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凈虧損9.64億元, 股票上漲43% 海底撈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總營收比減少16.5%至97.6億元,凈虧損9.64億元。 餐廳營收占比93.7%,餐廳翻臺率下滑、門店客流減少是總營收往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半年,海底撈餐廳平均翻臺率從去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3.3次╱天。 從今年1月26日開始,海底撈中國大陸所有門店暫停運營,從3月12日起才開始陸續恢復營業,恢復營業后還需進行客流管控、限制就餐人數等。 盡管海底撈上半年虧損,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還是以190億美元繼續位列福布斯發布的2020年新加坡富豪榜首。在財務虧損嚴重的上半年,海底撈在資本市場依然被看好。 從2020年初至財報發布前,海底撈的股價從32.35港元漲到了46.1港元,累計漲幅達到43%。8月27日,海底撈盤中股價一度觸及49.7港元,市值達到2634.10億港元。 營收、利潤雙雙下跌的同時,為何海底撈的股價仍在持續上漲?在海底撈的財報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看點。 首先,海底撈門店規模持續擴張。整個上半年,海底撈在餐飲業消極的大背景之下新開了173家餐廳、關閉6家餐廳。 全球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平均每1.05天就有1家新店開業。內參君對比了往年開店數據,2018年凈開店193家,2019年凈開店302家,今年的開店速度比以往都快。中信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表示,海底撈上半年開店數量超預期、逆市快速擴張。 對于連鎖餐飲企業來說,核心發展邏輯還是門店規模。海底撈上半年的開店數量仍然可觀,且翻臺率維持在合理范圍。這個擴張速度依然符合期待,這是股價依然強勢上漲的原因。 海底撈的另一看點是外賣。對比2019年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外賣營收409.6百萬元,增長了123.7%,主要由于外賣訂單量增加。海底撈主要是靠掛靠店的模式拓展外賣業務。財報顯示,海底撈外賣掛靠店的數量從2019年底的206家增長至299家,半年內新增了93個服務點。 值得注意的是,8月8日,“海底撈外送”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針對家庭、企業、團隊聚餐等大型用餐場景推出外賣火鍋團餐業務,不僅能提供團餐火鍋,還可提供變臉、撈面、美甲等海底撈特色服務。 門店之外的團餐業務,或將成為海底撈未來新的發力點之一。 九毛九:凈虧損8869.6萬元, 太二酸菜魚卻逆勢增長 近日,九毛九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及利潤均呈現下降態勢,凈利虧損8869.6萬元。主要原因還是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有近兩個月門店關門未營業,營業時間大幅縮減。 和海底撈同為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自2019年底上市之來,九毛九漲幅已超過150%,目前股價已到17.58港元,備受追捧。資本市場的持續看好,原因或許來自其應對疫情的積極舉措,及太二酸菜魚的突出表現。 疫情期間,九毛九集團有48家自營餐廳也被迫關停,其中大部分為九毛九餐廳。為降低疫情影響,九毛九集團已執行多項節省成本策略,包括“不再于廣東及海南省外經營九毛九餐廳”。 九毛九西北菜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6.7億元相比,下滑幅度超過62%。另外,九毛九西北菜營收占總收入的比例也降至不足三成。 表現亮眼的是子品牌太二酸菜魚,上半年太二酸菜魚營收為6.7億元,同比增長24.8%,收入占比達集團整體的70.7%,逆勢增長。 增長背后有多種原因:一是上半年太二酸菜魚扭轉思路,今年2月起,開始提供外賣服務。報告期內,外賣業務占了太二總收入的23.1%。二是客單價的上漲,由75元漲至77元,原因在于2019年年底菜品價格的上漲。 太二酸菜魚正快速擴張,從去年6月的91家店,拓展到161家。但快速開店背后,仍有隱患。在九毛九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太二酸菜魚的翻臺率為4.9次/天,今年上半年的翻臺率直接下滑到3.4次/天。 逆勢增長的太二酸菜魚成了重點發展對象,這是必然之事。麻辣酸香的口味依舊是大眾熱衷的口味,酸菜魚品類的高度標準化,可實現門店的快速擴張,并保證一定品質。但該品類的進入門檻并不高,市面上早已有成熟的酸菜魚品牌,隨時準備來分一杯羹。 