天的營業額都花出去了。所以這個活動并沒有直接給品牌帶來多大客流或多少利潤。
那為什么還要做活動?餐飲做線下活動的邏輯是什么?我們關注的是兩個方面:
一是活動有沒有積累品牌資產、能不能堅持做50年,甚至更久。一個活動其實不需要很復雜,就是設置各種環節和規則,尤其是企業規模到了一定體量時。簡單易操作,能堅持做下去,做到第五年時全國就都知道了,實現了積累品牌資產,就達到了目的。
二是活動的目的是要和顧客建立、維持、深化關系,做好每一次溝通連接。簡單的讓利促銷,對品牌與顧客的關系是沒有任何促進的。顧客進店是因為活動和價格嗎?其實最關注的還是餐飲本質,食材、衛生、服務。
所以,餐飲還是做好基本功,營銷活動只是錦上添花。餐飲的特性是門店有限,售賣空間和單位是固定的,與零售不同,不是只為吸引客流。所以我們的活動還是更關注持久、深入的顧客關系,增加客流并不重要。
2
看客流結構細化服務,照顧好每一位顧客
西貝每家店都很注重分析客流結構,看一家店的顧客中,是上班族還是居民,是朋友聚餐還是家庭用餐,哪種客群最多。然后根據客流結構,對每個店的運營細節作出相應調整。
如果店周邊的寫字樓比較多,這家店就會考慮做外賣。如果店周邊有學校,結合客流動態思考就會想到:學生們下午四點放學,可以去哪里休息玩耍?在哪里做功課?門店能為這些學生們提供些什么?就像北京朝陽大悅城店,會跟附近的幼兒園合作活動,也就有了西貝今年做的親子莜面活動。
每店配備的寶寶椅,標準配置數量是每店餐桌數量的10%。如果店周邊99%是社區,就像西貝龍湖長楹天街店,可能每桌都會有寶寶,就要100%配置寶寶椅。
但照顧家庭用餐,不是一個寶寶椅、一套兒童餐具或者一份兒童餐就可以了,人員結構復雜的家庭顧客更需要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
社區周邊的店,店長和員工還會特別留意每桌的用餐情況。如果有老人、孩子,菜品不能上鐵板、不能太燙,會提醒點一些老人和孩子方便吃的菜。帶孩子出來用餐的家庭,一般會有一個人先喂孩子,店員要主動詢問是否需要熱熱菜或者送一碗面。
3
線上互動,做到“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跟顧客互動,線上跟線下是同一個“戰場”。顧客一個月可能在西貝吃飯的時間不過幾個小時,但刷微博、微信、新聞的時間會比吃飯多上很多倍。
所以我們很關注線上愿意互動的網友。只要有人提到“西貝”兩個字,不管有沒有@我們,我們就必須出現在現場。我們要做到的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對網友提出的關于西貝的話題,做到解決情緒、滿足需求、互動回應。
餐飲的消費過程中,能直接與顧客溝通對話的機會很少,更多的顧客會在線上說感想、說意見,這也是如今餐飲企業跟顧客溝通最主要的方式。
以前西貝的客戶回復是以門店為單位來做,現在統一到了總部,一來集中起來能更及時有效地回復網友,二來總部也更方便了解一線的運營情況。
對于線上的顧客評價,我們關注差評,更關注好評。
關注差評,這是每個餐飲企業都會做的,針對不足和問題作出調整、解決顧客的需求;關注好評,因為這些顧客重視西貝、關注西貝,是與西貝關系深化的忠實顧客,所以需要更關注。
4
小結
餐廳該如何跟顧客打交道?餐飲領軍企業帶動了行業服務標準的整體提升,好的標準是讓顧客得到熱情貼心的服務,但更好的標準是:滿足顧客對熱情與個人空間的“親疏”需求。
如今餐飲開始注重“若即若離”的服務,比如不“粘人”、保持舒適距離,但有需要的時候,只要顧客一個眼神、一抬手,服務員就要及時出現,為顧客提供“點菜的時候提醒菜量、詢問有沒有忌口和過敏、給選擇困難癥的顧客推薦菜品”等服務。
餐廳與顧客的相處之道,你有什么高見?歡迎在留言區發言討論。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陳曉月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2017年度漢字|3天扭虧為盈|餐廳給豬寫歌
草根5年逆襲|商場餐飲風險|短命餐廳死因
宅食送穆楊總結|外賣市場洗牌|輕商務餐飲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