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連環謀殺了上海灘的網紅餐廳們?

    一份讓你免于掉隊的餐飲數據報告。

    第 1376 期

    一籠小確幸、滬小胖、桂滿隴……最近,滬上知名餐廳接連“出事”。

    讓神店跌下神壇的,都是食品安全的小細節。

    今天,內參君就為各位梳理一下,餐廳經營防不勝防的10個“高危”食安問題清單里面既有網紅餐廳栽的跟頭,也有西貝等成熟餐企的經驗。

    收好這份清單,否則,下一個“中槍”的可能就是你。

    餐飲老板內參王艷艷 張伯禹發自北京

    清潔環節

    1、忽視木制餐具、罐裝飲料瓶等“盲區”的定時消殺

    “蟲二酒肆桂滿隴流沙包驚現活蛆”這個事件,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初步調查的結果是:可能是木制盒子在長期反復使用中,內部受潮,導致了活蛆產生。

    專門從事食品安全監測的“干凈么”創始人劉鵬說,奉勸大家少用木質餐具,要用也盡量用竹制品,保持干燥、定期消殺必不可少。

    除了餐具和廚具定時消殺,四有青年創始人趙剛說,還有一些餐飲老板認為罐裝飲料不需要殺菌,隱患由此產生。

    2、沒有從一開始設計好防蟲防鼠措施

    蠅蟲和鼠害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說最直觀。前段時間,面包新語遭遇食安危機,就是因為老鼠……(相關閱讀:面包新語攤上事了:活老鼠在蛋卷上爬行……)

    內參君還知道一家餐廳,有人把其廚房的照片發到了網上,老板都哭了。照片上能看到廚房一個紙箱蓋上有幾粒老鼠屎,還有一只蒼蠅在“小憩”。雖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食安事故,但僅一張照片,就讓消費者對這個品牌失去了信心。

    你的餐廳加裝防蟲、防鼠設施了嗎?如何防范蟲鼠,可以回顧內參君之前的文章《聽說面包新語出事后,餐飲老板重新檢視QSC》。

    采購環節

    3、原材料不安全、不合法

    “3人吃‘滬小胖’龍蝦查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消息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網友質疑,作為上海15年品牌店的“滬小胖”是不是使用了“洗蝦粉”等有害化學物質?

    雖然截至目前,食藥監的檢測并未出現異常,事件原因不明,但從中可以反思的一點是,商家要警惕原材料的安全。

    轉基因產品和食品,原材料沒有正規資質,牛羊肉不是真的牛羊肉,牛羊肉瘦肉精超標……”井格火鍋合伙人王小川說,火鍋行業最要提防這些食材方面的隱患點。

    4、預制品供應商不靠譜

    魯班張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承軍告訴內參君,有些綜合性中餐廳會從經營單品的小商家處采購成品,比如某家燒雞做得好就買來自己用,或者買發制好的魷魚、海參之類的。

    這在他們公司是完全杜絕的,并且規定不允許采購的食材標準,這樣就杜絕了假冒偽劣、三無商品,也就降低了隱患。

    如果預制品供應商采購的原材料受到污染,商家根本不知情,就等于接了一個定時炸彈。所以,商家還是要盡量選擇大的可靠的品牌供應商。

    儲存環節

    5、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儲存、運輸不達標

    很多餐廳的風險出現在儲藏、運輸環節。

    西貝副總裁李展春指出,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儲存溫度時間都有不同的要求,只要一個疏忽就會有問題。

    鄭承軍說,不同品類對溫度、環境等儲存條件的要求都不一樣,不僅是倉庫要滿足,到了門店、廚房,也得保證。比如涼菜操作間的溫度不能超過多少度;冰柜里該密封的食品必須帶蓋密封。

    四有青年創始人趙剛說,有的產品需要第三方冷鏈運輸,但因為不好操作、成本高,很多企業不用,從而導致食品易變質,儲存周期變短。而有的餐企連冷藏和冷凍的規制都沒有嚴格分清。