當然,九毛九并未只押寶太二,而是實行多品牌戰略。除太二酸菜魚餐廳開了37家外,還開了6間九毛九餐廳、2間2顆雞蛋煎餅自營餐廳及10間2顆雞蛋煎餅加盟餐廳。 8月份,九毛九入局火鍋賽道,在廣州推出了火鍋品牌“慫”,主打鮮切黃牛肉、只賣一款鍋底的火鍋店,依舊個性十足。 九毛九也在財報中提到,多品牌及多概念策略令其能夠進一步向更細分市場擴張、把握市場機遇及拓寬客戶群,從而最終提升市場份額。 全聚德:連跌3年, 上半年營收下跌58.77% 根據全聚德財報,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58.77%至3.13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跌559.83%至-1.48億元。 全聚德將業績下滑歸咎于受疫情影響,原有餐飲市場客源出現大幅縮減,公司餐飲以及商品銷售業務受到重創。公司所屬直營門店堂食接待人數大幅下滑,尤其受6月北京地區疫情反彈影響,在京主力門店客流和收入恢復情況不及預期;商品銷售方面,公司真空烤鴨、鴨坯等產品受疫情影響銷售下滑。 財報顯示,全聚德餐飲和商品銷售業務同比下滑64.17%和45.72%。這兩大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62.5%和34.08%。 全聚德的下跌不只受疫情影響。內參君梳理財報發現,自2017年以來,全聚德業績就已經開始持續下跌態勢。 財報顯示,全聚德2017年-2019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8.61億元、17.77億元、15.6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6億元、7304萬元、4462萬元。 全聚德此前在一封公告中坦言,近三年來,面對餐飲市場需求和消費結構快速變化帶來的挑戰,90后、00后消費群體的興起,公司由于產品陳舊、創新不足、調整緩慢等問題,和年輕人的消費認知拉開了距離。 業績持續下滑,從內部看,是產品和服務與年輕消費群體脫節;從外部看,正餐市場客源分流明顯,全聚德經營模式和產品類型單一,行業擴展不足,導致了客流呈現連續下降趨勢。 因此,全聚德上半年門店調整的方向也開始注重年輕化。公司在財報中稱,于報告期內推出了定位民生市場的醬鴨、熏鴨產品和針對年輕化、便捷化的消費市場打造的鴨休閑零食產品。 此外,2月18日起全聚德部分門店也在餓了么等平臺上線了外賣業務。全聚德總經理周延龍曾表示,全聚德會轉變觀念,把外賣堅持做下去,中餐餐飲的外賣市場前景大有可為。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北京直營門店線上外賣比一季度增長150%。 積極求變, 才能具備長期增長潛力 備受資本市場喜愛的海底撈和九毛九,雖受疫情影響,仍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一方面是通過舉措,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疫情得到控制后,海底撈在3月12日重新開放,盡早營業。九毛九通過落實多項節省成本的措施,降低在租金、原材料等營運開支。 另一方面積極尋找“出路”,且都有具體的行動。海底撈繼續擴張,上半年開出了173家新餐廳,全球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九毛九以太二酸菜魚為戰略重點,實行多品牌發展戰略,嘗試新店,升級現有的中央廚房設備,在佛山新開中央廚房。 疫情期間,外賣成為了有力增長點。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外賣營收409.6百萬元,增長了123.7%,主要由于外賣訂單量增加。九毛九集團中逆勢增長的太二酸菜魚,依靠的也是占比23.1%的外賣業務。全聚德也在疫情期間轉變觀念,上線了外賣業務,并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上市企業在資本的加持下,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即便現金流不如以前明朗,依然有資本可以在這個時候抄底,用品牌溢價和優惠的價格拿下更多新的門店。 無論是海底撈還是九毛九,能夠具備持續增長潛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是積極求變。對比之下,全聚德的變化步伐緩慢,拖垮了其整體增長。痼疾已久,若無法大破大立,真正實現產品和服務與消費群體的匹配,這種下滑狀態依舊會持續。
如何做更有效的營銷活動,如何通過營銷沉淀穩定的客流,如何抓住戰略機會實現營銷爆發式增長?《餐企戰略營銷體系搭建實戰營》6期,8月31日-9月1日,廣州開課。為烤匠、愛達樂、小龍坎等連鎖品牌進行過營銷操盤的資深品牌營銷講師徐露,將詳細講解品牌營銷動作背后的底層邏輯和落地方法。倒計時9天!報名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292.html