    6、使用前沒有嚴格檢查

    很多餐飲老板提到,原料領取和使用前,也要檢查新鮮度、感官、味道等有沒有發生變化。食材儲備要先進先出,以防止貨物過期。還要定期清查,臨近過期的食品及時清理。

    加工環節

    7、專業制作沒交給專業的人

    前一段時間,上海一籠小確幸食物中毒事件中,官方公布原因是糕點在中央廚房加工過程中受到沙門氏菌的污染,而糕點屬于即食食品,超出了其中央廚房的經營范圍。

    小確幸的致歉信中提到,是“芒果拿破侖”的半成品原料“奶油芝士醬”受到了污染。

    王破侖甜品的聯合創始人龐濤表示,制作拿破侖的芝士醬,要由專業人士才能制作,制作時要經過至少20分種的高溫(70度以上)低速持續打發,才能將奶油中的細菌完全消滅,外行操作打發時間不夠,就很容易出問題。

    還是那句話:不要做不擅長的事,不要做營業許可之外的事。

    8、添加劑使用“很任性”

    井格火鍋合伙人王小川說,火鍋行業容易出現食品安全的隱患點其一就是私自使用添加劑,如常規色素或食用堿沒有按照國家標準使用;用化學劑替代調料,比如用蘇丹紅增色,用福爾馬林保鮮。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說,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應該是“非必要不使用”,更不能用于掩蓋食品腐敗變質。而在我國的餐飲行業,為了賣相、口味、成本,甚至摻假等目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明顯已經過頭,非法添加問題也十分突出。

    內參君只想說,這是經營者道德層面的問題,也需要監管部門多作為。

    制度體系

    9、從洗菜到出鍋,沒有嚴格安排分檢

    “燒蝦師”創始人付楠說,大部分小餐飲沿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從后端到前端就會出現衛生和因人員疏忽造成的食安問題。比如后廚配菜這一環節,洗菜工洗的時候沒有洗干凈,配菜的時候也沒有甄選,出鍋就出問題了。所以,他認為核心產品從源頭到出鍋都要有分檢體系。

    這個環節一方面是制度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管理的原因。掉根頭發都發現不了,說到底就是人員缺乏責任感。

    10、沒有做到流程標準化

    餐飲行業出現食安問題,原因主要來自于流程操作和人為管理。標準化,講的是產品標準化、設備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工藝標準化,后兩個標準化出現問題,往往就會導致食安問題。

    宅食送CEO穆楊說,工藝標準化(如要求什么時候放多少克),沒做到產品質量就可能會出問題;流程標準化(比如說涼菜必須要放涼多久,要多少秒之內速凍),沒按要求做就可能會滋生細菌。

    | 小結|

    話說這個話題,內參君采訪了多位老板,他們講述的細節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鄭承軍說,食品安全隱患不是靠幾個點就能預防的,而是一個系統工程。

    食云集創始人吳皓說,食品安全的核心矛盾,是“安全要花錢”和“商家要賺錢”之間的矛盾。食安問題其實是成本問題,管理成本也是成本。

    食品安全做好了,不出問題,感覺不到投資的價值;出了問題,可能就沒有機會彌補了。

    所以,內參君建議商家們,練好基本功,把隱患降到最低。

    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一份值得研讀一年的餐飲大數據報告

    百勝、海底撈、西貝、真功夫……都在看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解讀版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茜妮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棗糕王不再排隊超強營銷寶典餐飲意外死

    餐廳升級陷阱|麥當勞加入國家隊|開店基因論

    餐飲業出不了BAT|超級爆品|單品經營風險

    向快招學什么|漢堡定價術|商場餐飲陣亡報告

    創業者死法|重新認識外賣|外賣小火鍋

    草根小吃店|餐飲報告解讀版|小確幸上海閉店

    餐廳安全清單|老板曬田間地頭照|洗碗定成敗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42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8月17日 07:27
    下一篇 2017年8月17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